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81頁

投票推薦 加入書籤 小說報錯

  面對馬超鋒銳的屠刀,這些王室成員也別無選擇,只能向馬超表示臣服,於是才會有現在傳令鄯善國北地大軍投降楊阜的場面。

  就這樣,楊阜和馬超二人,一瞬間就掌握了鄯善國北部的城地,以及整個車師國。

  而這個時候,楊阜也正式重新立起西域都護府的大旗,並且促使精絕、車師、鄯善、戎盧、且末、小宛、于寘等國,盡皆歸服於西域都護府的統領。

  此外,為了使都護府對西域的統治,能夠長期穩定的保證和鞏固,楊阜將諸國的王權全部進行分化,只保留王位對府衙官吏的督查權,卻不再擁有行政權和統軍權。

  (本章完)

  第812章 絲綢之路

  同時,為了使西域都護府的權力運行得有條不紊,丁靖更是讓人將西域都護府的行政結構,進行了一系列的完善和調整。

  此時,西域都護府的最高官吏為府尉,總領都護府的全部軍政權力,相當於大漢的州牧之職。

  並且,在西域都護府之下,又分化設置府三司,都護府三司分別管理軍戰、民政和督查,是都護府權力細化後的官署衙門。

  現在的西域都護府之中,軍戰府司的統領是馬超,民政府司的統領是精絕女王古麗娜,督查府司的統領是鄯善國王尼比龍。

  這樣的職責安排,也是有楊阜的道理,如此可以讓這些西域的本土權貴,尚能在都督府中有權柄和話語權,減少大漢突然重登西域權力舞台後的諸項矛盾。

  而隨著西域都護府的重新建立,西域的局勢也變得更加明朗了起來。

  如今,西域諸勢力面對的情況,也就只剩下兩個選擇了,要麼臣服於大漢、加入都護府的統治,要麼抗拒於大漢、和都護府戰鬥到底。

  對此,西域諸國也都是仁者見仁、智者見智了,選擇歸附於大漢的國家也不再少數,比如姑墨國、溫宿國等等。

  到了最後,整個西域大地之上,卻也只剩下疏勒國和龜茲國,依舊不服於都護府的統治。

  對於這兩個西域大國,楊阜、馬超也不與之客氣,直接率領都護府大軍,前往征討這兩個國家。

  而面對都護府的浩浩大軍,疏勒、龜茲兩國也有些恐懼害怕,便彼此立即互相結盟,欲要共同抗擊都護府。

  兩國結盟之後,所整合起來的實力,卻也是不可小覷的。

  當即,楊阜也採取了應對之策,一面派馬超帶精銳大軍,猛攻龜茲國的領土;一面又派龐德帶著偏師軍伍,前去疏勒國進行佯攻,使疏勒國不敢出兵就住龜茲國。

  面對黃沙百戰的錦馬超,龜茲國根本沒有勝利的可能,再加上疏勒國也不敢引大軍來救援,最後龜茲國只有城破投降的結果。

  眼見著龜茲國被馬超給征服,疏勒國也徹底膽顫心驚了,只好也向著龐德軍投降,臣服於大漢都督府的統治。

  然而,面對放棄抵抗而投降的疏勒國,楊阜卻是露出了狠辣之色,將國中的王族和權貴勢力,都進行了清算和屠戮,以此懲罰他們此前的抗擊不尊之舉。

  但是,對於城破而投降的車師國,楊阜卻沒有斬盡殺絕,反而對他們恩寵有加。

  對於這種差別巨大的待遇,西域的很多人都不明白楊阜到底是什麼意思。

  對此,楊阜也只是簡單的解釋道:“疏勒國有抵抗之心,卻無抗擊之志,表里不一最為噁心,若不除殺之,則難解怨恨!”

  “龜茲國有抵抗之心,亦有抵抗之志,實為可造之國,當給機會令其改造!”

  聞聽楊阜的這個解釋之後,整個西域之地也恍然大悟了,皆稱讚楊阜有自己的處世之德。

  而逃過屠戮的龜茲國王室和權貴,對此也是心存感激,更加對楊阜惟命是從。

  ……

  自此,西域都護府也算是徹底重建完整,甚至其對西域權柄的掌控能力,甚至超越了當初漢宣帝的鼎盛時期。

  並且,西域也是真正的天賜寶地,不但適合種植瓜果糧蔬,而且還適合放牧養殖。

  此外,在西域的更西邊,還有大量富饒的山河大川、王國番邦。

  所以,當西域的權力被完全掌握之後,丁靖更是讓楊阜重新建立絲綢之路,將大漢生產的商品向西方貿易輸入,並且以此換回西方的各種香料,引進西方獨有的優良動植物。

  而隨著絲綢之路的成功建立,丁靖治下的那些商貿和工坊,更是有了一戰拳腳的地方。

  僅僅不到一年的時間,丁靖治下所有工坊生產的產品,就有接近兩成的數量是通過絲綢之路,被銷售往西域和西方。

  而絲綢之路的貿易所帶來的稅收增長,更是讓丁靖的政府欣喜無比,這種真金白銀實打實收入國庫的感覺,簡直讓人不要太爽了!

  除了貿易帶來的各種實際利益之外,一些無形中的好處也在不斷滋生。

  因為西域政權的穩定,絲綢之路所產生的利潤,也能很好的反哺西域之地,使久經數十年戰亂的西域之地,幾乎以一種目光可見的速度變得繁榮昌盛。

  而在西域的更西方,甚至是遠在極西地的大秦帝國(羅馬帝國),都再一次聞聽到了極東地的國富民強。

  面對繁榮富強的東方帝國,這些羅馬帝國的王公臣民,皆稱其為聖人眷顧的神國。

  一時間,西方各國對於東方,再次充滿了幻想和嚮往,無數的西方人想要去東方探訪求學。

章節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