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0頁

投票推薦 加入書籤 小說報錯



      


  「除了李中堂之外,還會有誰呢?」王思銳一點也不奇怪的說道。

  其實早在調閱案卷的時候,王思銳就已經發現了其中的貓膩,並且已經推斷除了幕後的推手很有可能就是李鴻章,只不過沒有直接的證據可以證明這一點,所以王思銳才沒有告訴眾人,而是讓他們繼續去調查。

  這樣既可以證明王思銳的猜測,也能夠給馬三如一個鍛鍊的機會,畢竟以後這種事情不會少,馬三如必須要提高自己的業務水平,沒有什麼能比實踐提升的更快了。

  「旅長,你是不是早就知道了?」馬三如一臉震驚的看向王思銳,他可是用了兩個月的時間,前前後後調用了一個營的人馬才查出這件事情的,可沒想到王思銳竟然已經知道了。

  「猜的!」王思銳隨意的說道,不過在看到馬三如一臉鬱悶的表情之後,又解釋道:「亦劻沒有這個膽子,也沒有這個野心,所有的證據都再告訴我們這是滿人幹的,如果真的是滿人幹的,他們會傻到將所有的證據都留下來嗎?很顯然,這是有人在故意誘導我們。既然不是滿人幹的,那麼如今的京城內還有誰能夠做到這一點呢?恐怕除了李中堂以外,沒有人了吧?」

  第一三二章:劉學詢之死

  王思銳想起了幾年前李中堂不肯接納國父,想起了李中堂曾經聯絡英國方面,將位於英國的國父進行抓捕。

  雖然最終因為一些人的營救,國父最終沒有能夠被引渡回國,但這一切均是出自李中堂的手筆。

  或許李中堂是看出了國父的大炮屬性,所以才不肯接納他。

  但是在王思銳的身上,卻沒有一絲大炮的屬性,短短的幾個月時間內訓練出一支可以與洋人正面對抗的的精銳部隊,甚至大清能夠有今天,完全是來自於王思銳的拼死抵抗。

  站在德勝門門前,王思銳回頭望了眼京城。

  眼角微微眯著,嘴裡低聲的喃喃道:「德勝門,自明朝遷都以來,德勝門便是軍隊凱旋歸來進城之門,寓意著勝利之門。今日我王思銳便是要從這德勝門離京,你有你的執念,我無話可說。可是今日我便要告訴你,除了你的路以外,還有其他許多條路可以讓華夏復興。

  他們,終究不是正統,所做的這一切,也只是為了他們自己而已。」

  說完這句話之後,王思銳直接轉身離開了京城,身邊只有一個排的護衛隊。

  時間回到兩日之前,外城軍營。

  自打王思銳進京以來,這裡便成為了王思銳的大本營,所以王思銳也是一直都待在這裡,一般很少會離開這座軍營。

  兩日之前,一隊人馬出現在了京城之中,這幫人並沒有前去拜見******亦劻,而是直接來到了軍營。

  找到王思銳之後,當眾宣讀了聖旨,王思銳被冊封為了一等武威侯,爵位與李鴻章相等,同時行走軍機,兼兵部尚書,負責整頓大清漢軍營。

  「王大人,聖旨面前,為何不跪?」宣讀聖旨的太監在宣讀完聖旨之後,發現王思銳依舊沒有跪下,臉上多多少少的有些掛不住面子。

  見聖旨便猶如見到了皇帝本人,這是古往今來數千年形成的規矩,王思銳雖然打了勝仗,但卻依舊是這大清的一名臣子。

  只不過,太監也只敢問一問,卻並不敢讓身邊的護衛動手,更不敢給王思銳按個蔑視皇權的罪名。

  眼下誰都知道,這京城裡,王思銳最大,沒有人敢在這個時候去得罪王思銳。

  「軍中事物繁重,鎧甲在身,不便行禮。」王思銳一把從太監手中拿過聖旨,很是隨意的說著。

  「這……」太監臉上多少有些為難,但一想起臨行前李總管的交代,太監也就沒敢多說什麼,反而換了一副表情,繼續說道:「也是,咱家這也是習慣了,誤以為這軍中乃是府中,王大人鎧甲在身,的確不便行禮。」

  王思銳沒有理會太監的馬屁,這軍中面聖不下跪的規矩是在古代就已經形成的。

  而最初的原因是因為軍中將領將士身著鎧甲,而鎧甲本身就是為了保護士兵的,所以也極為笨重,甚至連平常的走動都有些困難,至於下跪這種技術活,那就更加難以做到了。

  所以便有了但凡身著鎧甲的將領或將士,面聖可不跪這個規矩。只是,如今的王思銳雖然也是一身的軍裝,可這軍裝也只不過是普通的衣服罷了,身上壓根就沒有什麼鎧甲。

  不過既然王思銳硬說他穿的就是鎧甲,那其他人也不敢多說什麼,你說鎧甲那便是鎧甲吧。

  「王大人,如今洋兵一退,聖上和太后想請您到榆林堡一趟,商量一下兩宮回京事宜,王大人您看?」太監見王思銳沒有搭理他,轉而繼續說道。

  「兩日後出發!」王思銳很是隨意的回答了句,然後便將太監和護衛們趕出了軍營。

  若是以往,太監前來宣讀聖旨,接到聖旨的人免不了要一番破費,但是現在,王思銳已經沒有心思去討好這些人了,因為沒必要。

  在接到聖旨後的當天夜裡,王思銳便將調往城外訓練的兩個團的部隊重新秘密的調回了京城,並且隱藏在內外城各處。

  反正因為這場戰亂逃離京城的人還有不少,京城裡空院子多的是,藏起來兩個團的兵力還是綽綽有餘的。

  有這兩個團在暗中,加上明面上的一萬人,可以說,一切都已經準備好了。




章節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