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82頁

投票推薦 加入書籤 小說報錯



      


  不要問為什麼定位這麼低,只有定位低了,才能夠去刺激他不得不卯足了力氣的去發展。

  但是很顯然,列強既然提出了這個要求,如果帝國不多多少少的滿足他們一下的話,恐怕這筆賠款他們不會那麼輕易的移交過來。

  「這樣,兩個月內移交一億兩白銀計劃不變,這筆錢朕有大用,餘下的一點一億可以在各國購買工業設備。但是切記,兩個月內若是見不到這筆錢,那剩下的錢就不會留給他們了。」再三思索之後,王思銳改變了先前的主意。

  一億兩白銀雖然未必夠,但是省著點的話,基本上也能夠用上一段時間的。

  教育的道路,任重而道遠吶!

  「好,我今天就照會各國代表,將情況轉告給他們。」王士珍點了點頭,雖然不知道這筆錢王思銳要幹嘛,但既然王思銳開口了,他就的留下來。

  當然,至於國內各部門為了這筆錢的分配已經吵的不可開交的事情,王士珍自然沒有告訴王思銳。因為他有種預感,這筆錢似乎誰也拿不到。

  「喬行長如今年紀也大了,的確到了該享福的時候了,帝國銀行的接手人有預案嗎?」王思銳繼續問道。

  記憶中,喬致庸好像也就是這幾年去世的,而如今已經八十六歲高齡的喬致庸,如今卻還在工作崗位上辛苦著,就是王思銳,也隱隱的有些心疼。

  尼瑪這個年紀在後世應該是倚老賣老的大好年華啊,誰還沒日沒夜的去工作呢?

  「臣以為閻維藩可以接手帝國銀行行長之職,此人早年跟隨喬行長打拼,且帝國銀行成立之初便是喬行長的左膀右臂,深知銀行運作,而貨幣改革一事,也是閻維藩在具體的操作,眼下由他來負責帝國銀行,無疑是最好的選擇。」王士珍說道。

  王思銳暗暗想了下,閻維藩這個人能力的確是有,且人品也還算可以,至少在王思銳看來,他沒有什麼惡跡可循,且資歷也夠,是帝國銀行的創始人之一。

  「這樣,你去跟喬老說一聲,晚上我過去跟他見一面,另外抽個時間,你去跟閻維藩談一談。」

  372:貨幣改革的難度

  從喬致庸的宅院中離開之後,對於這個老人,王思銳不由得連連感嘆,心中也更是充滿了敬佩。

  以八十六歲的高齡,每天三頓中藥喝個不停,甚至在行動不便的時候,也還是要堅持去工作,在王思銳的面前,一提起工作也還是興致沖沖,一點也沒有遲暮之年的感覺,但是從喬致庸的眼神中,王思銳也是看到了一些不甘,如果他能晚生個幾年,那該有多好?

  在王思銳的再三勸說之下,並且任命喬致庸為帝國銀行終身榮譽行長,負責貨幣改革一事之後,喬致庸這才同意了退下來的決定,皇帝既然已經做到了這一步,對於喬致庸來說,那已經算是莫大的榮譽了。

  甚至為了安撫喬致庸,皇帝還親自跑了一趟,登門來解釋原因。這要是換做前清時期,能給你個理由就算是不錯了,至於皇帝登門拜訪,除非是落難的時候,否則誰搭理你啊?

  更別提那帝國銀行終身榮譽行長的名譽,雖然這只是名義上的行長,但是誰都無法否認他在帝國銀行的地位。

  至於負責貨幣改革,其實說白了就是這件事情名義上還歸他管,但是具體的就要閻維藩來負責了,遇到一些問題的時候,閻維藩要來尋求他的意見。

  這樣的待遇,這樣的明主,以喬致庸的精明,他很清楚,皇帝已經自降了身份,這個時候他若是不知好歹,即便皇帝不說什麼,其他人也會對他指指點點的。況且,他的年齡也是真的大了,加上身體也越來越差。

  其實早在出任帝國銀行行長之前,喬致庸基本上就已經放手不管了,他本人則是在山西養老,現在功成名就,也是時候該退出了。

  當天夜裡,王士珍找到了閻維藩認真的談了一番,仔細的詢問了貨幣改革的事情,並且詢問了閻維藩個人的意見。

  最終,閻維藩的回答讓王士珍很是滿意。由此可以看到,一旦貨幣改革成功之後,將會給帝國帶來的好處絕對是巨大的。

  特別是在工商行業,向以往那種用車馬拉著交易的情況將一去不返,極大的節約了人力物力,方便了商人以及百姓的生活。

  而且,因為新的政策與國際接軌,採用的是紙質貨幣,這也就表示,帝國銀行可以在最大的限度之內,多製造一些貨幣,從一定程度上來說,也暫時的緩解了帝國缺錢的尷尬局面。

  當然了,王士珍對於貨幣這種東西並不太懂,就連閻維藩也是這幾年以來不斷的學習,才多多少少的算是入了行,一旦讓閻維藩知道了王士珍的這種想法,絕對會毫不猶豫的制止的。

  一旦印的錢多了,那麼便會產生貨幣貶值,久而久之的,就會形成抗戰時期的法幣,剛開始的時候還挺值錢的,幾年後你就是拿著十萬法幣去買一隻羊腿,人家都不賣給你,這他娘的到底有多尷尬?誰能體會?

  當天夜裡,王思銳開始奮筆疾書,因為帝國一系列的瑣事,讓他暫時的忽略了教育這個問題,而目前帝國正統的教育,也只有四所軍校算是正規的了,但是普通人想要進去學習,那是根本不可能的。

  最開始的時候,王思銳是想學習共和國的,搞個九年義務什麼的,這樣的話,幾十年之後,帝國將沒有一個文盲,知識人多了,高端人才才會增加。




章節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