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77頁

投票推薦 加入書籤 小說報錯



      


  而高雄港不僅在地理位置方面有著絕對的優勢,同時在航道方面的優勢也很大,而且那裡也是個天然的避風港,加上入海口處最淺11米,最深16米的航道深度,連戰列艦都進得去,加上最窄處只有兩百餘米寬的寬度,可謂是易守難攻。只要拿下了高雄港,之後登台部隊的物資就不存在任何的問題了。

  因為國內物資大多數都是經平廣線運至廣州,然後再從廣州走陸路到相應的地點,而一旦打通高雄港,國內物資則可以直接從廣州裝船運往高雄,中間省去的時間以及人力絕非一星半點。

  如果硬要再找一個新的港口的話,那麼能夠跟高雄港媲美的也只有基隆港,可短期內基隆港並不在他們的攻占範圍內,他們的作戰計劃是由南向北推進,拿不下高雄港,基本上這個戰略計劃就已經失敗了一半。

  「如果日軍想辦法把航道給堵了呢?」蔣百里再次疑惑道,這並非沒有可能,日本人敢炸碼頭,就絕對不會忘了堵塞航道,如果把碼頭炸了,修建個臨時碼頭雖然效率不行,但好歹也能用,可是把航道給堵了,那麼外面的船可就一艘也進不來了。

  而最窄處只有兩百米左右的寬度,一艘千噸級的貨船橫向自沉在那裡,就能徹底的堵死整個航道。

  「通知海軍,立刻前往高雄港入海口,守在那裡,如果有船要經過那裡,必須提前將其擊沉。另外統治二團二營,中午十一點鐘之前,必須拿下高雄港外入海口的岸炮陣地,這是死命令。」蔣百里立即命令道。雖然參謀長是不能下命令,但是在這個時候也管不了那麼多了,況且只要盧全不反對,最終命令還是以盧全的方式下達的。

  當然,如果盧全不在,或者不知情的話,蔣百里也不敢下命令的。

  「另外通知船隊,回去的時候立即聯絡步兵,第二批登陸部隊中送一個步兵團過來,我怕我們陸戰隊打不下碼頭。另外再帶一支蛙人部隊過來,以防萬一。」蔣百里繼續補充道。

  554:自沉的島丸號

  高雄港入海口處有兩座岸炮群,位於北部的炮台是單向炮台,面朝西南部,有兩門2o3毫米阿姆斯特朗式岸炮,不過都是幾十年前的老舊型號。

  而南邊的炮台則是雙向炮台,共有七門2o3毫米阿姆斯特朗式火炮,同樣是幾十年前的老舊型號。這些火炮全部都是當年清廷出資購買的,日本占領台灣之後,這些炮台自然也就到了日本人手中。

  或許是日本人覺得這些炮台對於他們來說並沒有太大的用處,亦或者是日本人真的對資源的渴求達到了驚天地泣鬼神的程度,高雄港外的九門2o3毫米炮炮,現如今也只剩下了一南一北共兩門,其餘的七門則是全部的拆卸下來之後運往日本本土,其中的四門被安置在了東京灣炮群,三門安置在佐世保軍港炮群,用於加強本土海防的火力。

  當然,日本人這麼做也不是沒有道理的,對於什麼都缺的日本,在高雄港入海口這裡布置這麼強大的岸炮群,簡直就是浪費,就是在犯罪。

  入海口最窄處也不過只有一百三十餘米,長二百三十餘米左右,這個範圍內,一南一北兩門火炮就足夠用了,配備四門火炮,日本人又怎麼捨得?加上占領台灣之後,進出高雄港的大多是日本船隻,在東亞地區,似乎也沒有人敢去找日本人的麻煩。

  所以原本那五門對著台灣海峽的防禦火炮,自然也就沒有了存在的必要。

  加之數十年來未曾遭遇過任何的衝擊,駐守炮台的日軍也只有區區一個中隊的兵力,兩岸的駐軍則是依靠著小船來聯繫,而岸炮群的防禦工事比起幾十年前來說稍微有那麼一絲絲的改觀,但是整體的變化卻並不大。

  除了那還安置著火炮的兩座陣地看起來還像個模樣以外,其他的陣地則是在改裝過後成為了這一個中隊的營房駐地,高傲的日本人甚至還在那裡改建了一座體育場出來。四周的防禦也更是鬆懈不已,除了幾個站崗值守的日軍以外,其他人則是昏昏沉沉的或躺,或坐,或站在那裡。

  不遠處高雄港的槍炮聲早就已經傳到了這裡,駐守岸炮群這邊的日軍則是急忙派人前往港口查探情況,結果還沒等進入港口,就現了外面有大量的敵軍。前去偵察的日軍只能原路返回,並且將這一情況匯報給了中隊長。

  而此時此刻,日軍的心中卻有那麼絲絲的疑惑,敵軍是從哪來的?那模樣根本就不是反抗軍,倒是象極了正規軍,因為通訊手段較為落後,駐守在入海口這裡的日軍並沒有能夠及時的得知中國6軍已經登6台灣的消息,此刻大多數的日軍都還對此不知情。

  原本高雄至台北是有一條有線電報的,而高雄這邊的終點則是碼頭,然並卵,登6開始之後,高雄往北的通訊便被切斷了,並不要太麻煩,一顆炮彈,或者子彈過去就能搞定,前提是要打的准。

  艦炮在攻擊岸炮的時候,意外的切斷了電報線路,所以高雄的日軍也就跟其他的日軍徹底的失去了聯繫。

  「八嘎,該死的中國人……」今又平次郎大尉看著入海口的那種慘象,氣的死死的攥著雙拳,指甲深深的刺入手掌心內,滴滴的鮮血不斷的往外流淌著。

  島丸號在十分鐘之前就已經開到了入海口處,並且將船隻橫向移動了過來,島丸號常規排水量三千四百噸,滿載排水量四千三百噸,船長七十三米,寬17米,高34米,全高49米。




章節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