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14頁

投票推薦 加入書籤 小說報錯



      


  而為了支援者三百多台坦克偵察車能夠揮出最強實力,上面特意調來了三十台油料車,加上一零三師本就有的五十多台油料車,一時間,油料補給的問題幾乎可以忽略不計。

  他們就守著油田呢,即便油田的產出無法滿足全軍需要,補給這三個師還是沒有任何問題的。畢竟國家也在這裡投資了好幾年的時間,同樣的也秘密的積攢了不少的油料。

  再說另一方面,俄國人在得知中華帝國調兵北上的消息之後,國內集團也是瞬間大嘩,更有不少人開始反駁尼古拉二世的決定,事實上,俄國國內早在幾年前就已經計劃出兵東北,在俄國人的意識里,東北地區已經是他們的領土了。

  但是尼古拉二世卻認為時間才是俄國最好的朋友,每拖一天的時間,俄國的實力就會強大一分,所以,尼古拉二世調派自己的親信別佐勃拉佐夫接手遠東事物,將原本負責遠東的維特調走。

  歷史上,因為日本人意識到了俄國人每一天都在不斷的強大,深深的感覺到,如果戰爭爆的越晚,對於日本人來說勝算就越小,而當時日本人背後站著的是英、美,而俄國人背後站著的是德、法。

  事實上,如果不是這一世英國人用利益綁架了德、法的話,怕是他們也仍舊會跟歷時一樣,站在俄國人那邊。

  當然,雖然歷史出現了一絲絲的偏差,但事實上這個偏差卻並不大,德國人依舊為東調的波羅的海艦隊加煤,法國依舊錶示願意遵守俄法同盟條約,雖然,暗地裡德國和法國都做出了對俄國不厚道的事情。

  但是說白了,他們無論是跟俄國人,還是跟中國人,有的只不過是利益關係而已,中國人雖然眼下能夠給他們的利益更多一些,但此時列強所需要的確是殖民地,隨著王思銳的登台,列強已經不可能再從中華帝國拿走一塊殖民地了。

  而一些經濟合作,德、法兩國也是比較被動的,殖民地是幹什麼的?就是用來搜刮民脂民膏,傾瀉國內擠壓商品的,現在中華帝國購買的都是那些緊俏貨,雖然是提升了兩國的經濟,但是對於那些積壓貨來說卻並沒有任何的幫助。

  所以,早在三年前,也就是19o4年年底的時候,英法德美四國與中華帝國達成默契之後,法國人便秘密的聯絡了俄國人,並將這一情況轉報給了俄國人。

  而尼古拉二世仍舊跟前世一樣,雖然對手從日本人換成了中國人,但是尼古拉二世仍舊覺得俄國人準備的並不充分,仍舊希望以時間來換取俄軍的戰鬥力。

  於是,俄國人一方面假裝不知,另一方面則秘密的增加遠東軍團的實力。

  而能夠成為列強的,又有幾個是蠢貨?即便是被外界稱之為野蠻人的俄國人,他們就真的很蠢嗎?

  英法美德故意引誘中華帝國與俄國為敵,這裡面難道就沒有什麼不可見人的秘密嗎?雖然俄國與中國本就是世仇,俄國侵占了中國一百多萬平方公里的土地,這種大仇,遠比中國人與日本人之間的仇更大。

  所以,中俄一戰,是不可避免的。

  但是尼古拉二世也不傻,他很清楚,中華帝國也同樣的很需要時間,而俄國人也是需要時間,三年的時間,是足夠他們準備好一切的。

  而尼古拉二世甚至早就已經做好了打算,這一次,俄國人絕對不打第一槍,一定要把這個機會讓給中國人,然後,俄軍在反攻中國,趁機占領整個東北,甚至更多的土地。

  這樣的話,英法美德等國即便是知道了也無話可說,是他們先侵略俄國的,而不是俄國人先侵略他們的。

  總之,英國人希望能夠利用中國人去將俄國人的注意力吸引到遠東,同時讓中國人給予俄國人重創,讓他們沒有能力再去染指遠東,沒有能力再去跟英國人在遠東爭鋒。

  而法國人秘密的與俄國人聯絡,出賣情報,難道英國人就真的不知道嗎?英國人不過是睜一隻眼閉一隻眼罷了,中國和俄國人在遠東拼個你死我活,這也正好符合了英國人的利益。

  所以,英國人還真就找不出一個能夠說服自己去制止法國人的理由。

  而法國人倒也乾脆,等中國人和俄國人打的你死我活的時候,就是法國人插手遠東的最佳時機。至於英國人,中國那麼大一片土地,你一個國家吃的下嗎?法國人的要求也不高,能有兩三個省給他們就可以了。

  至於德國人,雖然名義上他們依舊占領著山東,可實際上山東卻並不屬於他們的控制範圍,中華帝國也在山東將德國人的利益壓縮的很嚴重,德國同樣的也需要拿回遠東的控制權,那是德國在遠東唯一的殖民地,他們也不想就這麼丟掉。

  更重要的是,德國人希望通過這場戰爭,將英法俄美四國的注意力也全部吸引到遠東,從而好讓德國可以在歐洲獲得更大的展。

  至於是否能夠拿回山東,德國人其實已經並不在意了,他們不會在這件事情上去得罪中國人的,畢竟下半年之後,將有一百多萬支步槍從遠東運往德國,屆時,德國便基本上完成了6軍裝備的儲備,只需要一兩年的準備期,德國就能夠暴起難。

  就先讓英法兩國得意一會兒吧,再過幾年他們才會現,原來他們在外面搞的風風火火的,看似很有面子,但是德國人卻要掏空他們的老窩了。

  美國人的想法就更加簡單了,美國人數次想要插手遠東,雖然中華帝國給了美國人不少的好處,也允許他們的工業進入中華帝國。




章節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