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30頁

投票推薦 加入書籤 小說報錯

  現在柳鵬雖然打出了大齊的國號,但是卻沒有正式的國號,大家只能照明太祖的應天稱吳元年的故事稱今年為齊元年,但是現

  在既然是攻克京城天下抵定,那麼柳鵬就沒有任何理由拒絕登基稱皇,而大齊國也需要一個年號。

  而對於史欽明與蕭夜這些海北鎮的核心骨幹,他們等的就是這一日,因此蕭夜也不由拉著史欽明的手大笑起來,倒是柳鵬一下

  子變得茫然起來了:“要正式登基改元了嗎?”

  對於一個在共和年代成長起來的人物,雖然對於這一步早有預期,但是柳鵬還是覺得自己還有些心理問題需要克服,畢竟以後

  他的責任就更重了,只是他很好地把自己的迷茫掩飾起來,問起了一旁的史欽明:“信王下落如何?”

  如果說攻克了北京城但信王下落不明的話,這次北伐之役只能說是成功了一半,當年燕王的靖難之就是一個很好的典型,而那

  邊史欽明並沒有發現柳鵬心底的真正想法,當即回答道:“信王雖然是偽皇,亦知君王氣節,已經自掛東南枝了!”

  柳鵬倒是收起了心底的失落情結,他一下子就變得銳氣十足:“好好好,好好安葬信王,現在天下大局既定,一切都按照諸位先

  生的意思來辦,只是我柳鵬怎麼也要任性一回!”

  但是柳鵬與史欽明這句話可是被柳鵬嚇了一大跳,柳鵬“任性一回”的代價可不輕了,他們不由一齊跪了起來:“陛下一言一行都

  關係天下安危,請陛下千萬不要任性啊!”

  柳鵬不由哈哈大笑起來:“你們恐怕還不知道我到底想在什麼地方任性!”

  大明的歷史在崇楨三年的冬天算是告一段落,雖然還有一些藩王與宗室仍然在西南方面或是稱皇或是宣布監臨國事或是打出其

  它名號,但是大明作為一個王朝的歷史已經在崇禎三年徹底結束了,在整個東南與遼東之後,整個華北也被完全納入了大齊國

  的管轄之下。

  大齊國還繼續向中南與西南地區擴張他們的勝利,而且對於原來大明轄下的臣民他們現在必須加緊時間成為大齊國的新臣民才

  行,不然就會失去了一次千載難逢的天賜良機。

  雖然納入大齊國管轄的新行省與新州縣都有一次減免幾乎錢糧的機會,但是這次的優待卻只限於今明兩年,按照大明國的說法

  就是崇禎三年與四年,過了崇禎四年以後易幟的州縣就沒有這樣的優待。

  當然大齊國的說法就是齊元年與明年的炎龍元年,到了炎龍兩年即使成為大齊管轄的臣民也不能享受這樣的千載難逢的天賜良

  機,因此很多地方豪強心思一下子就活絡起來,甚至連為大明世守雲南的沐家都在考慮著投向海北鎮的問題。

  這對於明國的殘存勢力來說簡直是致命一擊,事情正如柳鵬所說的那樣,天下大局已定,現在就是善後的細節問題,現在大家

  在意的不是海北軍下一步的戰略攻勢,而是柳鵬親自定下來的炎龍年號。

  雖然這個年號是大齊皇帝柳鵬親自定下來,但是大家總是覺得這個年號有著這樣那樣的缺陷,甚至有人暗自嘲諷“宰相不讀書”

  ,畢竟大明歷史上閣臣在年號問題出醜也不是一回兩回了,每次都被人嘲笑“原來宰相不讀書”。

  但是現在對於政事堂來說,最近柳鵬對政事堂這個海北軍全新的行政權力核心作出了很大讓步,甚至可以說從善如流來形容。

  他唯一的任性就是在這個炎龍年號堅持己見,怎麼也不肯讓步,但是柳鵬既然在大多數核心問題都做出了讓步,那麼大家當然

  只能陪著殿下任性一回,而且這個炎龍年號似乎也沒有什麼大問題。

  事實上,登基改元之前的這段時間是柳鵬這些年來最規矩的一段時間,除了在兵部權力的分配問題上,柳鵬堅持了自己的看法

  之外,他對於政事堂提出的大部分要求都是從善如流,所以在這個年號問題上怎麼也要任性一回,畢竟誰都不知道這個年號來

  源於一個古老的遊戲,也是柳鵬另一段青春的回憶,這樣的任性是為了回憶這一段美好的青春。

  而政事堂在這兩個問題不能堅持自己的意見,雖然他們覺得政事堂不與兵事有點荒唐,而且現在在新體制之下兵部幾乎是完全

  架空了,但畢竟歷史上金朝有過“宰相不與兵事”的先例,柳鵬跳過政事堂直接掌握兵權也不是沒有先例可循,。

  而對於柳鵬來說,炎龍年號或許是自己還想任性一回,但是政事堂與兵部不與兵事就是一個原則問題。

  身為一個封建帝王就必須有封建帝王的覺悟才行,中央軍委與國務院豈可混為一談,宰相自然要不與兵事,雖然兵部不一定是

  象徵的事務部門,但肯定要以事務性工作為主,兵權肯定要抓在自己手裡。

  只要抓住兵權這個關鍵問題,柳鵬在任何問題都是開明至極,什麼問題都可以談一下,以至現在他發現很多走倒車的提議都蜂

  擁而至,柳鵬也是決定擇其善而行。

  大家甚至有一種錯覺,這一次改朝換代與歷史上的改朝換代並沒有太大區別,就象明代雖然推銷了元朝的統治,但仍然把蒙元

章節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