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38頁

投票推薦 加入書籤 小說報錯



      


  俄軍因為上下級這種思想裂痕,已經導致了他們錯過了反攻的最佳時機,加上俄國本身就不具備反攻的能力,所以,這一仗的結果其實到現在已經很明朗了。

  中華帝國不斷的投入新的裝備,而且每一種裝備的投入,都會給俄軍帶來毀滅性的打擊,這根本就不是俄軍現有的裝備和意志所能夠抵抗的,而且在沙皇領導下的俄國,也遠不如後來的蘇聯所凝結出的那種團聚力。

  當然,說俄國錯過了最佳的反攻時機的原因還有一個,那就是俄國政權的不穩定性。

  隨著中俄戰爭愈來愈久,俄國國內也形成了兩道不同的聲音,一道是主戰派,他們更希望用戰爭去教訓中國人,讓他們老實一些,而這些人主要是覺得近期俄國分法國和英國簽訂的支援協議可以幫助他們獲得勝利。

  而另一派則是以停戰派為主,他們覺得應該派人與中華帝國進行談判協商,表示只要雙方同意停戰,那麼俄國可以將先前從前清割占過來的土地原封不動的歸還,從而為俄國贏得展的時機。

  這一戰雖然沒有徹底的打掉俄國人的戰爭潛力,但是也著實將俄國人嚇的不輕,已經讓他們充分的意識到了俄國跟其他國家的差距到底有多大。當然了,受到驚嚇的不僅僅只是俄國,還有其他的列強們。

  除了這兩股聲音以外,私下裡其實還有另外一股聲音的存在,這些人主要是對沙皇很是不滿,認為在沙皇統治下的俄國並沒有朝著好的一面展,受到外部的刺激之後,這幫人已經開始謀劃著名要推翻沙皇尼古拉二世。

  而同一時間,正在第二次流亡的列寧,也正秘密的籌備著布爾什維克重返俄國組織武裝起義的事情。但是因為難度較大,所以列寧的計劃並不很是順利,至少目前為止遇到的問題還是很多的,沒錢,沒槍,沒人,這就是列寧遇到的最大的問題。

  而這些種種原因匯聚在一起,導致了莫斯科無法全力的去應對前線的戰事,而這分心的唯一後果就是,導致前線的俄軍部隊越來越被動,損失越來越大,局面越來越不受他們的控制。

  中京,在接到消息之後,王思銳也是立即將王士珍以及其他的幾位幕僚給召集了過來,他總感覺近期似乎要有大事生。

  俄軍偷襲前線駐軍這種事情其實並不算什麼大事,儘管被偷襲的不只是六零六團一支部隊,其實在當天夜裡,光是遭到俄軍偷襲的駐軍就有十七個駐地,不過俄軍的偷襲無一成功,只是丟下了數千具屍體和傷亡了數百名皇家6軍將士之後便匆匆離去。

  「因為某些原因,所以我們情報部門暫時無法確定這十七起偷襲事件是否是有組織,有預謀的偷襲計劃。但是根據我們先期掌握的情報資料以及此次俄軍偷襲的計劃來推斷,俄軍應該是大範圍的缺少物資補給,所以他們不得不偷襲我們的駐地,希望從我們這裡獲得他們急需的物資。」馬三如簡單的說著,當他得知幾個小時前前線竟然有十七個駐地被偷襲的消息之後,也是大吃一驚,但是卻沒有辦法,他的情報部門在俄國前線的情報力量實在是太弱了,而且這還是自身的硬傷,屬於硬體設施的缺漏,短時間內根本無法彌補。

  「自從新西伯利亞戰役失敗之後,俄軍在那裡丟失了大量的物資,而這些物資竟然讓我們的前線部隊解決了三個月的生活所需,所以俄軍缺乏物資這是顯然易見的,但是時間已經過去了這麼久,通過今晚的事件,倒是給我們一種懷疑的假象,那就是目前俄軍依舊沒有解決這個問題。

  但是這其中又有一個疑點,我們的特種部隊最多只會去破壞前線部隊之後二百公里範圍以內的鐵路,如果俄國真的動心思的話,那麼依靠鐵路來保證前線部隊的物資還是不成問題的。而且前線部隊匯報說,俄國人的火車並不算密集,但至少每天也能見到五六趟列車進站。如果每天進站的這些列車中,有兩趟運輸的是俄軍緊需的生活物資,那麼俄軍將不可能面臨這個問題。

  所以,現在俄軍給我們的一個假象就是,他們一直在源源不斷的接收著物資,但這些物資卻並不是生活物資。而且從俄軍頻頻主動出擊的舉動來看,這種猜測似乎也是合理的,但莫斯科那邊真的是這麼想的嗎?」徐世昌疑惑道。

  關於這個問題,因為缺少情報的印證,所以徐世昌也跟著糾結了很久,根本摸不清楚俄國人腦袋裡到底想的什麼?明知道前線最缺少的是糧食,是過冬物資,難道這個時候後面還會不顧一切的往前線運輸彈藥嗎?

  這一點很難讓人理解,如果是他們的話,那麼十二月份的那道命令已經證明了一切,中華帝國的選擇是讓部隊停止前進,固守待援,而不是衝出去去跟敵人拼命。

  「如果是莫斯科出現了不穩定因素呢?」一直呆在一旁從未開口的楊士琦忽然開口道。

  他也一直在考慮俄國最近到底都在幹些什麼?可是戰場上所表現出的一切,那都不是一個列強應該干出來的事情,而思來想去,唯一的結論可能就是敵人的內部自己出現了問題,但具體是哪方面出現了問題,這個目前楊士琦還不曾得知。

  有可能是俄國內部也短缺糧食和過冬物資,也有可能是前線部隊隱瞞了戰情,莫斯科那邊並不知道前線真正缺少的其實是各種物資。也有可能是其他的什麼原因,總之一切都是有可能的。




章節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