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1頁

投票推薦 加入書籤 小說報錯



      


  納粹黃金 土耳其、阿根廷與納粹黃金(1)

  土耳其、阿根廷與納粹黃金

  像歐洲大陸其他中立國一樣,土耳其在“二戰”中與納粹有著緊密的貿易聯繫,但原因卻不一樣。土耳其像葡萄牙一樣是個親英情緒很強烈的國家,甚至在“二戰”爆發後的1939年10月,土耳其還和英法締結了軍事互助同盟。法國陷落後,土耳其於1940年6月宣布中立,直到1945年才加入盟國對德國宣戰。土耳其宣布中立的原因主要是擔心納粹的入侵,在1941年春德國占領巴爾幹半島後,它迅速同納粹簽訂了友好協定。土耳其沒有公開反對納粹,而納粹也並未侵犯土耳其的邊境。總的來說,在“二戰”期間,土耳其就像走在繃緊的鋼絲上的雜技演員,努力在軸心國和盟國之間尋求平衡。

  1941年10月,土耳其與德國簽訂了一份重要的貿易協定。德國用軍需品和其他工業品與土耳其交換礦石原料,尤其是鉻礦石。與此同時,土耳其與英美也保持友好關係,以鉻礦石與英美交換先進的武器裝備。鉻是製造合金鋼的必用材料,而土耳其正是納粹的唯一鉻進口國。納粹生產部長阿爾伯特·施佩爾曾經指出,若是鉻礦石的供應被切斷,會導致德國的軍火生產中斷10個月。鉻礦石經鐵路由土耳其運往德國,其間要經過世界上最為崎嶇不平的巴爾幹山區,一路上到處是橋樑和隧道。盟軍在戰爭結束前重點轟炸了這條鐵路,以切斷土耳其對德國的鉻礦供應。

  為了爭取土耳其參戰,或至少保持“善意的中立”,1941年美國把土耳其列入租借法案受援國名單。1943年11月的德黑蘭會議上,盟國預料到納粹不會再對土耳其構成軍事威脅,於是共同要求它參戰。可是直到1944年4月,土耳其才停止對德國的鉻礦石供應,並且像其他中立國一樣——是在經濟制裁的威脅下才這麼做的。1944年8月,土耳其與德國斷交。1945年2月,由於盟軍已將德軍驅逐出巴爾幹半島,尤其是此時再不下手將得不到加入聯合國的機會,土耳其終於對德國宣戰。用當時愛爾蘭總理德·瓦勒拉的話來說,就是“在最後一刻,為了獵取聯合國成員資格而趕上了潮流”。

  納粹黃金 土耳其、阿根廷與納粹黃金(2)

  據美國專家估計,土耳其收到的納粹黃金最多只有1500萬美元,而且大部分來自比利時央行,德國人用其購買鉻礦石。1946年,在土耳其召開了關於沒收德國在土黃金和資產的談判,盟國估計這筆資產共計5100萬美元。盟國並未努力追回這些黃金。由於土耳其控制著黑海的入口,又與蘇聯接壤,美國認為它對冷戰具有重大的戰略意義。“杜魯門主義”出台後便終止了這一談判。1947年7月,美國與土耳其簽署了一份1.5億美元的貸款協定,該協定對向土耳其索要黃金的談判不啻是致命一擊。土耳其最終也沒有歸還任何納粹黃金。

  在整個20世紀30年代,阿根廷的政權一直在軍人獨裁者和舞弊選出的總統之間交替。在種族(其人口93%以上是白人)、文化、政治和經濟方面,阿根廷是和歐洲緊密聯繫在一起的,其軍政府甚至以恢復舊日“西班牙的十字和劍的聯盟”的名義與佛朗哥加強了聯繫。有些人甚至要求取消獨立,重新從西班牙派遣總督作為阿根廷的統治者。阿根廷軍政府和教會還夢想在南美建立一個西班牙化的天主教國家,與美國分庭抗禮。阿根廷駐西班牙大使埃斯科瓦爾奉命與德國和梵蒂岡的官員進行會談,商討合作事宜。他與梵蒂岡教皇廳秘書長馬吉奧尼樞機主教進行會晤後達成了協議,一旦戰爭結束,阿根廷就實行更為寬大的新移民法。這也為戰爭末期納粹要員從梵蒂岡到阿根廷的“逃亡之路”打下了基礎。

  “二戰”爆發後,阿根廷分成兩個陣營:支持納粹的政府、軍人和大資本家,支持盟國的民眾陣營。歐洲戰事剛一爆發,軟弱的代總統卡斯蒂略就宣布中立。儘管阿根廷國會已經批准了1940年哈瓦那決議,對任何一個西半球國家的進攻都被視為對所有美洲國家的入侵,但它在珍珠港事件後依然堅持中立,拒絕對德日宣戰。由於阿根廷政府深信德國將會獲勝,並將控制歐洲,因此與其保持良好關係,甚至在1942年年初兩艘阿根廷商船被德國潛艇擊沉後,仍決心與其保持友好。作為回報,德國不僅賠償了阿根廷的損失,而且答應說,只要阿根廷船隻把航行路線和時間通知他們,德國海軍將保證其安全航行。

  1942年1月,美洲國家組織成員國在巴西里約熱內盧召開會議,商討西半球國家的戰時政策。會後通過了《里約熱內盧協定》,簽字國保證與軸心國斷交、宣戰,並凍結和沒收軸心國在這些國家的資產。作為回報,美國將按租借法案向這些國家提供武器,以及軍事和經濟援助。阿根廷沒有簽署該協定。直到1942年6月在華盛頓召開的美洲經濟與財政管制會議後,阿根廷才在表面上中止與軸心國的所有商業活動,但私下裡仍偷偷與納粹進行貿易往來。

  納粹黃金 土耳其、阿根廷與納粹黃金(3)

  阿根廷的虛假中立一直維持到1943年6月4日,此後便義無反顧地倒向了納粹。在民眾的強烈要求下,卡斯蒂略總統被迫就阿根廷是否參加西半球防禦體系和對軸心國宣戰的問題舉行全民公決。納粹分子、長槍黨、軍官集團和大地主隨即在6月4日發動了反全民公決的“上校政變”。這些上校們剛一掌權就向德國求購軍火,以對巴西開戰。到1943年9月,他們轉而開始尋求與納粹結盟,並派遣特使到西班牙與納粹官員進行談判。美國的反情報機構截獲了阿根廷的納粹特工頭目貝克與黨衛隊保安處頭子瓦爾特·舒倫堡的通訊,隨即迅速通知了英國海軍。英國海軍在特立尼達攔截了阿根廷秘使乘坐的客船,不過盟國未能阻止上校們更進一步的陰謀。庇隆和貝克繼續策劃推翻鄰國的政府,以在南美建立一個親納粹聯盟。庇隆曾在一份秘密宣言中寫道:“我們已經有巴拉圭、玻利維亞和智利,再加上阿根廷,很容易向烏拉圭施加壓力。五個聯合起來的國家是很容易擊垮巴西的。巴西的政治體制及其廣大的德國移民也是有利因素。把巴西拉進來之後,美洲大陸就盡在我們掌握之中了。”




章節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