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35頁

投票推薦 加入書籤 小說報錯



      


  即在兩個最遠的地方中間架設一道信號轉移通道,兩方都將訊號往這個轉移通道,然後在由這個通道給各自的接收方。這種方式在6地上很常見,也是6軍遠程通訊的主要通訊手段之一,就是每隔一段距離就架設一個大信號接收器,然後在那裡派兵駐守,負責維護與轉接電報,接到之後電報開頭的代碼就是接收方,他們只需要根據代碼將電報轉給相應的方向即可。

  在海面上也可以利用同樣的方式,如果不怕麻煩,又有足夠多的精力和艦隊的話,理論上他們可以讓無線電訊號從地球的這頭繞著地球跑一圈再回來。

  526艦在接收到訊號之後,立即調整了航向,迅的脫離了艦隊,並且繞過了後方的日本運輸艦隊,朝著最後一次聯絡的時候,主力艦隊告訴他們的方向駛去。

  護衛艦就有一個特點,那就是度快,相同的距離,日本的驅逐艦全前進要跑七八個小時,而護衛艦全跑的話,則只需要大約四五個小時就能到達,如果主力艦隊跑的並不遠,或許在一兩個小時以後,就能夠收到主力艦隊的訊號。

  隨後,522艦和524艦被薄眾治安排前往琉球港航道上布置水雷,反正短期內他們又不去琉球,加上日本的艦隊船也足夠多,那就可勁兒的炸唄?當然了,在這兩艘護衛艦離開之前,除了526號護衛艦以外,其他的四艘護衛艦上的水雷都被轉移到了這兩艘護衛艦上。

  而等天黑以後,他們差不多也就能夠趕到航道附近,然後趁夜布置水雷,反正這次就是要讓小日本一次性的爽個夠。

  除了海面上正在進行的戰鬥以外,中華帝國內部這一天也是緊張的忙碌著,中間或許還有那麼一絲絲的擔憂與害怕,當然了,大多數人都不知道此時此刻在東邊的海面上到底生了什麼情況,而真正知道情況的也只有少數的幾個高層,這些人算起來的話,一隻手就能數過來。

  皇帝王思銳,帝國總理王士珍,軍部大臣徐世昌,6、海兩軍總長,知情的也就這麼幾個人,但是下面的人卻是在一刻不停的忙碌著。

  比如6軍這邊,6軍總長段芝貴曾數次電令南邊正在休整的以第四集團軍為主的登6部隊做好戰鬥準備,隨時等候命令執行登6作戰。但是目前為止所有人都在等,等海軍艦隊的消息傳來,登6台灣,只有在海軍獲勝之後才能夠執行,海軍不勝,登6計劃就只能取消,這是毫無疑問的。

  而十個師的6戰隊則是此戰的主力,雖然他們還沒有完全的結束訓練,但是這些部隊卻並不缺乏作戰經驗,因為至少有一半的部隊都是從俄國戰場調回來的兵力,他們本就積累了大量的作戰經驗,現如今只不過是換了一種戰爭模式而已。

  而就在山東、福建的某座訓練基地內,這些6戰隊士兵早就已經演練了數次登6作戰,對於登6作戰的流程也早已熟知於心,況且,他們自己設置的反登6體系要遠遠的過了敵方設置的反登6體系,再說了,難道就真的那麼傻麼?那麼大的地方,誰會非要去挑個被敵人打造成刺蝟的地方去登6?

  好吧,即便可供部隊大舉登6的地方並不多,但是就不能用一下迷惑戰術嗎?至於真正登6的地點,這個目前為止也只有幾個高層知道,這些人無一例外的全部都是王思銳的心腹大臣,而這個計劃也是由這些人聚在一起親自製定的,下面的參謀更是沒有一個參與進來的。

  而此時就在中朝邊境地區,一個軍的部隊正緩緩的越過了邊境,然後大搖大擺的朝著仁川走去,另一個軍則是剛剛駐紮進海參崴軍港,那裡是俄國前期修建的完備軍港,後被中華帝國收回。

  而除了這兩處以外,中華帝國亦在旅順港內聚集了約二十萬大軍,並且在鹽城聚集了一個軍的兵力,這些擺在明面上的兵力,足足將近四十萬,而表面上,這些部隊的任務其實也不難猜測,因為這些地方全部都是靠海,有碼頭,可供大型艦船出入,如果只是這些還不能夠證明一切的話,那麼這些將士開始下海訓練,那麼就能夠說明問題的嚴重性了,他們這是在緊急進行登6演練,登6演練幹嘛呢?台灣?

  那南部的第四集團軍那裡的四十多萬人又怎麼說?所以說,目標很明確,就是日本本土,而這些地方也都有同樣的特點,那就是距離日本足夠近。

  但是日本人只看到了那些表面上的情況,卻沒有注意到,在青島,已經秘密的聚集了更多的部隊,而且還是以6戰隊為主,其實日本人的情報並沒有出錯,目前被泄露出去的軍事調動,那些部隊也全部都是計劃登6日本的軍隊,但是他們並沒有摸清楚到底是哪一支部隊會進行先期登6。

  搞不清楚這個問題的話,他們就沒辦法確定登6的具體時間,而登6的地點在哪?他們也無法得知,但是這裡面也有著很多的疑惑,那就是中國人難道不怕日本海軍艦隊嗎?他們又能夠突破海軍艦隊的封鎖嗎?

  所以,在中國的日本間諜再一次的開始瘋狂的運作了起來,一方面緊盯已經被現的這四座兵力聚集地,只要有部隊登船離開,就要立即通知本土。另一方面則是使盡了渾身招數的去打探登6的地點。

  528:八爺

  北平,一座古老的戲樓內,台上幾名畫著傳統裝束,身著戲服的男女正在賣力的唱著,唱的內容是近期國內很火的大戰毛子兵,是國內幾個有名的戲曲大師通過長達一年的走訪調查,詢問了當時參戰士兵的所見所聞,又親自前往北部大省的博爾賈,貝爾卡,新西伯利亞,秋明,喀山等地走訪當時的戰場,詢問了駐守在那裡的陸軍官兵。




章節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