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5頁

投票推薦 加入書籤 小說報錯



      


  「中堂大人,國外再好,也不及家鄉半點,與其去萬里之外的美國,倒不如去與國土相隔的香港,至少在那裡還能見到家鄉人,什麼時候風聲不緊了,也還能回國探望一番。」王思銳回答道。

  李鴻章點了點頭,近是近了點,但不管怎麼說,香港也算是英國人的地盤了。而李鴻章與英國人的關係也還算不錯,安排王思銳去香港倒也不是不可以。

  只不過,朝廷在香港那邊也是有一些勢力的,若是王思銳去了香港,李鴻章就得花費一些力氣,去勸說朝廷不要動用那些力量去對付這個對國有功的功臣了。

  「也好,就去香港吧!」

  第一一七章:我有一個皇帝夢

  再說完了去香港以後,李鴻章劇烈的咳嗽了幾聲,但很快便被強行壓制了下來。

  朝著王思銳揮了揮手,示意他可以離開了。

  而等王思銳離開之後,屋子裡便傳來了一陣更加劇烈的咳嗽聲。

  聽著屋內的咳嗽聲音,王思銳無奈的搖了搖頭。

  其實李鴻章早在幾年前就有些身體欠恙,原本李鴻章是已經打算退下來的,但無奈接班人還沒有選好,加上朝廷那邊不肯放人,所以也就只能硬撐著。

  歷史上李鴻章實在辛丑條約簽訂以後去世的,可以說是死於疾病,但也可以說是被氣死的。

  李鴻章在晚年的時候沒少受洋人的欺負,雖說表面上洋人還是很尊敬這位晚清重臣的,可實際上這裡面的苦也只有李鴻章更清楚。

  離開?那只是弱者才會選擇的方式。

  而且,王思銳也壓根就不相信清廷會輕易的放過他。

  功高蓋主,可不僅僅只是離開了京城就沒事了的,只要這個人還活著,無論走到哪裡,只要他振臂一呼,便會有無數人站起來響應。

  而朝廷的做法,無疑等於是在王思銳的心裏面扎了一根刺。

  對於一個血氣方剛的年輕人來說,若是肯就這麼妥協,那他還為什麼要選擇待在這裡去跟洋人拼命?只是為了那所謂的朝廷嗎?

  十二月二日,隨著寒冬的到來,京城的天氣也越來越冷了起來。

  屋子裡,到處都是點燃的火盆,士兵的身上也只有幾件單衣,很是單薄。

  對於部隊的冬裝問題,王思銳也很是頭疼。

  首先,他們沒有足夠的棉花和布匹,其次,城內的裁縫鋪裡面的存貨也並不足以供應這麼多的軍隊。

  更重要的是,王思銳表面上的軍隊只有三千多人,而實際上只是京城內就已經駐紮著近萬部隊。

  雖然亦劻和李鴻章臨時受命王思銳組建軍隊,將軍隊的規模臨時擴充至兩萬。

  但是這些多出來的部隊是沒辦法立即拿出來用的,在一個,新招的部隊裡難免會混入一些奸細,一個新兵團那邊的奸細都還沒有完全查出來,若是等以後再去查的話,難度恐怕就要大的多了。

  一間小的會議室內,王思銳與李鴻章的幕僚劉學詢對立而坐,此次劉學詢是代表李鴻章前來與王思銳商議擴軍事宜。

  而歷史上的這個時候,劉學詢已經隱退了,但因為王思銳帶來了蝴蝶效應,劉學詢此時仍待在李鴻章身邊。

  而因為李鴻章前面已經與王思銳進行過談話,而且兩人也達成了一致,所以這一次李鴻章也不便繼續出面。

  至於亦劻,他就更懶的出面了,最近一段時間亦劻都是深居簡出,難得露上一面,也不知道在家做什麼?

  李鴻章的意思很簡單,他希望王思銳能夠在短期內,最好就在這幾天,將京城的軍隊擴充至兩萬,或者更多。

  但是同時,李鴻章又不希望這些軍隊的指揮權落入王思銳手中。

  雖然他很看重王思銳,但這並不代表就會支持王思銳去做某些事情,一些原則性的問題,李鴻章還是不會去觸及的。

  這時候,李鴻章便將與王思銳談判的這件事情交給了他身邊的幕僚,劉學詢。

  劉學詢這個人在歷史上的名聲倒是不如那些名人,但實際上劉學詢的作用卻要超出了那些歷史名人。

  劉學詢與國父是同鄉,兩人也早就認識了。並且在七年前,便帶著國父去拜見了兩廣總督李翰章(李鴻章的哥哥),並聯合廣州名流登報讚揚國父。

  五年前,國父創辦農學會,劉學詢與他組織的師生很快便加入,至於這個掛著羊頭賣狗肉的農學會,實際上是革命策劃機構。

  劉孫逐漸的形成了隱秘的搭檔,劉出點子,出錢,國父組織行動。

  後來,劉學詢說動清廷同意招撫國父,而去年劉給上面寫了一封保薦信,稱加保總理才堪大用,萬不宜任其浪跡海外。

  廣州起義之前,劉孫密會,國父便想讓劉學詢出任起義領袖,但被劉學詢拒絕。

  可以說,此刻坐在王思銳對面的這位李鴻章的幕僚,實際上也是國內最早的一批革命家之一。

  只不過,這個革命家卻始終有著做皇帝的美夢。

  「朝廷寓意明顯,不知賢弟有何作想?」劉學詢饒有興趣的看著王思銳,心中暗暗的打算著自己的小九九。

  不得不承認,王思銳的能力已經打動了劉學詢。

  此時此刻,劉學詢正在考慮著如何才能招安王思銳。到時候,有他劉學詢的點子,王思銳的軍事才能,相信不久之後,他們便能夠推翻清朝,讓他榮登九五。




章節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