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25頁
,地方上的實際徵收數量卻是接近近千萬石,在這種情況下還不如與民休息,先藏富於民然後再慢慢增加稅種。
而且現在柳鵬雖然大大方方地宣布減免陝西今明兩年的錢糧,但是今年的錢糧肯定收不上來,要減免的也只是明年的上解中央
財政部分,甚至可能會讓陝西向河南調借錢糧。
但是陝西軍民來說,這是大明兩百多年來從來沒遇到過的德政,那邊的武之望就十分興奮地說道:“剛才我還在這次征伐的成敗
問題,但是殿下既然能下這樣的決心,那麼北地諸省就是傳檄而定了!”
旁邊的袁可立卻是說道:“何止是傳檄而定,現在恐怕河南全省官民最後悔的就是沒有能早點易幟,如果能及時易幟過來的,恐
怕咱們河南也能減免兩年起運錢糧!”
現在這兩位前任登萊巡撫說的可不是恭維話,而是覺得柳鵬在政治上深謀遠慮,給了大明以致命一擊。
雖然李自成用“來了闖王不納糧”這句話同樣給大明朝以致命一擊,但是從某種意義上也讓大順政治無法建立起合法性,畢竟農
民軍同樣要解決錢糧問題,不設官收糧的話只能到處拷餉,最終導致士紳階段與大順軍勢成水火。
而海北軍跟大順軍完全不同,本來就有著天下最富庶的東南數省作為統治基礎,即使暫時減免河南、陝西的起運糧錢以及歷年
欠積也不會對財政產生太大的負面影響,但是對於仍然在信王統治之下的南北省份來說那就是有著太大的誘惑力了。
畢竟現在大明在失去了江南之後財政已經處於破產狀況,甚至連邊軍的錢糧都無法保證,很多地方的邊軍甚至已經欠餉三十個
月以上,賣兒賣女都維持不了生活,現在只要投奔大齊國就能享受免糧一年的寬裕政策,那恐怕就是蜂擁來投了。
而那邊武之望更是暗暗下了決心:“怎麼也讓殿下這個免糧兩年的政策落到了實處,讓咱們陝西全省把便宜都給占盡了!”
柳鵬答應陝西減免兩年錢糧,但是今年的夏糧已經徵收完畢,而秋糧雖然還沒有開始徵收,但是按照海北軍進軍陝西的進度,
今年的秋糧怎麼也落不到海北軍手裡,所以真正減免的只有明年一年的起運錢糧而已。
但是武之望既然是陝西人,自然是希望替父老鄉親把便宜占盡,只要減免掉今年的起運秋糧整個陝西至少可以減少幾十萬流民
,至少可以少死幾萬人,所以武之望決定把自己在陝西老家的資源都儘可能調動起來。
因此他再次詢問道:“殿下,您可是出名的一諾萬金,萬金一諾,您可是親口答應了,今明兩年的陝西起運錢糧一律減免,存留
錢糧也儘可能予以減免!”
大明的財政政策一向是遇災之後減免存留錢糧,起運錢糧不得萬不得已的地步絕對不予減免,問題在於存留錢糧是地方財政收
入,減免以後地方財政反而越發困難起來,實際沒起到實際救災作用。
而現在海北鎮是準備除了維持地方政府與軍隊運作的一部分基本費用之外,一律給予減免。
而柳鵬重申了自己的想法:“沒錯,我實際是準備把今明兩年的陝西錢糧都給免了!”
有這一句話就夠了,那邊武之望當即答道:“殿下,給我一個月時間!”
武之望說是“給我一個月”,但實際他這次渡過黃河甚至沒到一個月已經快殺到了三邊。
如果說海北軍之前出兵河南是勢如破竹,但還是遇到了不小的阻力有一定的傷亡,那麼這次出兵陝西海北軍準備了數萬大軍多
路進兵但一路都是簞食壺漿歡迎王師的局面,現在方方面面都希望海北軍的部隊能把他們的家鄉拿下來再說。
畢竟武之望已經說得很清楚,在大明這邊不但要徵收今年的秋糧,甚至連歷年的積欠都要結清,所謂敲骨吸髓不外如是,可是
到了海北軍這邊不但能把歷年的海量積欠都免得乾乾淨淨,而且今年的起運錢糧與大部分存留錢糧都給齊王殿下抹掉了。
事實上,大多數升斗小民是一個字都不認識,但是他們雖然不識字現在卻對柳鵬的政策津津樂道甚至比官府的差人還要了解海
北軍這一政策的具體細節,並能第一時間計算內自己家裡因為這一政策少交了多少錢糧,而這些少交的錢糧又能剪幾尺花布買
幾件農具,有些人剛剛從死亡的威脅中支撐過來已經在考慮起個新屋的問題。
反正由於柳鵬給出的減免政策,十多年來一直在地獄中度過的陝西一下子就有若雨後春筍一般有了生機,有些地方雖然今年收
成很差,但是由於免糧政策的緣故,大家都在期盼著明年的大豐收。
雖然在這其間也有一些反覆,但是這些變亂甚至不用海北軍親自出手,而是被海北軍收編的各支地方武力就足夠了,現在大家
都覺得日子似乎是如此美好,唯一的希望就是海北鎮的減免政策就更長久一些就好了。
但是海北軍的勝利並不局限於陝西一省或是歸屬於陝西的三邊,而是在所有戰略方向上海北軍都獲得了輝煌無比的勝利,有些
勝利來得如此之快完全超出了當事人的預期。
而且現在柳鵬雖然大大方方地宣布減免陝西今明兩年的錢糧,但是今年的錢糧肯定收不上來,要減免的也只是明年的上解中央
財政部分,甚至可能會讓陝西向河南調借錢糧。
但是陝西軍民來說,這是大明兩百多年來從來沒遇到過的德政,那邊的武之望就十分興奮地說道:“剛才我還在這次征伐的成敗
問題,但是殿下既然能下這樣的決心,那麼北地諸省就是傳檄而定了!”
旁邊的袁可立卻是說道:“何止是傳檄而定,現在恐怕河南全省官民最後悔的就是沒有能早點易幟,如果能及時易幟過來的,恐
怕咱們河南也能減免兩年起運錢糧!”
現在這兩位前任登萊巡撫說的可不是恭維話,而是覺得柳鵬在政治上深謀遠慮,給了大明以致命一擊。
雖然李自成用“來了闖王不納糧”這句話同樣給大明朝以致命一擊,但是從某種意義上也讓大順政治無法建立起合法性,畢竟農
民軍同樣要解決錢糧問題,不設官收糧的話只能到處拷餉,最終導致士紳階段與大順軍勢成水火。
而海北軍跟大順軍完全不同,本來就有著天下最富庶的東南數省作為統治基礎,即使暫時減免河南、陝西的起運糧錢以及歷年
欠積也不會對財政產生太大的負面影響,但是對於仍然在信王統治之下的南北省份來說那就是有著太大的誘惑力了。
畢竟現在大明在失去了江南之後財政已經處於破產狀況,甚至連邊軍的錢糧都無法保證,很多地方的邊軍甚至已經欠餉三十個
月以上,賣兒賣女都維持不了生活,現在只要投奔大齊國就能享受免糧一年的寬裕政策,那恐怕就是蜂擁來投了。
而那邊武之望更是暗暗下了決心:“怎麼也讓殿下這個免糧兩年的政策落到了實處,讓咱們陝西全省把便宜都給占盡了!”
柳鵬答應陝西減免兩年錢糧,但是今年的夏糧已經徵收完畢,而秋糧雖然還沒有開始徵收,但是按照海北軍進軍陝西的進度,
今年的秋糧怎麼也落不到海北軍手裡,所以真正減免的只有明年一年的起運錢糧而已。
但是武之望既然是陝西人,自然是希望替父老鄉親把便宜占盡,只要減免掉今年的起運秋糧整個陝西至少可以減少幾十萬流民
,至少可以少死幾萬人,所以武之望決定把自己在陝西老家的資源都儘可能調動起來。
因此他再次詢問道:“殿下,您可是出名的一諾萬金,萬金一諾,您可是親口答應了,今明兩年的陝西起運錢糧一律減免,存留
錢糧也儘可能予以減免!”
大明的財政政策一向是遇災之後減免存留錢糧,起運錢糧不得萬不得已的地步絕對不予減免,問題在於存留錢糧是地方財政收
入,減免以後地方財政反而越發困難起來,實際沒起到實際救災作用。
而現在海北鎮是準備除了維持地方政府與軍隊運作的一部分基本費用之外,一律給予減免。
而柳鵬重申了自己的想法:“沒錯,我實際是準備把今明兩年的陝西錢糧都給免了!”
有這一句話就夠了,那邊武之望當即答道:“殿下,給我一個月時間!”
武之望說是“給我一個月”,但實際他這次渡過黃河甚至沒到一個月已經快殺到了三邊。
如果說海北軍之前出兵河南是勢如破竹,但還是遇到了不小的阻力有一定的傷亡,那麼這次出兵陝西海北軍準備了數萬大軍多
路進兵但一路都是簞食壺漿歡迎王師的局面,現在方方面面都希望海北軍的部隊能把他們的家鄉拿下來再說。
畢竟武之望已經說得很清楚,在大明這邊不但要徵收今年的秋糧,甚至連歷年的積欠都要結清,所謂敲骨吸髓不外如是,可是
到了海北軍這邊不但能把歷年的海量積欠都免得乾乾淨淨,而且今年的起運錢糧與大部分存留錢糧都給齊王殿下抹掉了。
事實上,大多數升斗小民是一個字都不認識,但是他們雖然不識字現在卻對柳鵬的政策津津樂道甚至比官府的差人還要了解海
北軍這一政策的具體細節,並能第一時間計算內自己家裡因為這一政策少交了多少錢糧,而這些少交的錢糧又能剪幾尺花布買
幾件農具,有些人剛剛從死亡的威脅中支撐過來已經在考慮起個新屋的問題。
反正由於柳鵬給出的減免政策,十多年來一直在地獄中度過的陝西一下子就有若雨後春筍一般有了生機,有些地方雖然今年收
成很差,但是由於免糧政策的緣故,大家都在期盼著明年的大豐收。
雖然在這其間也有一些反覆,但是這些變亂甚至不用海北軍親自出手,而是被海北軍收編的各支地方武力就足夠了,現在大家
都覺得日子似乎是如此美好,唯一的希望就是海北鎮的減免政策就更長久一些就好了。
但是海北軍的勝利並不局限於陝西一省或是歸屬於陝西的三邊,而是在所有戰略方向上海北軍都獲得了輝煌無比的勝利,有些
勝利來得如此之快完全超出了當事人的預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