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07頁

投票推薦 加入書籤 小說報錯



      


  拿起一根木棒,吳玠指向地圖,“張順統制的兵馬在遂城,辛興宗留在了容城,這都是遠水解不了近渴,涇原路、秦鳳路兵馬又隨著楊可世回到了永興軍路,目前我們手上只有二萬環慶軍和二萬熙河軍,但卻分散在太原一線,一時間無法集中。”

  看了看臉色惶然的太子,吳玠繼續說道:“目前有上中下三策可供太子選擇。”

  見吳玠侃侃而談,條理思路異常清淅,趙恆感覺自己心也放鬆了下來。

  “將軍請說。”

  吳玠對太子一抱拳,“上策就是太子及諸軍向太原集結,守住太原就等於扼住了金軍南下的咽喉之地,金軍要顧忌後路被斷,必然不敢懸軍深入。”

  秦檜問道:“此策有何弊端?”

  吳玠想了想,“自太宗皇帝火燒晉陽城後,太原城防一直沒有進行完整的修繕,所以防禦力量不弱。”

  一聽到這裡,趙桓下意識嚷了起來,“那孤不去了,第二策呢?”

  吳玠嘆了一口氣,“中策就是向東走,我們正好都是步兵,又都是西軍出身,翻山越嶺如履平地,翻過太行山,就能去到真定府。”

  趙桓一聽眼睛就亮了,“這策不錯,金人全是騎兵,翻山一定跑不過我們。”

  秦檜也點點頭,“真定府是好地方,西邊是太行山,女真人過不來,就算能過來,真定府方向有辛興宗,張順,還有遼國晉王,兵力充足,完全可以與女真一戰。”

  第一百八十六章 忠義千秋赴國難

  吳玠緩緩說道:“這策有個大問題,要是丟掉了重鎮太原,金軍此後進軍路線便一馬平川,不用擔心後路被斷,如果膽子夠大,可以一直衝到東京城下。”

  大帳內一下便寂靜無聲,良久趙桓緩緩問道:“第三策是什麼?”

  吳玠輕輕說道:“一路南下,直到東京。”

  大帳中又是一陣滲人的沉默。

  秦檜突然將袖袍一甩,雙膝跪地,“臣請太子用第二策,移軍真定府。”

  趙桓看看帳中的吳玠、曲端和韓世忠,見三人並無動作,並不附合秦檜之言,便也不叫秦檜起身,只是緩緩踱步。

  秦檜也知這事涉及大位之爭,這些武將不敢也不可能發表任何看法,於是抬起頭來,激昂地說道:“金軍南下,雁門關並無一絲警訊傳來,這只能說明一點,這條路是有人故意讓出來的。”

  看眾人皆在思考,秦松跪地叩頭,“太子,這簡直就是司馬昭之心,東京有人要借用金軍之手除掉你啊!”

  見趙桓臉色難看之極,秦檜滔滔不決地說了起來,“如果不是那個俠女拼死報信,我等皆蒙在鼓裡,對方的目的就是打我們一個措手不及,將太子……”

  “砰!”

  趙桓聽到此處,禁不住狠狠將拳頭砸在桌上。

  “太子,你想想,東京即然作了這等決定,置萬千生靈於不顧,太子更要振奮精神,號召天下,如果回東京,只怕會中了奸人之計,如果去了太原,萬一太原有變,那就無路可走了。”

  吳玠聽到這裡,拍著胸口說道:“某願率軍死守太原,必保太子平安。”

  曲、韓二人也同聲贊同,“我等誓死保衛太子安全!”

  秦檜搖了搖頭,“太原無險可守,又未作好戰事準備,倉促之下勝算能有幾何?何況對方是否在太原有所布置,我們也未可知,太子千金之體,如何能自投險地?”

  曲端忍不住說道:“可是秦大人,如果不守太原,這盤棋就崩壞了,如果讓女真人過了黃河,那後果……”

  秦檜見太子點頭示意,便隨勢站了起來,知道太子已經意動,要自己來說服這三位猛將。

  “三位將軍,今天我們便打開天窗說亮話,這次金軍悄然南下,我們就知道是東京城中有人要對付太子,不希望太子榮登大寶。”

  見三人默默無語,秦檜臉色變得激烈起來,“國有內奸,太子此時無論守太原還是回東京,都會落入對方算計,只有遠走真定府,集齊強軍,到時振臂一呼,或西來斷掉金賊歸路,或北上興兵攻金,都可從容選擇。”

  “三位都是太子殿下所看重的股肱之臣,何愁前路不光明?只要太子這杆大旗不倒,大宋必然會欣欣向榮。”

  “何況就算太原失守,金人也未必會繼續南下,一來目標在太子,二來諸位別忘了雷神在東京!

  “雷神!孤怎麼把他給忘了。”

  秦檜指向地圖,“有雷神在,東京必不會破,而老種和小種必然會傾陝西五路強軍東出潼關,京師無憂矣!”

  一代狀元,口吐蓮花,三名武夫如何說得過秦檜,何況見太子早已經被說動,三人都不是固執之輩,嘆了一口氣,便不再說那些無用之言了。

  決定之後,即刻太子便由吳玠等三位大將護衛率先向東邊而去,而秦檜則留下來處理善後事宜,準備於明天動身追趕太子。

  ……

  一身紅甲如火焰一般,被白馬一襯,更顯妖嬈,完顏昌這副形象遠遠看上去還是很有扮相,如果近觀才會發現無論是人還是馬,都蒙著一層淡淡黃色沙塵。




章節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