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0頁

投票推薦 加入書籤 小說報錯

  靖安王幾乎斷定此人就是祝之涯,於是大怒,狠狠將桌上的硯台砸在地上,斥道:「一群廢物!」

  那人嚇得雙膝一軟跪倒在地,顫著聲試圖辯解,「王爺容稟,小人仔細看過那人相貌,他與祝先生相差甚遠,實在不像是同一個人啊!」

  「你當真確信?」

  「小人不敢胡言,千真萬確啊王爺!」

  靖安王暫且耐下性子,重新思索起此事始末。

  祝之涯不會武,不可能飛檐走壁逃出他設下的牢籠。這人可是太子身邊的謀士,太子失德,祝之涯亦難逃罪責,難道京中還有人敢大膽窩藏罪犯不成……

  若是謝杳還在京中,他或許會懷疑謝府,但如今謝府只有楚晴嵐那手無縛雞之力的婦人,以及一個尚未學會走路的幼子,怎麼可能膽大至此呢?

  靖安王沉思良久,要不要逐家搜查,這是個問題。

  就在此時,一旁的男子上前半步,拱手說道:「王爺,在下有一計。」

  「說。」靖安王回頭看他。

  「世人不會追究祝先生到底逃了還是死了,只要王爺讓天下人都知道祝先生已經死了,便沒有人能借舊事要挾咱們。」

  聞言,靖安王神情微動,這倒是個主意。只要他一口咬定祝之涯死了,將來祝之涯勾結旁人再回京城,他就能治其誹謗之罪。

  「先生果然是驚世之才。」他欣然笑道。

  月末,南方的戰報陸續傳到京城。謝杳用兵精妙,打的文郡王節節敗退,就差卸甲投降。原先出兵支持他的錦寧王見勢不妙,某日夜裡帶著自家兵馬灰溜溜逃回錦林,之後絕口不提將景柔嫁給文郡王的事情。

  京中的形勢也大抵安定下來,大行皇帝中毒一案已經查明,是太子命人挾持了御廚的家眷,逼迫他做出這弒君之事。

  還沒等朝臣商議出如何處置,東宮那邊就傳來消息,東宮書房失火,事發時太子和『祝先生』正在書房內閉門議事,因此沒能逃脫。兩人被發現的時候已經沒了生息,身上肌膚都燒的焦黑,只能憑腰上玉佩辨認身份。

  民間傳言紛紛,多是唾棄太子大逆不道不忠不孝。然而靖安王十分寬厚,沒有追加罪責,仍讓人以太子的規制將其下葬,並下旨追諡他為『恪行太子』。

  兩度牽涉謀逆案,卻得了恪行的諡號,何其嘲諷。

  此時朝中官員大多已經默認了靖安王就是繼任新皇,只差走個流程再辦登基大典了。

  五月伊始,內閣楊大人率領百官請靖安王繼位,靖安王再三推辭,終是拗不過滿朝官員的請求。他『勉為其難』地接過傳國玉璽,走向大殿最上首那方龍椅,心中略微忐忑,又似乎有些激動。

  他坐在龍椅上,再看底下群臣。

  「國有聖主,澤被萬年。」

  「吾皇萬歲萬歲萬萬歲!」

  群臣跪伏在玉階之下,山呼萬歲的聲因在大殿中久久不絕。而這恭敬又響亮的聲音之下,亦有人神情複雜,卻遲遲不敢提出異議。

  靖安王大勢已成,旁人無力與他相抗。

  *

  新皇繼位不久便讓王府里的家眷遷入後宮,靖安王妃林氏受封皇后,側妃楊氏受封貴妃,其餘妾室多數隻被封為貴嬪,甚至更低。

  三日之後的正午,新上任的太監總管杜公公帶著幾名侍衛來到謝府,指名讓謝夫人接旨。

  楚晴嵐剛用過午膳,聽到外邊的動靜,便放下碗筷起身出門看去。一見是宮裡的人,她心中頓時緊張起來。

  「杜公公,可是宮裡有旨意?」

  杜公公似笑非笑點了點頭,隨後轉過身去從小太監手裡拿起聖旨,朗聲道:「謝夫人接旨!」

  楚晴嵐沒怎麼遲疑,聞聲後提著裙擺便跪下了,目光輕落在地面,直到他宣讀完聖旨才緩緩抬起頭。

  「陛下召我入宮?」

  她眉頭微皺著,心裡隱隱猜到新皇此舉的用意。

  聽聞文郡王死在亂軍之中,南方大定,謝杳功成身退,此時大軍已經在回京的途中。新皇命她入宮,就是要拿她當人質,以此要挾謝杳。

  杜公公含笑說道:「陛下知道夫人與皇后娘娘是舊識,想著謝大人不在京中,夫人獨自在府里也是無趣,便召夫人和小少爺到鳳寧宮小住,閒暇時也能陪皇后娘娘說說話。」

  楚晴嵐接過聖旨後站起身來,聽到他這番話,眼中卻有幾分難色。

  「陛下降旨臣婦自然不敢違抗,但是承嗣……只怕無法奉旨入宮啊。」

  「夫人這是何意?」杜公公笑容一僵。

  楚晴嵐道:「前陣子承嗣生了一場大病,大夫看了幾日仍不見好,我聽說他這症狀不像尋常風寒,倒像是中了邪……」

  「小少爺還未痊癒?宮中御醫醫術精湛,夫人不妨讓御醫替小少爺看看。」

  「多謝公公美意,只是我早已讓人送承嗣離京,去了一位高人處清修養病。」

  這回杜公公的臉色徹底變了。

  京城守備森嚴,要進出城門談何容易,她到底使了什麼手段,又是什麼時候把人送出去的?

  第73章

  謝承嗣已經不在京城, 杜公公再怎麼驚惶也只能先領著楚晴嵐入宮復命。

  進了宮門之後,杜公公要去向皇帝稟明情況,於是一旁小太監上前兩步, 引著楚晴嵐直接去了鳳寧宮的正殿。

章節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