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08頁
果不其然,在戰亂平息後的第二個月,西北傳來軍報,吐蕃國對著金朝西北地區發起了攻擊。
於此同時,吐蕃還說動了西域諸國,在北境對金朝展開進攻。
此次,單單吐蕃就出兵十五萬,已經完完全全牽制了西北地區的軍力。
而西域諸國在金朝北境集結的兵力更是恐怖,足足有二十萬之多。
可是這還沒完,吐蕃竟然還在暗中聯絡了南方的流寇,將他們都集中了起來,讓流寇攻打金朝南部,流寇的人數相對來說比較少,大約是五萬。
可是,金朝三面受敵,根本沒有辦法支撐。
無奈之下,皇帝把自己皇城裡直屬軍營的士兵派了出去,這才勉強支撐了局面。
但是皇城現在只剩下皇宮裡還有禁軍守衛著,其他的地方,各個城池,只留下一些鎮守城池的士兵,負責日常的城市安全。
也幸虧皇甫靖宗這個皇帝在自己還是親王的時候,就幹了不少的好事,這才讓百姓心中一直沒有放棄希望,都在祈禱著能順利的打退敵軍。
南方的流寇善於靈活機動的進攻,通常還都是單兵作戰,或者是小隊作戰。
雖然沒有辦法給金朝的軍隊造成實質性的傷害,但是這樣是不是來戳你一下,也是很煩的。
可偏偏他們又不打陣地戰,一時間,南方的將領束手無策。
西北的吐蕃則是因為韜光隱晦了多年,實力已經大大增強,陳耀戟的軍隊在第一次和吐蕃軍隊對陣的時候,居然輸了,一下子損失了三萬人馬。
這讓鎮守西北多年的陳耀戟不由得大吃一驚,不再選擇主動進攻,而是採取先防守。
這時陳耀戟多年以來的第一個敗仗。
而在金朝的北境,二十萬的大軍虎視眈眈,可是金朝這邊,只有十五萬人,這還是從其他城池裡調出來的。
這一戰過後,北境軍還能剩多少,都是個未知數。
而這一次,又將是凌雲他們分別的時候。
李虎和青炎兄弟因為比較熟悉北境的戰事,於是,又被調回去了北境。
南方的流寇畢竟人數不多,也造不成實質性打擊,而凌雲在南方征戰多年,對於南方的地形更加熟悉,加上流寇多用單兵或者小隊進行戰鬥,剛剛好,毛晉他們最適合這樣的戰鬥。
於是凌雲便和毛晉、寧軒翰、楊清源三人去對付南方的流寇。
秦旭、莊黎和劉武,則是一同去了西北,幫助陳耀戟一起對付吐蕃。
(本章完)
第303章 打流寇
"只是,吐蕃、流寇、以及西域諸國,三方早已是蓄謀已久,就在金朝進行內戰的時候,吐蕃國和另外兩方已經商量出了十分完善的對策。
三個方向,多方勢力,尤其是當西北軍的軍報傳來,所有人都震驚了。
由陳耀戟鎮守的西北,居然在第一次和吐蕃軍的對陣中,就敗了下來。
陳耀戟是什麼身份?簡直相當於金朝的軍魂,似乎只要有他在,就沒有打不贏的仗,也不可能會輸。
可是現在,事實擺在眼前,不由得不接受。
在北境,西域諸國集結的大軍,正在強攻金朝北境的城池。
他們分成四個隊伍,每隊五萬人。
本來這樣分兵作戰,減弱自己的實力,是不明智的選擇,但是現在,卻是最好的選擇。
一部分軍隊去牽制李虎,另外的軍隊才好對其他各個地方進攻。
一時間,北境狼煙四起,烽火連天。
而凌雲去到南方,卻怎麼也抓不住流寇的老巢位置,似乎他們在不斷的變化著自己的地方,並且這些流寇都訓練有素,只要被抓住,還沒能抓回去拷問,就自殺了。
可這些流寇卻又總是來騷擾凌雲的軍隊。
要說殺死幾個流寇很容易,可難就難在怎樣找到他的老巢,一舉殲滅,這樣等著他們來騷擾,簡直是太被動了。
柴平自從來過一次西北,接替陳耀戟後,總覺得自己的能力比陳耀戟要好,這時,好不容易等到陳耀戟有敗仗的一次,他立刻上書,請求自己要去西北領軍。
朝中有武將願意自己去,皇帝自然是很高興,於是他立刻就同意了。
柴平還是帶著他之前的那些親兵,從京城出發,來到了西北軍中。
由於之前柴平和西北軍就有過節,所以這一次來了以後,誰都不待見他。
但是柴平還是把自己當個人物一樣,來了軍隊裡後,指責陳耀戟不會帶兵,要陳耀戟把兵權讓出來,由他柴平來帶。
一聽說讓陳耀戟讓出兵權,陳耀戟的所有部下都是黑著臉看著柴平。
這還不算,柴平還對陳耀戟的部下呼來喝去,如果有誰不滿意,當即就是打罵。
很多的士兵以及陳耀戟的副將來向陳耀戟報告,陳耀戟也覺得柴平實在是太過分了,這樣下去,一定會影響軍隊裡的士氣。
於是這一天晚上,陳耀戟決定,要對付柴平。
柴平這次只帶了五百親兵,而這些士兵都被另外安排在別的帳篷里,並不和陳耀戟的軍隊混住,想要把他們都找齊還是要費一些功夫的。
這不,陳耀戟以緊急軍令為由,說是前方探子傳來軍報,吐蕃有夜襲的準備,把所有的西北軍全部召集,這裡面自然也包括了柴平和他的親兵。
於此同時,吐蕃還說動了西域諸國,在北境對金朝展開進攻。
此次,單單吐蕃就出兵十五萬,已經完完全全牽制了西北地區的軍力。
而西域諸國在金朝北境集結的兵力更是恐怖,足足有二十萬之多。
可是這還沒完,吐蕃竟然還在暗中聯絡了南方的流寇,將他們都集中了起來,讓流寇攻打金朝南部,流寇的人數相對來說比較少,大約是五萬。
可是,金朝三面受敵,根本沒有辦法支撐。
無奈之下,皇帝把自己皇城裡直屬軍營的士兵派了出去,這才勉強支撐了局面。
但是皇城現在只剩下皇宮裡還有禁軍守衛著,其他的地方,各個城池,只留下一些鎮守城池的士兵,負責日常的城市安全。
也幸虧皇甫靖宗這個皇帝在自己還是親王的時候,就幹了不少的好事,這才讓百姓心中一直沒有放棄希望,都在祈禱著能順利的打退敵軍。
南方的流寇善於靈活機動的進攻,通常還都是單兵作戰,或者是小隊作戰。
雖然沒有辦法給金朝的軍隊造成實質性的傷害,但是這樣是不是來戳你一下,也是很煩的。
可偏偏他們又不打陣地戰,一時間,南方的將領束手無策。
西北的吐蕃則是因為韜光隱晦了多年,實力已經大大增強,陳耀戟的軍隊在第一次和吐蕃軍隊對陣的時候,居然輸了,一下子損失了三萬人馬。
這讓鎮守西北多年的陳耀戟不由得大吃一驚,不再選擇主動進攻,而是採取先防守。
這時陳耀戟多年以來的第一個敗仗。
而在金朝的北境,二十萬的大軍虎視眈眈,可是金朝這邊,只有十五萬人,這還是從其他城池裡調出來的。
這一戰過後,北境軍還能剩多少,都是個未知數。
而這一次,又將是凌雲他們分別的時候。
李虎和青炎兄弟因為比較熟悉北境的戰事,於是,又被調回去了北境。
南方的流寇畢竟人數不多,也造不成實質性打擊,而凌雲在南方征戰多年,對於南方的地形更加熟悉,加上流寇多用單兵或者小隊進行戰鬥,剛剛好,毛晉他們最適合這樣的戰鬥。
於是凌雲便和毛晉、寧軒翰、楊清源三人去對付南方的流寇。
秦旭、莊黎和劉武,則是一同去了西北,幫助陳耀戟一起對付吐蕃。
(本章完)
第303章 打流寇
"只是,吐蕃、流寇、以及西域諸國,三方早已是蓄謀已久,就在金朝進行內戰的時候,吐蕃國和另外兩方已經商量出了十分完善的對策。
三個方向,多方勢力,尤其是當西北軍的軍報傳來,所有人都震驚了。
由陳耀戟鎮守的西北,居然在第一次和吐蕃軍的對陣中,就敗了下來。
陳耀戟是什麼身份?簡直相當於金朝的軍魂,似乎只要有他在,就沒有打不贏的仗,也不可能會輸。
可是現在,事實擺在眼前,不由得不接受。
在北境,西域諸國集結的大軍,正在強攻金朝北境的城池。
他們分成四個隊伍,每隊五萬人。
本來這樣分兵作戰,減弱自己的實力,是不明智的選擇,但是現在,卻是最好的選擇。
一部分軍隊去牽制李虎,另外的軍隊才好對其他各個地方進攻。
一時間,北境狼煙四起,烽火連天。
而凌雲去到南方,卻怎麼也抓不住流寇的老巢位置,似乎他們在不斷的變化著自己的地方,並且這些流寇都訓練有素,只要被抓住,還沒能抓回去拷問,就自殺了。
可這些流寇卻又總是來騷擾凌雲的軍隊。
要說殺死幾個流寇很容易,可難就難在怎樣找到他的老巢,一舉殲滅,這樣等著他們來騷擾,簡直是太被動了。
柴平自從來過一次西北,接替陳耀戟後,總覺得自己的能力比陳耀戟要好,這時,好不容易等到陳耀戟有敗仗的一次,他立刻上書,請求自己要去西北領軍。
朝中有武將願意自己去,皇帝自然是很高興,於是他立刻就同意了。
柴平還是帶著他之前的那些親兵,從京城出發,來到了西北軍中。
由於之前柴平和西北軍就有過節,所以這一次來了以後,誰都不待見他。
但是柴平還是把自己當個人物一樣,來了軍隊裡後,指責陳耀戟不會帶兵,要陳耀戟把兵權讓出來,由他柴平來帶。
一聽說讓陳耀戟讓出兵權,陳耀戟的所有部下都是黑著臉看著柴平。
這還不算,柴平還對陳耀戟的部下呼來喝去,如果有誰不滿意,當即就是打罵。
很多的士兵以及陳耀戟的副將來向陳耀戟報告,陳耀戟也覺得柴平實在是太過分了,這樣下去,一定會影響軍隊裡的士氣。
於是這一天晚上,陳耀戟決定,要對付柴平。
柴平這次只帶了五百親兵,而這些士兵都被另外安排在別的帳篷里,並不和陳耀戟的軍隊混住,想要把他們都找齊還是要費一些功夫的。
這不,陳耀戟以緊急軍令為由,說是前方探子傳來軍報,吐蕃有夜襲的準備,把所有的西北軍全部召集,這裡面自然也包括了柴平和他的親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