第943頁

投票推薦 加入書籤 小說報錯



      


  但是根據以往的經驗來判斷,當部隊匯合在一起的時候,這一千人應該至少會有八百人完成集結,甚至有可能會有過九百人完成集結。

  遠處的天空上,第三批飛機編隊正在朝著旭川飛來,第二批一千人空降部隊在第一批跳傘之後大約十分鐘左右就空降到了城北那裡,這會兒估計也集結的差不多了,因為在那邊並沒有聽到槍聲,而且在空中的時候,他們也看到了只有城東和城西有軍營,另外兩個方向是沒有軍營的。

  很快,少校副營長下達了攻擊的命令,將近四百人的空降兵開始對著先前的日軍起了反衝鋒,而那些還未來得及撤退的日軍,或者說壓根就沒有想過要撤退的日軍,瞬間被強大的火力給打懵在了那裡,根本不知道該怎麼辦?

  在迫擊炮,機槍,狙擊槍和自動步槍的攻擊下,僅餘下的七八百日軍瞬間倒下一大片,最終差不多有三百人左右逃命似的逃回了旭川方向。

  楊權他們並沒有繼續追擊這些日軍,逃走三四百人對於他們來說根本無關緊要,而接下來部隊的要任務是向集結點方向的前方移動,爭取與其他部隊匯合。

  595:火燒旭川

  空降行動仍然還在持續,在短短半個小時的時間內,連續三波,共三千餘人的空降團成功降落在北海道旭川。

  地面上的日本人甚至連反應的時間都還沒有,空降團便已經傘降成功,而最開始有所反應的旭川東軍營內的兩千餘日軍,也僅僅只有不到三百日軍倉促的逃回了旭川。

  日本因為地理位置的因素,所以不可能會有什麼特別宏偉的建築物,除了皇宮以外,其他的地區大多數都是以木製結構的房屋為主,因為日本特殊的地理環境,導致日本很難遭受到國外勢力的侵略。

  特別是北海道地區,這裡本就人煙稀少,發生戰爭的可能性也不大,所以旭川說是一座城,但是以現在的目光看來,他根本就不像是一座城,倒是更像一座規模稍微大一些的農村。

  沒有中國那種特色的城牆,也沒有護城河,有些類似歐洲的現代城鎮,這種城市的好處在於便於經濟發展,規劃布局,但劣勢在於戰爭時期極其不利於防守,到處都是漏洞,敵人可以隨意的從任意一個地方進入城內。

  從前線逃回旭川的日軍只有大約三百人左右,原本是有兩千多人的,但是大多數人都被分散到了其他的地方,他們將擔負起北海道擴軍的任務,以便跟登陸北海道的中國陸軍進行持久作戰。

  旭川這邊好不容易拉起了一支大約五千人左右的軍隊,而這也是旭川這座城的極限,再繼續擴軍的話,就只能將老弱病殘也都給拉進去了。

  然而誰也沒有想到,空降兵的作戰能力竟然會如此的強悍,甚至要比他們之前遇到的陸戰隊的戰鬥力還要強悍。

  當然,日本人此刻也是被打懵了,加上對陸戰隊和空降兵並不了解,所以才會產生這種假象。實際上若論起來的話,陸軍的戰鬥力應該排在第一,因為陸軍有大量的各種重裝備,火力什麼的也都是最強悍的,陸戰隊其次,因為他們可以依靠軍艦進行補給,再次也能依靠軍艦的艦炮去站穩腳跟。

  而空降兵在某個方面來說,他們的戰鬥力反而是最弱的,即便是全面配備了03式自動步槍的空降兵,他們的戰鬥力也依舊無法保證。

  而最大的原因也有兩點,分別是補給問題,支援問題。

  空降兵的補給只能依靠空投來解決,但是空投卻無法保證能夠將所有的物資都送到部隊手中,這些物資有很大的可能會落入敵軍手中,成為敵軍的補給。如果只有子彈,而沒有槍械的話那還好說,就怕槍械和子彈同時落入敵軍手中。

  而傘兵生來就是被包圍的,這句話也更是直接的體現了空降兵的戰場地位,他們的責任與其他兵種不同,他們要面臨的情況要比其他部隊更加嚴峻,這也就導致了,空降作戰很少有成功案例可循。

  王思銳也很清楚這個道理,但是對於空降兵,他卻依舊難以放棄,既然史上無法解決這個問題,那咱就稍微謹慎一些好了,凡事謹慎無大錯,對於空降兵的使用,現在還處於摸索階段。

  連中國人自己都搞不清楚空降兵真正的用意在哪裡,更不要說日本人了。

  5月17日下午三點二十分,第一個空降兵跳下了飛機,下午三點五十五分,最後一名空降兵跳下了飛機,短短三十五分鐘的時間,三千餘名空降兵,一整個空降團成功傘降旭川,並且在最後一批空降兵降落之前,第一批傘兵便解決了東軍營的兩千餘日軍。

  下午四點二十九分,前兩批傘降的兩千人已經完成了歸建,歸建率達到了百分之九十五,這也意味著這次的空降任務獲得了史無前例的成功,除了他們自身的訓練以外,還要感謝日軍的大意和茫然,如果沒有日軍的配合,他們不可能達到這個歸建率。

  下午五點鐘,第三批傘降的一千人也全部歸建,二營在歸建完成之後便開始向城南移動,城西的軍營那裡是接到了逃回旭川的城東軍營潰兵的通報,所以他們並沒有急著衝出去消滅那些正在降落的傘兵。

  而是一窩蜂的鑽進了旭川城內,打算利用城內的複雜地形和建築,對空降團進行節節抵抗。很明顯,日軍這是吸取了城東軍營的失敗教訓,他們迫不得已的選擇了最後的辦法。




章節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