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9頁
“好!”李志勇見趙方明那股子泰山壓頂不彎腰的骨氣,心裡很是欽佩,他的勁頭更大了,那股子虎勁兒又上來了:“老趙,咱們就是認準了這條道,鐵了心,走到底!”
趙方明深深點頭:“老李,你先安下心來睡上一覺,咱們再找老楊商量。”
............
楊玉山在伙房裡幫廚,正幫著徐德寶擀皮子,包餃子。他幹了一會兒啞巴活,想讓自己嗡嗡作響的腦瓜慢慢清淨下來,可總是事與願違,腦子好比沸騰的大海,掀起翻雲雪般的波濤。那冷冷落落的井架,堆積如山的石渣,歪在井口邊上的鐵斗,都一齊從窗口鑽進了他的眼帘里。你不看它,它偏站在你跟前攆都攆不走。
這到底是怎麼回事呢?
是我的常備不懈思想越來越淡薄了,還是老趙越來越主觀了呢?咱和老趙都是在連隊裡土生土長的,抗美援朝回國以後,除開我在團司令部幹了兩年參謀工作的時間外,都跟老趙在一起人影不離十幾年。這十幾年,在一個防空洞裡睡覺,在一個戰壕里向敵人發起衝鋒,在一個鍋里摸勺子,在一間屋裡辦公。咱倆同生死共患難,從來沒有紅過臉,卡過殼,順順噹噹到如今。可如今,他說我變了,我說他也變了!難道不是這樣嗎?咱來到這海島是執行戰鬥任務,他偏要自己解決戰備水問題。為這事咱爭來辯去,他就是不理那個茬。事到如今怎麼樣,井裡冒出來的還是海水。今早晨,我當場提出來,快把井填死算了,指導員說了個“不”字,又給我頂了回來。看樣子他是要一條路走到底了。事情弄到這步田地,還不緊急剎車,難道還要繼續浪費國家的人力物力嗎?
該是怎麼猛醒的時候了!接收教訓的時候到了!咳,不經過一番鬥爭還硬是解決不了問題呢。
楊玉山扔下擀麵杖,氣沖沖找趙方明去了。
不知為什麼,一路小跑的楊玉山忽然停住了腳步,站在連部門外好幾步遠,象根木頭樁,呆在那裡不動了。他兩眼直勾勾望著屋裡,見趙方明側著身,坐在窗口前,象個餓了要吃飯、渴了要喝水的人,把整個火熱的胸膛幾乎貼在書上,正在聚精會神地學習毛主席著作。看上去他又瘦了許多,臉色都發黃了......
見這情景,一下子就翻騰在楊玉山心窩裡的那種同生死共患難的階級感情,代替了埋怨、急躁、氣惱的情緒。他默默地在心裡責問自己:我這是來幹什麼?這樣氣沖沖地跑來,是要找指導員算帳嗎?找指導員出氣嗎?連隊裡出了事,工作上受了挫折,我身為副連長的就沒有過錯,沒有責任嗎?再說咱指導員這麼幹又是為了什麼?他為了革命,為了搞好海島上的戰備,睡過幾個囫圇覺?吃過幾頓省心飯?他把全部心血給了連隊,給了千里島。咱還能說什麼呢?再好的馬也有個失蹄的時候,再猛的虎也有個打盹的時候。現在的問題不是消極地追查什麼責任,而是要積極地接受教訓。在這節骨眼上,跟他同志式地談談心,他保準會樂意接受的。
楊玉山這才輕輕乾咳了一聲,走進了連部。趙方明見他來了,抬起頭來,收起千思萬緒,笑微微望著他,等待著他說什麼事。
楊玉山先伸手要了支煙,點著了抽上幾口,緩和一下情緒,才問:“指導員,那眼井---?”
趙方明說:“根據咱們這小島實踐的情況來看,想通過打井來解決戰備水問題,可能不大行了。”
“哎---,對對對!”楊玉山一聽這話,象三九寒天喝了老酒,身上怪熱乎的。他想道,俗話說的好,好鼓不用重槌敲。咱老戰友遇上了問題,用不著敲打,他就自覺地通了。這下子楊玉山氣消了,怨散過,舒舒坦坦地笑了。“指導員,我的老戰友,我不早就說過,石頭裡擠不出水來,鐵公雞掏不出蛋來。咱趁早省下一桶汗水,來個急剎車拉倒。你看怎麼樣?”
“打井先停下來,把情況向上級作個匯報。咱一邊等著上級的指示,一邊商量著下一步該怎麼辦。你說這樣好不?”
“好!我舉雙手贊成!”楊玉山沒想到今天的說服工作這麼順當。咱老戰友不僅轉過彎來了,而且立刻有了切實可行的措施,高興得楊玉山痛痛快快地抽起煙來。
趙方明也點著煙抽了兩口,說道:“老楊,這回咱們要好好總結一下經驗教訓哪。”
“是啊,我正是為這事來找你的。”說著,那冷冷落落的井架,一座座石渣山,歪在井口邊上的鐵斗,又顯現在楊玉山的眼前。“指導員,我認為這次打井的經驗教訓,歸根到底就是一條:咱搞戰備也得從實際出發,不能主觀......”
“對,你的意見很對!”趙方明深思地說,“打井為什麼失敗了?教訓在哪裡?就是咱們主觀上想的,跟客觀實際脫了鉤。也正是咱魏團長說的,咱們的戰備措施還不適應這海島的特點,所以咱們又吃了苦頭。老楊,只要咱們抓住這個關鍵鑽進去,我相信一定會想出新的辦法來,一定能自力更生解決戰備水!”
楊玉山聽了這話一楞,又不知是怎麼回事了。剛才不是說得好好的嘛,怎麼越往下說,越不對碴了呢?楊玉山說:“指導員,鬧了半天,你還硬是要在這島上解決戰備水?”
趙方明堅定地點了點頭。
趙方明深深點頭:“老李,你先安下心來睡上一覺,咱們再找老楊商量。”
............
楊玉山在伙房裡幫廚,正幫著徐德寶擀皮子,包餃子。他幹了一會兒啞巴活,想讓自己嗡嗡作響的腦瓜慢慢清淨下來,可總是事與願違,腦子好比沸騰的大海,掀起翻雲雪般的波濤。那冷冷落落的井架,堆積如山的石渣,歪在井口邊上的鐵斗,都一齊從窗口鑽進了他的眼帘里。你不看它,它偏站在你跟前攆都攆不走。
這到底是怎麼回事呢?
是我的常備不懈思想越來越淡薄了,還是老趙越來越主觀了呢?咱和老趙都是在連隊裡土生土長的,抗美援朝回國以後,除開我在團司令部幹了兩年參謀工作的時間外,都跟老趙在一起人影不離十幾年。這十幾年,在一個防空洞裡睡覺,在一個戰壕里向敵人發起衝鋒,在一個鍋里摸勺子,在一間屋裡辦公。咱倆同生死共患難,從來沒有紅過臉,卡過殼,順順噹噹到如今。可如今,他說我變了,我說他也變了!難道不是這樣嗎?咱來到這海島是執行戰鬥任務,他偏要自己解決戰備水問題。為這事咱爭來辯去,他就是不理那個茬。事到如今怎麼樣,井裡冒出來的還是海水。今早晨,我當場提出來,快把井填死算了,指導員說了個“不”字,又給我頂了回來。看樣子他是要一條路走到底了。事情弄到這步田地,還不緊急剎車,難道還要繼續浪費國家的人力物力嗎?
該是怎麼猛醒的時候了!接收教訓的時候到了!咳,不經過一番鬥爭還硬是解決不了問題呢。
楊玉山扔下擀麵杖,氣沖沖找趙方明去了。
不知為什麼,一路小跑的楊玉山忽然停住了腳步,站在連部門外好幾步遠,象根木頭樁,呆在那裡不動了。他兩眼直勾勾望著屋裡,見趙方明側著身,坐在窗口前,象個餓了要吃飯、渴了要喝水的人,把整個火熱的胸膛幾乎貼在書上,正在聚精會神地學習毛主席著作。看上去他又瘦了許多,臉色都發黃了......
見這情景,一下子就翻騰在楊玉山心窩裡的那種同生死共患難的階級感情,代替了埋怨、急躁、氣惱的情緒。他默默地在心裡責問自己:我這是來幹什麼?這樣氣沖沖地跑來,是要找指導員算帳嗎?找指導員出氣嗎?連隊裡出了事,工作上受了挫折,我身為副連長的就沒有過錯,沒有責任嗎?再說咱指導員這麼幹又是為了什麼?他為了革命,為了搞好海島上的戰備,睡過幾個囫圇覺?吃過幾頓省心飯?他把全部心血給了連隊,給了千里島。咱還能說什麼呢?再好的馬也有個失蹄的時候,再猛的虎也有個打盹的時候。現在的問題不是消極地追查什麼責任,而是要積極地接受教訓。在這節骨眼上,跟他同志式地談談心,他保準會樂意接受的。
楊玉山這才輕輕乾咳了一聲,走進了連部。趙方明見他來了,抬起頭來,收起千思萬緒,笑微微望著他,等待著他說什麼事。
楊玉山先伸手要了支煙,點著了抽上幾口,緩和一下情緒,才問:“指導員,那眼井---?”
趙方明說:“根據咱們這小島實踐的情況來看,想通過打井來解決戰備水問題,可能不大行了。”
“哎---,對對對!”楊玉山一聽這話,象三九寒天喝了老酒,身上怪熱乎的。他想道,俗話說的好,好鼓不用重槌敲。咱老戰友遇上了問題,用不著敲打,他就自覺地通了。這下子楊玉山氣消了,怨散過,舒舒坦坦地笑了。“指導員,我的老戰友,我不早就說過,石頭裡擠不出水來,鐵公雞掏不出蛋來。咱趁早省下一桶汗水,來個急剎車拉倒。你看怎麼樣?”
“打井先停下來,把情況向上級作個匯報。咱一邊等著上級的指示,一邊商量著下一步該怎麼辦。你說這樣好不?”
“好!我舉雙手贊成!”楊玉山沒想到今天的說服工作這麼順當。咱老戰友不僅轉過彎來了,而且立刻有了切實可行的措施,高興得楊玉山痛痛快快地抽起煙來。
趙方明也點著煙抽了兩口,說道:“老楊,這回咱們要好好總結一下經驗教訓哪。”
“是啊,我正是為這事來找你的。”說著,那冷冷落落的井架,一座座石渣山,歪在井口邊上的鐵斗,又顯現在楊玉山的眼前。“指導員,我認為這次打井的經驗教訓,歸根到底就是一條:咱搞戰備也得從實際出發,不能主觀......”
“對,你的意見很對!”趙方明深思地說,“打井為什麼失敗了?教訓在哪裡?就是咱們主觀上想的,跟客觀實際脫了鉤。也正是咱魏團長說的,咱們的戰備措施還不適應這海島的特點,所以咱們又吃了苦頭。老楊,只要咱們抓住這個關鍵鑽進去,我相信一定會想出新的辦法來,一定能自力更生解決戰備水!”
楊玉山聽了這話一楞,又不知是怎麼回事了。剛才不是說得好好的嘛,怎麼越往下說,越不對碴了呢?楊玉山說:“指導員,鬧了半天,你還硬是要在這島上解決戰備水?”
趙方明堅定地點了點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