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98頁

投票推薦 加入書籤 小說報錯



      


  而那些退役回來的將士,也將轉為榮軍院雇員,雖說不是公務員編制,但好歹也是個合同工,拿到的薪水也能夠養活一家人的。

  當然啦,更讓王思銳沒有想到的是,隨著帝**隊的威名逐漸深入人心,那些因傷退役的將士們反倒是成為了香餑餑,有不少的人家都是爭著將姑娘嫁給他們,這一點,跟後世某一時期非常相似。

  倒不是刻意為之,而是百姓們的自發行為,他們認為將士們在前線賣命,受傷回來了,那麼她們這些待在後方圖安穩的姑娘們就有義務照顧他們一輩子,於是,在這種思想浪潮之下,那一時期最不愁結婚的就是軍人了,缺胳膊少腿的根本不是事。

  烈士歸鄉的事情,隨著媒體的報導,在國內也引起了一股不小的轟動,報紙上,第一次通過官方紕漏了韓戰的具體情況,當然,涉及到機密的問題自然不會報導,而是著重報導了部隊傷亡人數,敵人傷亡人數,以及一些戰鬥的激烈程度等等。

  儘管這個時代不是後世那個高節奏的時代,但是有很多東西也是相同的,當一個大新聞出現之後,人們往往會忘記上一個他們最關注的新聞。

  在接連三天的報導之後,位於上海的公報忽然爆出一條猛料,上面基本上將帝國工業擴充的消息完完本本的爆了出來。

  烈士是愛國情懷,能夠讓他們感動,並且心聲尊敬的。

  但是工業,卻是關乎到他們生活質量的,所以,一時間國內到處都是談論著關於這輪工業擴張的話題。

  而隨著公報的爆料,越來越多的有錢人也開始注意到了這方面,並且頻頻的與各地官府進行接觸。

  緊接著,時不時的便會爆料出某地將新建多少座工廠,為多少人提供工作崗位等等。

  眨眼間,時間來到了五月份,隨著數萬工人部門的忙碌,王思銳悄悄的抵達了新首都中京,並且住進了新的皇宮。

  雖然沒有北平的皇宮那麼氣派,規模也不大,但是住在這裡,王思銳卻是沒有絲毫的不舒服。整座皇宮的造價還不及紫禁城的百分之一,而整個新首都的整體造價,加起來也才不過兩千萬兩白銀而已。

  或許,看起來的確挺多的,但是需要考慮到,這是整個國家機構都全部搬了過來,光是雇員,就有五萬多人,若是連帶上家屬的話,這次新首都的搬遷,則涉及到了三十至四十萬人左右。

  平均用在每個人身上的費用大約不到七十兩,但是這筆帳卻不能這麼算,這筆錢還要新建十多個國家最高部門的辦公地點,以及一些輔助部門的辦公地點,外加上幾十萬人的居住用房等等,所以,這筆錢並不多,反而有些少。

  如果不是王思銳利用了一下皇帝的特權的話,到目前為止所花費的資金,至少要比這個多三倍以上。

  在來到了中京之後,王思銳也是不由的一陣感嘆,還是當皇帝好啊。

  想當年,共和國建國之初,推行地改的時候遇到了多大的難題?就連政府想要收一塊地都要費上一番力氣去商議。

  再看看現在,整個中京東接開封,西連鞏縣,北至黃河,南至新鄭,當然,這只是行政區域劃分,等於這一片地歸中京管轄,皇帝都開口了,你地方政府也只能拱手相讓。

  真正讓王思銳感覺到當皇帝的好處的地方是,整個國家機構占地十平方公里,而獲得這十平方公里的代價就是,一道聖旨。

  你是地主又能如何?這地是你地主花錢買的又能如何?帝制最大的好處就是,你下面人愛怎麼玩就怎麼玩,但是只要皇帝一聲令下,哪怕是你花錢買的東西,也的送給皇帝,因為從道理上來講,這個國家的一切都屬於皇帝,就是要你的命,你也得拿過來,而且還不能反抗。

  不過現在王思銳在力推法治社會,所以事情也沒辦的那麼絕,聖旨的確是下了,也許諾了要給搬遷的百姓安置費用,各家的宅基地,土地也已經丈量過了,老墳也已經遷到了新處,但是皇帝給的卻是空頭支票,除了土地以外。

  土地則是在轄區內將那些開荒的土地收回,給予少量的補償,然後在以1:1.5置換給那些搬遷的百姓或是地主,然後給予少量的安家費,可以保證他們將新家建起來,但是指望著這個發財,還是別做夢了。

  帝國會補償給每家一百兩銀子,但必須要等到五年以後才可以拿這筆錢,而這筆錢也要分為五年來拿,每一年只能拿到二十兩銀子。

  普通老百姓又哪有膽量去反抗?況且那是皇帝親自下的命令,也給出了解決的辦法,就是他們聯合起來去告,也告不贏的,這跟先前李秀才告帝國政府是完全不同的性質,也沒人願意去當這個出頭鳥。

  五月底,在搬遷到中京大半個月後,帝國皇帝王思銳宣布正式啟用新首都中京。

  382:黑科技來臨

  在啟用新首都的同時,這段時間內是帝國內部最為混亂的時候,帝國政府不可能全部停工搬遷,所以必須要搬走一部分,然後留下一部分,等中京那邊安頓好了之後,留在北平的人員在帶著剩餘的東西過去。

  好在現在京漢線北平至中京段已經修成通車,在鐵路的幫助下,帝國政府的搬遷速度要比想像中的快了許多。

  可即便如此,京漢線也特意為此停止運營了整整一周的時間,共安排了上百列列車加入到這場規模浩大的搬遷行動中。




章節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