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46頁

投票推薦 加入書籤 小說報錯



      


  可以想像一下,如果每一個班配備一支散彈槍的話,那麼在進行巷戰的時候,部隊所展現出來的戰鬥力將會是多麼的恐怖?

  如果在防守敵人衝鋒的時候,遠距離有重機槍,將來還會有輕機槍,中距離有步槍,中近距離有03式自動步槍,近距離有少量的手槍,手榴彈,03式自動步槍以及步槍,到時候輕機槍偶爾也能參與一下,不過效果並不會太大,如果在加上個散彈槍的話,在二三十米的距離上,將會彌補這道死亡防線的一些空缺,如果每個班裝備兩支散彈槍的話,只要部隊配合的完美無缺,基本上可以保證,陣地四十米以內是不會有敵人還能發起攻擊的。

  數百萬美元的投入,並沒有讓王思銳失望,雖然他們用了兩年半的時間,甚至這個時間會更久,可是王思銳卻依舊覺得自己賺了。

  中華帝國的確是窮,剛剛建國不久,又六年稅收減半,中央政府哪還有錢?就是現在,各級政府的日子也是過的緊巴巴的。

  但是在兩個方面,王思銳是沒有絲毫的怠慢的,第一個就是裝備的研究方面,平均每年在這上面的花費就有上千萬美元。

  如果不是在控制了京城之後,對那些王公貴族們進行了抄家的話,王思銳是絕對沒有足夠的經濟來支撐這麼龐大的研發團隊的。

  但是事實證明,這麼做是正確的。

  到目前為止,花費了數千萬的團隊,給帝國帶來了03式自動步槍,目前正在加緊生產,計劃是先期每班班長配備一支,隨後在逐步的增加。

  60毫米輕型迫擊炮,最大射程一千五百米。37毫米戰防炮,坦克炮,以及還有野豬式坦克等等。

  一旦等這些裝備全部的配備給部隊之後,那麼帝國陸軍的整體戰鬥力將會直接登頂,成為整個世界陸軍的領頭人,如果到那時候,再反過來去看如今花費的這數千萬美元,還會覺得多嗎?

  當然不會,大量的金錢投入,讓皇家陸軍出現了跳躍式的發展,加上先進的訓練方式,部隊可以很輕易的接受這種新式的理念。

  儘管散彈槍還沒有進行最終的測試,所有的數據還沒有報上來,但是這已經無法阻擋王思銳的喜悅心情了。

  …………

  與此同時,與王思銳的喜悅不同的是,朝鮮前線,各部所面臨的壓力卻是與日俱增。

  因為三個師的師長被召回,所以導致前些天皇家陸軍加速推進所爭取到的時間又被拉了回來,前線部隊派出了一個營的部隊,以班為單位四散刺探日軍的位置。

  結果在平壤附近發現了大量的日軍正在集結,雖然最終沒有看到到底有多少日軍,但是根據地上的痕跡,可以判斷出在那裡集結的日軍至少有兩萬人靠上。

  在聯合上之前被他們幹掉的日軍,這幾乎已經是日軍的全部兵力了。如果此戰能夠獲勝,則意味著事情已經成為定局,日本被趕出朝鮮已經沒有了任何懸念。

  可就在這個緊要關頭,皇家陸軍內部卻出現了如此巨大的變動。

  接替徐傑、艾堃以及李運昌他們三個職位的副師長,因為欠缺經驗,加上前任師長的前車之鑑,所以變的謹慎了許多,而正是因為他們的謹慎,導致了原本可以分散消耗日軍的戰機,就這麼悄悄的流逝,等到他們反應過來的時候,戰機已經沒有了。

  而對於這一現狀,頂在前線的蔡鍔也是一臉的無奈。

  頂上去的那三位副師長,二十三師副師長嚴於洪,是二三一旅旅長,兼任的副師長,而嚴於洪在此之前,才剛剛擔任旅長半年不到的時間,在李運昌的指導下,這才剛剛玩轉二三一旅,結果還沒等他適應呢,就擔任了師長。

  這是一個師,而不是兩個班讓他去指揮,在去年戰爭的時候,嚴於洪還只是一名營長,因功被晉升為團長,當了半年的團長又升任了旅長,半年旅長之後,又當了師長,晉升的速度可謂是坐著火箭也追不上,但是對於部隊來說,這確不是什麼好事。

  五十二師副師長劉一,這個是從預備役師副師長平調過來的,有差不多半年的時間了,練兵輔助還沒問題,自打去了預備役師之後,基本上沒有接觸過戰爭,在理論方面倒是挺不錯的,突然間接手五十二師,身上可謂是亞歷山大。

  六十師副師長曹安淳還算是稍微好一些,早在預備役時期就是旅長,在去預備役之前就是個團長,因功晉升到預備役旅長,也算是有了個不錯的過渡。

  隨後曹安淳的旅被整編到了六十師,曹安淳的履歷還是很不錯的,所以便兼任了副師長,先前分兵圍攻日軍的建議,就是曹安淳提出來的。

  曹安淳是這三個師里,目前唯一有些師長戰爭經驗的老手,但他也還沒將六十師玩轉,這個倒不是說另外一個旅不聽他的指揮,現在有了前任三個師師長的教訓,誰還敢不聽命令?

  主要還是臨危受命,加上沒有過擔任師長的經歷,所以手中突然有了這麼多部隊,一時間壓根不知道該怎麼去安排。

  至於蔡鍔,還是別提了。

  雖然是歷史大牛,但現在的蔡鍔還是很年輕,很單純的,他的一些想法固然很有建設意義,但是有些想法卻是經不起推敲的,還需要時間和戰爭來磨練一下。

  而眼見著戰機一而再再而三的消失,作為督軍的蔡鍔也是急的滿頭大汗。




章節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