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86頁

投票推薦 加入書籤 小說報錯



      


  另外就是如果地下泥沙軟滑,也是可以直接撞上去的。

  因為造船廠的生產力不夠,所以登陸艦並沒有被批量式的生產,只能是一艘一艘的慢慢製造,從而將更多的生產力投入到戰鬥艦船的製造當中。

  而為了解決這個問題,帝國在海城又新建了一座造船廠,這座造船廠並不承擔戰鬥艦船的製造任務,是專用於製造輔助船隻的,也就是登陸艦,運輸艦等,投產後一次性可建造十艘船隻。

  當然,這些都是後話,重要的是,已經離開海參崴港口,前往北海道的陸戰隊,他們的登陸設備很簡單,只有一些軍港平時用於訓練以及巡查時的小型艦艇,另外就是一些緊急從附近征來的手動划槳漁船。

  沒辦法,命令改變的過於突然,登陸艦和全部的登陸艇全部改道去了琉球,他們這邊也就只能自己想辦法了,不過好在也就這麼一批,等琉球登陸完之後,這些裝備就會重新回到這裡。

  或許唯一的利好消息就是,他們騙了日本人將大量的兵力部署在了九州島,而最終他們卻在北海道進行了登陸。

  連續兩天的旅途奔波,讓陸戰隊的將士們倍感疲憊,但是他們卻並沒有什麼好的辦法,原本他們並不是登陸作戰的先鋒部隊,甚至在此次的作戰安排當中,陸戰六師根本就沒有在作戰序列當中。

  但是命令轉變的特別快,其他的部隊根本來不及轉移,所以只能將駐紮在旅順的陸戰六師緊急調到了海參崴,讓他們才擔任作戰先鋒。

  這麼做其實還是具有很大風險的,首先,如果部隊準備的不充分,登陸失敗是有可能的,而更嚴重的問題也並非沒有,他們甚至會因此而被殲滅。

  帝國一共就有六個陸戰師,而陸戰師除了登陸作戰以外,其他的戰鬥目前也沒有對他們有什麼明確的要求。而按照原本的訓練大綱,陸戰隊的主要任務就是登陸作戰,開闢登陸場,或者占領碼頭,然後守住那裡,等後續的陸軍部隊抵達戰場之後,他們的任務也就算是結束了。

  他們並沒有後續頻繁作戰的職責,他們身上最大的優點便是衝擊力,依靠著短期內的衝擊力撕開一個缺口,然後讓步兵登陸。

  天色,漸漸的明亮了起來,此刻艦隊已經做好了登陸的準備,這裡距離岸邊僅有不足兩公里的距離,而他們攜帶的登陸船隻,一次性最多也就能夠將一個連的部隊投放到岸邊,登陸能力之差,絕對是陸戰隊有史以來最差的一次。

  身為陸戰六師一旅旅長的何新准將,此刻也是有著萬般的無奈,何新同樣是陸軍出身,早在第二次中日戰爭的時候,他還不過只是一個小小的排長,短短几年的時間,便一路過關斬將晉升為準將,其自身的實力自然是沒的說,但實力再怎麼強橫,遇到這種尷尬的局面也只能表示無奈。

  但是一次性只投放一個連的部隊登岸,危險性還是太高了,至少也要投放一個營上去,這樣他們才能夠立足腳跟,一點點的等整個旅全部登陸成功。

  對於登陸場的選擇有著很高的要求,首先是登陸地形,後面不能是大山,這樣部隊沒有辦法施展開,很容易擠到一起,對方只要一顆炮彈,或者一排子彈打過來,就會損失慘重。

  而這次他們選擇的地方是一個叫江差町的地方,附近有一座規模不算特別大的港口,主要是漁船出入停靠,中國的運輸艦剛好能夠進入。但是這裡也同樣被日軍給盯上了,並且在這附近安排了兩個小隊的兵力駐守。

  只有兩個小隊,甚至連一挺機槍都沒有安排,而日軍大多數機槍,都被安排到了更加適合登陸的地方。

  海面上的黑色煙霧引起了這裡日軍的注意,一個小隊的日軍急忙跑去視線好的地方看了眼,結果差點被嚇的從山上摔了下來,急忙派人前去通報,並且呼叫援軍,在十幾公里以外的地方,駐紮著一個中隊的兵力,那裡有一挺重機槍和一門迫擊炮,這個部隊其實就是機動部隊,哪裡發現了敵情,他們就迅速的趕過來。

  原本這樣的計劃是沒有任何問題的,但現實卻是殘酷的,夜色為艦隊提供了極好的掩護,讓他們在登陸之前才被發現,而十幾公里以外的日軍根本來不及反應。

  而就在日軍驚慌失措的跑去通報情況的時候,不遠處的海面上,何新正式下令部隊登陸。他沒有更多的時間可以拖延下去,拖的時間越久,登陸的部隊就越少。

  同樣的,他也沒有別的選擇,所以只能選擇了一種讓人啼笑不已的方式,用一次性只能投放一個連的設備,將一個營的部隊給送到岸上。

  除了一個連可以乘坐船隻以外,船上會攜帶其他三個連的裝備,然後這三個連的部隊就這麼直接游過去,最終形成一個營的部隊成功登陸,為後續的部隊提供掩護。

  560:皇太子嘉仁被氣昏了

  「這群騙子,中國人全都是騙子……」皇太子嘉仁滿臉憤怒的將手中的陶瓷茶杯摔在地上,陶瓷茶杯應聲而裂,出一聲沉悶的響聲,裡面的茶水四濺,但卻依舊無法掩飾嘉仁的憤怒。??

  明治天皇的身體是一日不如一日,到底還有多少日子,誰也不知道。御醫什麼的也是像盡了辦法,可是明治天皇的病情卻依舊沒有任何的好轉。天皇身體不行了,那麼太子監國也就成為了理所當然的事情。

  而嘉仁顯然是個孝順的皇子,他不想明治天皇死的那麼早,所以,在暗地裡也跟那些大臣都打過了招呼,以後有什麼事情先來找他,儘可能的不要去刺激到明治天皇。




章節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