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84頁

投票推薦 加入書籤 小說報錯



      


  在回國的路上,他們差點因此而翻船,在將船上的礦石卸下之後進行例行檢查的時候,差點沒將村口小熊給嚇死,如果他在多裝一百噸礦石,那麼他們就有可能回不來。

  即便勉強的回來了,他的這艘貨船在短期內也失去了繼續航行的能力,他的這艘船必須要立即進廠維修,而且很有可能影響到以後的裝載量。

  無奈之下,日本方面只能臨時抽調了一艘更大的貨船前往營口進行搶運。

  雖然王思銳那邊並沒有任何的表態,部隊也只是訓練訓練在訓練,可日本人卻擔心王思銳會突然間發難。

  加上日本人所選擇的礦區並不是富礦,運回國內的礦石含鐵量大約只有百分之二十至百分之四十,平均也就是百分之三十。按照目前的技術,一百噸的原礦石,最多也就只能夠提煉出不到二十噸的生鐵。

  而正在擴建的八幡制鐵廠,也並沒有能夠及時的消化這些鐵礦石,同樣的,在此之前,八幡制鐵廠使用的原礦石,主要是依靠湖北的大冶鐵礦。

  不過大冶鐵礦屬於日本,早晚都是他們的,所以日本人對於這個隨時都有可能失去的盛京鐵礦倒是顯的格外的重視。

  與此同時,駐紮在朝鮮的第三、第五兩個師團也開始蠢蠢欲動了起來。另外還有由朝鮮人組成的一個師團兵力,也被日本人給調動了起來。

  日本人是體驗過漢軍的威力的,而在探明了漢軍擁有近十萬人的兵力之後,日本人也開始著急了起來。

  一邊命令第三師團暫時穩住朝鮮局勢,第五師團和朝鮮師團開赴邊境地區。同時在國內繼續抽調一個主力師團前往朝鮮進行支援,另外在抽調一個混編師團前去接替第三師團,暫時負責朝鮮的局勢。

  「漢軍近期內經過了迅速的擴張,所以他們士兵的戰鬥力肯定下降迅速,我們並不知道這十萬軍隊當中有多少是老兵,多少是新兵。但是我們派出三個主力師團,以及一個朝鮮師團去應對他們,還是沒有問題的。」這是日本首相伊藤博文在對日本天皇請示增兵的時候說的話。

  此時日本一個師團的兵力為一萬八千人左右,三個主力師團就是五萬四千人,再加上一個朝鮮師團,對付那些充斥著大量新兵的漢軍,日本人倒是顯的信心滿滿。

  當然,還有另外一個原因,因為動員三個師團去跟漢軍打一仗,這已經是日本人的財力極限了。

  在沒有得到王思銳的賠款之前,日本人根本沒有財力去支撐更多的部隊進行作戰。

  194:這仗怎麼打?

  朝鮮新義州,幾個月前剛剛退去的日本6軍第三、第五兩個師團在六月中旬的時候再一次的出現在了這裡。

  而目前出現在新義州的,也僅僅只有第三師團下轄的步兵第五旅團第六聯隊的一個中隊的兵力。

  這個中隊的兵力在抵達新義州之後,立即接管了新義州的控制權,並且將大部分居住在此的朝鮮居民趕出城外,檢查城內民居的安全,為之後的大部隊進城做好準備。

  緊接著,在這個中隊抵達新義州兩個小時後,緊隨在後面的另外兩個中隊也抵達了新義州,一同參與了對城內的安全檢查工作。

  次日上午,第六步兵聯隊全員順利的抵達了新義州,下午的時候,第六聯隊也抵達新義州。

  第三天天黑之前,第三師團剩下的步兵第六旅團的第七聯隊也全員抵達了新義州。

  而與此同時,第五師團也差不多同時趕到了距離新義州不願的義州。

  第四天的中午,第三師團師團長大島義昌中將帶領著少數的部隊趕往了距離僅有幾十公里的義州,與那裡的第五師團師團長山口素臣進行碰面。

  雖然大島義昌無論是在年齡,還是在6軍內部的排序都要比山口素臣更靠前一些,但是在這種緊要的關頭,日本方面還是比較信任山口素臣這位老將的。

  而山口素臣又被稱之為戰將中的戰將,一年前聯軍入侵清國的時候,也正是由山口素臣所率領的第五師團參與了入侵。而在占領京城之後,山口素臣也很好的約束了日軍部隊的軍紀。

  如果不是王思銳的突然出現,或許山口素臣也能夠向歷史上的那樣,獲得慈禧太后的大賞特賞。

  山口素臣,被任命為了此次出兵行動的總指揮,負責統轄第三師團,第五師團,朝鮮師團,以及還在本土正在集結,準備趕來的第四師團。

  而對於他們的援軍第四師團,這也讓山口素臣和大島義昌兩人惱怒不已。

  可整個日本,也就只有剛剛回國不久的第四師團還算是熟悉一些朝鮮的情況。因為在甲午戰爭中,第四師團在遼東半島登6之後,就沒有經歷過什麼大仗,之後便擔任了朝鮮的警衛部隊。

  前年因為第四師團各部情緒低落,日本迫不得已之下才不得不將第四師團調回國內,改派第三師團前來接替。

  雖然沒有人看好這個由商販組成的第四師團,可大本營就是這麼決定了,作為前線部隊,山口素臣和大島義昌兩人卻並沒有辦法去解決這個問題。他們沒有能力去改變大本營的決定,所以只能按照第三和第五兩個師團的兵力去打這一仗了。

  「山口君,難道上面是瘋了嗎?他們怎麼可以派第四師團那個窩囊廢來支援我們?我看他們根本就不想打贏這場戰爭。」大島義昌有些憤怒道。




章節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