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51頁

投票推薦 加入書籤 小說報錯



      


  原本所向披靡的60毫米迫擊炮,在這一刻也終於是暗淡了下來。

  一枚枚炮彈,無情的撕碎空氣的衣衫,空氣猶如就是個無助的姑娘一般,除了發出悲傷的慘叫以外,再無其他的辦法。

  一團團橘黃色的火焰,在劇烈的爆炸聲過後,瞬間騰空而起,巨大的火焰盡情的吞噬著四周的一切,無論那裡是人,是樹木,是土地,是溝壑,還是空氣,沒有能夠逃過它的憤怒的。

  劇烈的爆炸聲,沒有任何人或者事物能夠承受這一枚枚炮彈滔天的怒火,就連大地,也忍不住的顫抖了起來。

  褐黃色的泥土,被火焰的高溫瞬間燒成了黑色的泥土,四周的空氣,成為了這一團團火焰最佳的助燃劑,炮火貪婪的吞噬著四周空氣中的一切氧氣,雖然他們無法做到,但是卻始終未曾放棄。

  破碎的彈片,在戰場上肆意的橫飛,漫無目的的尋找著它的目標,連帶起一塊塊泥土,碎石,燃燒的木屑,朝著四周的皇家陸軍撲去。

  僅僅只是這一輪的炮擊,就給皇家陸軍帶來了上百人的傷亡數字,如果要是再來上幾輪的話,即便是皇家陸軍,也要好好的掂量一下了。

  不過還好,在這二十九枚炮彈落地爆炸之後,平壤城內的日軍炮兵並沒有立即將下一枚炮彈送到他們的頭上。

  三一年式火炮的技術性能並沒有什麼特別大的亮點,甚至,這是一款極為落後的火炮。

  三一年式火炮沒有設計安裝駐退機,所以每發射一枚炮彈之後,巨大的後坐力都會將火炮大幅度的向後推去,因此,這種火炮的最大缺點便是命中率低下,即便是一名有著豐富經驗的火炮手,操作這款火炮的話,也很難保證百分之二十的命中率。

  因為炮彈被擊發的那一刻,便會有巨大的衝擊力傳來,火炮的位置就已經開始發生了偏移,原先設定好的坐標,隨著火炮的移動而緊隨著變化。

  而每發射完一枚炮彈之後,日軍炮兵都需要將火炮進行復位,然後在按照火炮的操作流程進行彈殼退膛,清理炮管,調整新的射擊諸元,然後在上彈,繼續發射。

  一個熟練的炮兵班,做完這一切只需要半分鐘不到的時間,但是對於一門75毫米口徑的火炮來說,半分鐘一顆炮彈的射速,未免有些太慢了。

  而且還要考慮到人員撤退,擊發炮彈這個時間,所以,一般情況下,日軍的三一年式火炮的實際射速大約是四十秒一顆。

  但是在戰場上,四十秒的時間意味著什麼?意味著正在全速衝鋒的部隊,可以將陣形整體的向前推移二百米以上的距離。

  按照第一輪炮擊時皇家陸軍與日軍之間的距離,日軍頂多只能齊射三輪,前面的部隊基本上就能夠進行接觸了。

  而考慮到全軍的前後差別,日軍城內的炮兵,最多只能發射十輪,對於一場規模十幾萬人的戰鬥,炮兵只發射十輪,二百九十顆炮彈,這個成績實在是太不堪了。

  即便是每一枚炮彈都能擊傷十個士兵,那麼十輪下來也不過兩千九百名士兵,當然了,這只是理想數據下的戰果。

  皇家陸軍的衝鋒陣型採用的是分散式集群衝鋒,什麼意思呢?

  就是一個班的最前方,有五名士兵組成一個不規則的菱形四邊形,正中間是一名老兵負責指揮,以老兵為中心,其餘四名戰士距離老兵保持在五到十米之間,這是班組衝鋒戰術的箭頭。

  在這個箭頭後面十米左右,是班長的戰鬥位置,而以班長為中心,身後兩側大約十米左右,由兩名士兵負責掩護,而這兩名士兵之間一般相隔十五至四十米,具體的要看戰場地形以及上級的戰術安排。

  因為這次是大兵團衝鋒,所以每個班的衝鋒陣容都被壓縮到了最小的間距,以確保能夠讓更多的部隊參與進去。

  而在班長這個三人陣型之後,由四名士兵組成一個平行站位,其中中間的一位是副班長負責指揮調度,與前面最後一名士兵保持十到十五米的距離,而最外側的兩名士兵,保持在二十五至三十米的距離。

  前面無論哪一個位置出現了傷亡,後面的人都能夠立即的頂上去。

  而從一個班的第一個人那裡開始算起,到最後一名士兵,這個距離是至少五十米,整個班形成一個巨大的三角形,而一個排又形成一個更大的三角形,再往後是一個連。

  雖然三角形的形狀可能會發生一些偏差,畢竟是人而不是機器,但大體上是不會出錯的。

  所以,這種情況下,除非是大口徑的重炮,否則一炮下去是絕對不可能幹掉一個步兵班的。而日軍的三一年式火炮,即便是命中正中,充其量也就是幹掉半個班的兵力。

  王思銳身為後世我軍的精銳基層指揮官,班排戰術早就玩的爐火純青,雖然穿越之後,將一個十人班改為了十二人,戰術也發生了相應的變化,但實際上變化並不大。

  現在皇家陸軍的戰術,基本上就是照抄後世我軍的步兵戰術,雖然後世我軍也沒怎麼打過仗,部隊使用的戰術還是不是有效的,但那又有什麼問題?王思銳只知道,這種班排戰術是我軍使用了半個世紀之久的戰術,而中間也經過了無數次的修改論證,是我軍最基本的戰術,也是最為核心的戰術。

  而這種戰術是我軍在日軍多次的蹂躪之下一步步改善的,後來又經過了幾次大型的戰爭,基本上已經不存在任何的缺點了。




章節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