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12頁

投票推薦 加入書籤 小說報錯



      


  要麼在漢軍官兵的監督下按時進餐,要麼就被人硬著掰開嘴巴往肚子裡硬塞,甚至,隨時都有一個班的士兵跟著他,只要他敢有任何尋短見的心思,立刻便會將其控制起來。

  可以說,現在的光緒皇帝可謂是求生不能,求死不能。

  堂堂大清國皇帝,竟會落得如此結局。

  在暗嘆自己的遭遇的同時,光緒皇帝也沒忘了把已經僅剩一口氣的慈禧太后和王思銳這倆人給恨上。

  恨慈禧是因為她的權力**實在是太強了,以至於後宮亂國,導致國力貧弱,這幾十年以來,更是耽誤了大清的發展,徹底的被洋人給甩開。

  如果慈禧能夠在太平天國之後便大力的發展工業,現在雖不說超越歐美列強,但最起碼也不至於落得這樣。

  而光緒皇帝前幾年倒是想改革,可是卻觸動了那些既得利益集團的底線,結果剛剛開始的改革,還沒來得及發揮它的力量呢,就被慈禧一巴掌給扇死在了胎盤當中。

  恨王思銳,那是因為王思銳身為朝廷將領,竟然擁兵自重,不僅挾持了朝廷,甚至還取代了朝廷,私自擴軍,對外開戰,征伐各省。

  如果王思銳能夠一心報銷朝廷的話,能夠一心支持光緒皇帝的話,那麼有了軍隊的支持,以光緒改革的決心,慈禧太后那是再也壓不住光緒了。

  到時候,國家強大了,光緒重新獲得了權利,他王思銳得的好處會少嗎?再說了,王思銳手中又有兵權,恐怕到時候就是王思銳張口要封王,比八大********還要高的王,光緒也不敢不答應。

  當然,作為當權者,在失敗的時候,他肯定不會去想成功以後的事情。

  如果王思銳真的按照光緒皇帝的想法去做了,那麼別的不敢保證,至少在王思銳老去以後,他的兒孫,是肯定會被朝廷滅族的。

  因為那時隨著王思銳的老去,王家在軍隊中的威望也必將一同逝去,沒有了軍隊的支持,王家憑什麼自保?

  如果光緒能夠想一想歷史上的那些異姓王最終的下場,那麼也就不難理解王思銳的做法了。

  …………

  「大清立國二百餘年,太祖不忍前明百官昏庸亂政,百姓生靈塗炭,故起兵反明,歷經數十載。太宗皇帝征服李氏朝鮮,為江山社稷立下根基。康乾盛世,百姓生活安康,國家興盛,外敵不敢來犯,四方來朝,彰顯大天朝之威。

  然,國際風雲突變,大清皇帝固守舊念,只為江山安穩,而不圖國家強盛。外有歐美列強兵鋒干涉,內有官僚大臣**自亂,生靈塗炭,民不聊生。近半個世紀來,列強屢屢來犯,大清卻只能割地賠款,以息兵禍,敗如此,勝亦如此。

  對內部明智之士,百般打壓,國內政治,陷入無限黑暗。此時又與前明末年如何?犯我中華者,雖遠必誅,阻我中華者,雖遠必誅!」上海街頭,一名窮酸秀才站在公榜之前,大聲的念著榜上的文章。

  這若是在以前,他可是萬萬不敢去念的,但現在這裡是漢軍控制的地方,相比較滿清而言,此刻在言論自由方面還是相對寬鬆的。

  只要不是有目的性的反漢軍,煽動無知群眾,就是當著面去罵漢軍兩句也無所謂,沒人會去搭理你的。

  「老秀才,這到底啥意思啊?」圍觀群眾聽的可謂是一頭霧水,這榜單怎麼把清朝的皇帝給表揚了一遍呢?漢軍閒的沒事幹發這樣的榜單做什麼?

  不過關於文人,普通的百姓雖說很羨慕他們,但其實也有很多人對他們是嗤之以鼻的,有什麼話你好好的說就行了,沒事總是喜歡繞著說,讓人聽的心煩。

  「這……」老秀才有些左右為難,不知該如何開口。

  那些普通的百姓看不懂這張公告,他們只看到了全篇在表揚著清朝歷代皇帝的功績,看起來倒是為他們歌功頌德的,可實際上這篇公告的重點在於最後一段話。

  太祖反明,是因為明朝不行了,不能給百姓安穩的生活。現在王思銳卻來了一句此時又與前明末年如何?這還不明顯嗎?

  就是說,在王思銳眼中看來,現在的情況就跟前明末年是一樣的,那麼後面該是什麼了?當然是反清了。

  犯我中華者,雖遠必誅,阻我中華者,雖遠必誅。

  這句話已經說的很明白了,第一句,指的自然是那些洋人,而第二句,則是指現在的朝廷,這也是這兩句之中為了出現了中華二字,而不是大清二字的主觀立場。

  用了三分之一的篇幅去表揚朝廷,這到底是什麼套路?

  「老秀才,你該不會是不知道這公告是啥意思吧?」圍觀群眾立即起鬨道,如果老秀才真的不知道是什麼意思,那麼他們倒也是有了飯後茶談的話題了。

  反正這是漢軍治下,官府也不會因為這點樂子就去抓他們。也正是因為漢軍對地方管理方式的不同,加上大量寬鬆的政策,與清廷形成了鮮明的對比。

  百姓很快便比對出了兩者孰好孰壞,所以,此時漢軍控制下,長江以北的地區,差不多有百分之八十的地區已經認同了漢軍的統治。

  「誰……誰說老夫不知?」老秀才氣的鼻孔直冒粗氣,嘴巴吹著鬍鬚一飄一瓢的,漢軍哪都好,就是取消了秀才的一些待遇,然後提升了百姓的待遇,讓秀才與百姓並無太大差別,這也讓他這個讀了一輩子書的老秀才心中有些失落。




章節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