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05頁

投票推薦 加入書籤 小說報錯

  楊廣目視那年輕人,靜候他上前向自己稟報。

  那年輕人倒是不怯場,邁步向前沖楊廣深施一禮,說道:「小的名叫張小七,顧生在大興善寺做雜役時與小的同居一室。今日這位軍爺找到小的,向小的問起顧生在大興善寺時的情形時,小的才想起了這件事,興許會對朝廷查案有用吧:記得還是顧生到大興善寺作雜役後不久的一天,當時也就是四更時分吧,小的起夜回屋途中,隱約聽到從與小的所住宿房僅一牆之隔的院外傳來掃地的聲音,以為是顧生才來寺中不久,為了好好表現,這麼早就起來清掃寺院了,便尋思著去叫他回來再多睡一會兒,沒有回屋,徑直從側門走出了寺院。可是,小的才一走出寺院的側門,影影綽綽就看到顧生正在一邊掃地,一邊和一名身穿白衣的人說著什麼,聽到小的的腳步聲響,顧生立即就和那白衣人分開了,迎著小的走了過來。王爺您也知道,大興善寺香火雖然極旺,但天恁麼早是不會有人來寺中進香禮佛的,再說那白衣人一看見我,當即扭頭就走,自然引起了小的的懷疑,遂不顧顧生的勸阻,大聲叫住了那人,走到他身前,盤問起他來了。那人似乎對小的叫住他甚不高興,對小的不理不睬的,反倒是顧生緊跟著跑過來替他解釋說,此人並非長安本地人氏,起早摸錯了路,才誤走到這裡來的,方才他已向此人指引了道路。因顧生如此一說,小的當時也沒多想什麼,便放那白衣人離開了,可如今想來,顧生那天早上的反應似乎過於熱情了些……」

  「這麼說,你是看清了那白衣人的長相了?」楊廣聽了張小七的話,精神一振,問道。

  張小七點了點頭,回憶道:「那個白衣人年紀大約在三十幾歲,身高八尺有餘,長得倒還白淨斯文,只是當時對小的十分冷淡,不理不睬的,哦,當小的走到他身前時,他似乎十分戒備,右手始終放在腰間,像是身上攜帶有兵器……」

  「那天以後,你就再未見到他嗎?」

  張小七不假思索地搖了搖頭。

  「如果要你詳細描述出白衣人的相貌,你能做到嗎?」李靖忽然插言問張小七道。

  張小七篤定地沖李靖點了點頭。

  「王爺,末將想請越國公的長公子楊玄感相助,根據張小七的描述,為白衣人畫像,以便按圖索驥,找到白衣人。」李靖抱拳向楊廣說道。

  楊廣想想,似乎除了李靖說的法子之外,確乎沒有更好的辦法能從長安城中數十萬居民當中找到這位神秘的白衣人了,便點頭答應了。

  李靖得到楊廣的允准,親自到越國公府請來了楊玄感,要張小七仔仔細細地將那白衣人的長相說與楊玄感聽,請楊玄感根據張小七的描述畫出白衣人的肖像。楊玄感此前在并州說曾成功地為劉居士畫像,幫助高穎很快找到了劉居士的屍身,這一回雖只能根據張小七的描述替白衣人畫像,楊玄感也打起了十分的精神,不厭其煩地先後改了七八稿,直忙碌至當日晚間,才令張小七感到滿意,手指著楊玄感改定的最後一稿對楊廣說道:「王爺,就是他了。」

  出于謹慎考慮,楊廣命人將那校尉並張小七兩人暫且安置在王府內,親自陪同楊玄感比照經張小七認可的那一稿連夜畫出了十幾幅白衣人的畫像,次日即命人懸掛、張貼至長安城的十二座城門內,頒下一千貫「開皇五株」的賞格捉拿白衣人。

  與此同時,奉命前往尚書省衙署去請裴蘊的郭衍給楊廣帶回了高穎寫給他的一封親筆信,高穎在信中說,他在查閱案卷時發現了此前裴蘊奉旨主持查辦的貓鬼一案尚存諸多疑點,已向皇帝建言,打算徹查此案,為利於迅速將貓鬼案徹查清楚,仍委裴蘊主持查案,為免於案情泄露,暫將裴蘊留在尚書省,待查清貓鬼案後再放裴蘊回晉王府,並就由此給楊廣帶來的不便向楊廣致歉。

  楊廣對高穎先斬後奏,幾乎強行將裴蘊留在尚書省的做法倒並不甚介意,畢竟,高穎不僅是朝中首輔,更是多年來協助父皇楊堅開立大隋一朝,平定南北之亂,開創下開皇盛世的佐命元勛,一向深受父皇、母后的尊重和信任,若是沒有充足的理由,他決不可能將裴蘊強留在尚書省的,可是,楊廣因先前聽裴蘊當面向他稟報過查破貓鬼一案的經過,隱約聽出裴蘊的話中有暗指貓鬼案可能牽涉到東宮的意思,而他當時出於避免與大哥楊勇產生直接衝突的考慮,也就默許了裴蘊查到徐阿尼為止,了結此案的做法,而如今高穎舊案重查,仍命裴蘊將貓鬼案徹查到底,到時一旦真的牽扯出大哥楊勇,楊廣真的不敢預想該怎麼收場了。

  第922章 一朝難容二虎

  三天之後,東宮正殿宜春殿內,太子楊勇不錯眼珠地盯著面前几案上放著的那幅由楊素的長子楊玄感繪製的白衣人的畫像,陷入了沉思。

  昨日,宮中傳出消息,父皇楊堅詔准了尚書左僕射高穎關於徹查貓鬼案的上章,已令楊勇如芒在背,坐立不安,今日一清早,執掌東宮六率的夏侯福又親自給他送來了這幅據說是與顧生謀逆案有極大牽涉的白衣人的畫像,更使楊勇大吃一驚:他越看畫像越覺眼熟,經夏侯福在身邊輕聲提醒,才恍然想起,這畫像上所畫之人,不正是自己去歲徵招至東宮六率的姻親元朗嗎?

  自從楊勇得高穎為首的一班朝臣之力勉強保住東宮之主的位子以來,為向父皇母后示好,表明並非是他唆使人毒害的太子妃元氏,曾專門上章建言,請求楊堅同意他從元氏宗親中挑選幾名材力堪用者補入東宮六率,元朗就是其中之一。

章節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