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11頁

投票推薦 加入書籤 小說報錯

  這一點在古代形同謀反,你印的錢多了就可以收買人心,收買了人心就可以造反,反正古代的皇帝們都是這個邏輯,動不動就把你往造反這件事情上靠,因為江山畢竟是自己的,如果自己的老婆一樣,是絕對不能讓別人染指的。

  這位湘王也是個硬骨頭,朝廷的使者來到王府門前的時候,他沒有開門迎接,而是將自己的老婆孩子還有手下都召集起來,談笑風生地說道:「我親眼見到很多在太祖手下獲罪的大臣都不願意受辱,自殺而死,我是高皇帝的兒子,怎麼能為了求一條活路而去受那獄卒的侮辱呢。」

  所以就緊閉宮門,全家自焚而死。這件事在當時引起了不小的轟動,一個堂堂的親王都被逼的自殺了,無論如何都會讓人感覺朝廷的手段太辣,此時就連平時對朝廷的削藩十分支持的一部分百姓也開始覺得朱允炆做的過頭了,都是一家人,何必呢?

  那些藩王們就更不必說了,徹底放棄了對朱允炆的幻想,轉而自己想辦法自保,慶王和蜀王兩個人想到的是肅王朱楧,因為他們離朱楧比較近,又有先帝的明令,就投靠了朱楧求保護,而其他的藩王就都將目光投向了諸王之首的燕王朱棣。兩個月後岷王被削,廢為庶人,這件事已經對他們造不成什麼衝擊了,因為他們已經徹底放棄了對朝廷的幻想,開始聯合起來以求自保了。

  北平燕王府內,朱棣憂心忡忡地坐在內殿內,在他旁邊侍立的大師姚廣孝又在不厭其煩地勸他造反,道:「殿下,現在形勢很明顯了。皇帝意圖廢掉所有藩王,獨享天下。你再不有所行動,怕是只能跟之前那幾個王爺一樣,被廢為庶人,從此隱姓埋名的過一生了。」

  朱棣還是沒有說話,坐在椅子上,搓著雙手,過了良久才慢慢說道:「他現在民心所向,老百姓們都誇他是個大義滅親,廣布仁政的好君主,本王就算造反,能成功嗎?」

  誰知姚廣孝對這個問題不屑一顧,鼻子冷哼了一聲,道:「我只知道天道,不管民心。太祖高皇帝分封諸子為王,用意就是讓你們領兵在外,好震懾朝中的奸臣,故而給了你們很大的權力。尤其是你們這九大塞王,我大明的八十多萬邊防軍幾乎都在你們手裡控制著,這就是天賜洪福於殿下。」

  「殿下是藩王,應該知道我大明的軍隊不過一百二三十萬人,除去這八十萬邊防軍,朝廷手裡能有多少部隊?能派來打殿下的還能有多少?」

  「殿下所憂慮的不過是其餘的藩王心向朝廷,待用花言巧語騙得殿下起兵之後,再發兵攻打殿下,好藉此向朝廷邀功。可是現在,朝廷削藩的手段如此狠辣,甚至都把湘王逼死了,所有的藩王早就人人自危,不再對朝廷抱有幻想,他們現在巴不得有人起來反抗朝廷呢,他們也好借著這個人的力量,保住自己的榮華富貴。而殿下是諸王之長,勢力也是最大的,這個時候若是能登高一呼,以清君側,恢復祖宗家法為名起兵,那天下藩王肯定會響應,最起碼會暗中幫助殿下,這樣以來,朝廷孤危,就算擁有民心有什麼用?殿下兵鋒所致,那些老百姓還不得望風而降,簞食壺漿以迎殿下?殿下贏得戰爭之後,便是首義功臣,那這皇帝的位子除了你能做,誰還有資格做?」

  「記得肅王曾經說過一句名言,從來都不是得民心者得天下,而是得天下者得民心,元末亂世之中就屬張士誠最得民心,結果怎麼樣?隋末亂世之中,竇建德也很得民心,結果怎麼樣?」

  「殿下,這個世界從來都是強者為王,現在所有的藩王都在站到了朝廷的對立面,這個時候可是朝廷最弱的時候,殿下握有北平附近的二十萬大軍,又有節制沿邊兵馬之權,這是殿下最強的時候。這個時候起兵才是最好的時機。否則,等到朝廷調整了政策,和藩王緩和了關係,重新將他們拉攏了過去,再漸漸地削了殿下的兵權,那殿下就成了籠中之鳥,案板上的肉,便是有天大的本事也只能任人宰割了。這就是天道,天道不可違背,否則必受其咎。」

  「唐詩有云:『時來天地皆同力,遠去英雄不自由。』時機是這個世界上最重要的東西,記得老衲曾經跟殿下說過,要殿下韜光養晦,積蓄實力,等待一朝風雲際會便可一飛沖天,現在風雲已經來到,殿下卻為何不敢振翅高飛了呢?」

  一席話,說的朱棣熱血沸騰,就連他身邊的張玉朱能諸位大將,和他的三個兒子的熱血也被激發出來了,紛紛勸朱棣道:「是啊,父王,大王,反了吧,再不反,刀都加到脖子上了。若是讓別人搶了先機,咱們還奉他為新皇帝嗎?」

  「好!」朱棣霍的一聲站了起來,虎目掃視了眾人一圈兒,沉著臉重重地說道:「既然你們都把話說道這個份上來,本王又如何能推辭?從今天開始,個人秘密準備武器,秘密聯絡心腹,不可走漏半點風聲,等待本王的號令。」

  「遵命。」眾人齊齊向朱棣施了一禮,一臉堅毅地說道。

  隨後,朱棣採取了一系列措施,包括秘密打造盔甲兵器,暗中聯絡心腹等等,當然最為重要的就是他那出裝瘋的好戲。

  按照史書中的記載朱棣裝瘋是為了騙過朱允炆,好為自己起兵贏得時間,其實這固然是他的目的之一,不過還有一個目的他不好意思說出來,那就是博取人們的同情。

  你們看看啊,我一個堂堂的親王,皇帝的親叔叔,被我這個侄子逼成什麼樣了?只能靠裝瘋賣傻來苟全性命,我多可憐啊,多不容易啊,所以我起兵也是為了保全一家老小的性命迫不得已啊,不是我想當皇帝啊。

章節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