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01頁

投票推薦 加入書籤 小說報錯



      


  第三集團軍新兵最多,任務也是最重的。開戰之前,第三集團軍必須要接管目前我軍手中,除東北,京畿以外所有地區的防務,並且建立起預備役制度,招募二十個師的預備役新兵。

  同時,部隊的訓練也不能落下,儘快的磨合部隊,讓部隊形成戰鬥力,以便隨時支援戰場。」王思銳繼續命令道。

  其實他的目的很簡單,不能因為洋人的圍魏救趙計策,漢軍就不去管那個趙了。

  以漢軍目前的兵力,是完全有能力兩頭並進的,況且,南邊也沒有什麼難啃的骨頭,即便是有,那幾個老底子師也能夠拿下。

  所以,第一集團軍和第四集團軍,一南一北。第二集團軍守住長城,防止蒙古人南下。當然了,必要的時候,也是可以攻擊的嘛。

  而第三集團軍因為新兵太多,部隊磨合不成熟,尚未形成戰鬥力。

  這樣的部隊拉到前線那完全就是送死的,所以,拱衛本土,維護治安的重任自然也就交給了第三集團軍的四十五萬新兵。

  當然了,如果他們訓練的情況給力的話,而前線的戰事又不太順利的話,第三集團軍的幾支老部隊還是有機會上前線的。

  不過這種可能性並不大,因為第三集團軍已經接管了全部的防務,其他的三個集團軍更是可以抽出幾乎全部的兵力去作戰,可以說,在兵力方面,無論哪個方向,漢軍都是占據了絕對優勢的。

  華夏就這點好處,雖然地方大,但是人口也很多。

  加上現在的生活條件,漢軍開出的軍餉足以讓他們每天拼命的訓練,而隔三差五的還能吃上幾塊肉的伙食,也為士兵們提供了足夠的營養。

  以前國內還會出現賣兒賣女求生存的畫面,可是現在這種情景卻是幾乎不見了蹤影。

  取而代之的則是挑出一個符合要求的孩子去當兵,只要犧牲一個孩子,全家人都能夠很好的活下去。

  再說了,去部隊也未必就是犧牲,這年頭,去當漢軍那可是很吃香的。

  如果不是擔心後勤資金跟不上的話,恐怕只需要一年的時間,王思銳就能拉出一支五百萬規模的軍隊。

  而且隨著當兵的人越來越多,接觸的訓練也是越來越多,這些當兵的百姓通過學習,也知道了清軍為什麼會敗,而他們沒日沒夜的訓練,用的是跟以前漢軍一樣的訓練方法,既然之前的漢軍能夠打敗敵人,那麼他們為什麼不能呢?

  於是乎,在這些士兵們的口口相傳之下,選擇參軍的人更是多不勝數。

  屁話,當兵有錢拿,雖然預備役每個月只有二兩銀子的軍餉,可這也依舊不低了,平時他們上哪去找每月二兩銀子的工作?

  而且在這裡還能吃得飽吃的好,雖說是吃了點苦,可是相比較於訓練而言,農民出身的士兵還是能夠忍受的。

  最讓他們覺得痛苦的是,每天晚上的一個小時文化學習時間,看著那個字,一個個的就頭疼不已,可是沒辦法,上面可是說了,不學習,文化成績不達標的人直接扣除當月軍餉。

  不過幸運的是,文化成績這一塊漢軍的要求並不高,每個普通士兵每個月只需要認識二十個字就可以了,而且大多數都是一些比較簡單的常用字,只要肯努力,還是能夠記住的。

  有吃有喝有錢拿,還能認識字,這樣的好事上哪找去?

  對於這樣的分配,除了武羊以外,其他的三個人還是很滿意的。

  原本春風得意的武羊,這下不僅沒了最精銳的部隊,反而成了後勤大管家。雖然第三集團軍旗下兵力人數最多,可那卻只是守城部隊啊,武羊心中那個鬱悶啊。

  武羊雖然鬱悶了,可卻有人並不鬱悶,反而一臉好奇的問著:「統帥,這一零一師和一零二師在哪啊?前面怎麼沒有聽到呢?」

  265:第一零一裝甲師

  是啊,怎麼就沒有聽到101師和102師是哪支部隊改編過來的呢?

  眾人從最開始各自新的整編中也漸漸的反應了過來,番號在一百以後的師,只有這兩個,而王思銳又是只提了一下這兩個師的番號,更是不屬於任何一個軍,而是歸第一、第二兩個集團軍部直轄。

  對於預備役改編為正規軍,這個大家並沒有覺得有什麼意外的。

  即使部隊的規模瞬間增加了幾倍,他們也並不覺得這是一件工作量多麼大的任務。

  事實上每一個預備役師在組建伊始,就是完全按照正規軍的編制來組建的,訓練的方式,武器配備,除了重機槍的數量稍微少了一些以外,其他的包括伙食跟正規軍都是一樣的。

  就連最新式的迫擊炮,每個預備役師也裝備了上百門。

  所以,現在他們需要做的就是給這些預備役師安排一個正規的番號,然後調動到各自的戰區內就可以了。

  至於集團軍部,這個就更簡單了,現在的個軍軍部人員配置都是超額的,這些司令官們完全可以將現有的軍部人員調到集團軍部去。

  當然了,按照規矩,高層將領的調動,只能攜帶自己的副官以及一個連的警衛部隊,其餘人員全部屬於原先的部隊,不能跟隨高級將領一起調動,除非有例外,這個需要王思銳親自審批。

  王思銳從自己的文件夾中取出了幾張紙,分別散發給了眾人。

  上面清晰的描述著一零一師和一零二師的具體情況,這也是王思銳第一次向眾人公布這兩個師的情況。




章節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