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09頁

投票推薦 加入書籤 小說報錯



      


  他的憂鬱, 始於兩個月前。

  那日,他就今年開科取士定的關於時務策的題目,寫了一篇策論,下朝後拿去給父皇過目,看是否可行。

  他去御書房。

  照向來的習慣,太子入御書房,不必特意通報。他徑直進去,恰遇母后也在。

  這本來沒什麼。從他小時候記事起,他便常常看到母后在此陪父皇批閱奏章。

  但那日,情況有點特殊。

  隔著門,他看見了父皇和母后的朦朧身影,父皇將母后抱坐在他的膝上,情狀親昵。

  這些年間,父皇和母后雖陸續替他添了兩個弟弟和一個最小的妹妹,如今他也人到中年了。但脫去帝王冠冕,他仙風道骨,一派神仙模樣。

  至於母后,在李桓的眼裡,這麼多年,看起來根本就沒怎麼老過,永遠都是那麼年輕美麗。

  他知道父皇和母后感情極好。此刻忽然撞到他們親熱的一幕,因自己也漸大,知道了些人事,有些害羞,怕驚動他們,正要悄悄退出來,卻沒想到聽到了一個令他震驚無比的消息。

  父皇對母后說,他對自己非常滿意,看著就是做皇帝的好苗子。如今朝廷各項制度和人事亦穩,他只需循制便可。到明年,等他滿十六,大婚之後,他便考慮傳位,以實現他多年來的心愿,退位修道,帶母后逍遙。

  父皇好像不是在玩笑,連道號都想好。說他叫「上陽清逍帝君」。

  不但如此,居然把母后的封號也準備好了,叫「青霞玉真元君」,還問母后滿意不滿意。

  李桓如遭雷轟,當場就定住了,走不動路。發呆了片刻,見父皇開始和母后親熱,自己真的不能看了,慌忙落荒而逃。

  從懂事起,他就知道自己是儲君,也能體會到父皇對自己的刻意栽培。

  他以為那是父皇對自己寄予厚望,他不能讓父皇失望。所以從他十歲之後,哪怕再辛苦,不分寒暑,他也堅持每日五更起床,修文習武,從不間斷。即便母后有時心疼他讓他休息,他也會笑著對母后說自己不累。

  其實,他心裡也是有點羨慕兩個弟弟的。他們可以無憂無慮盡情玩耍。但他不行。他是太子,是儲君,也是兄長,要作弟弟們的表率。

  好在,這麼多年下來,如今他也習慣了。

  但他沒有想到,原來父皇竟還有如此的打算。等他十六歲就把他丟下不管了,還要帶走自己最愛的母后,陪他一起去當修道的太上皇。

  李桓感到自己的世界一下就變了樣。

  他心裡很惶恐,也很難過。那天晚上,背著人獨自躺在東宮的床上,還悄悄地紅了眼睛。

  父皇躬勤政事,知人善任。他整飭綱紀,省刑減賦。在他的治理下,如今國庫存糧盈滿,錢堆積如山。

  父皇亦英明果決,權略善謀。在他登基後的頭幾年,帝國長期以來的北方大敵東狄雖土崩瓦解,俯首稱臣。但西南和東北又相繼生事。他先後用兵,打敗吐谷渾,還將西南的哀牢、交趾和東北的東羅,皆納入帝國版圖。

  父皇在位的這十四年,東西交通,四方來朝,民安居樂業,他開創了一個國力空前鼎盛的太平盛世。

  細想,父皇真的也給他準備好了當皇帝的人馬班子。

  如今的朝廷,在開科取士十幾年後,攬天下英才。論文,除了諫臣之外,執要害位置的,皆是能幹之人。他的幾位太傅,無論是學識,還是見地,也都是各自領域的當世佼佼者。論武將,當年的戰神大將軍姜毅雖解甲歸田了,但他一手帶出來的曾在西南對吐谷渾的戰事裡建下大功的昭勇侯崔鉉正當少壯。除了他,韓榮昌和這些年間相繼湧現出來的另幾名大將,也都能獨當一面。

  李桓也知道,父皇天性浪漫,喜好自由。

  他能理解父皇想早早帶著母后去逍遙的願望。

  但是……

  他捨不得。

  他就是捨不得。

  他不想自己這麼早就要擔起天下的這個重責。他擔不起。

  他只想承歡膝下,每天都能看到他們,侍奉在他們身邊。

  何況,二十弱冠,方為成年。

  他才多大?

  他真的還小啊!

  父皇和母后,難道真就忍心這麼丟下他不管了?

  自從知道了父皇的打算後,他表面上看起來和從前沒什麼兩樣,但心裡卻一直存了個疙瘩,更暗暗地希望,當日聽來的那件事,只是父皇一時興起的念頭,說說而已。

  但是,隨著自己離明年十六歲的大關越來越近,事情好像變成真的了。

  正當壯年的皇帝陛下,他有意退位,由太子繼位,這件事,最近連朝堂里的大臣也知道了。

  就在幾天前,宗正還拿來了經過遴選後的幾幅京都高門貴女的畫像,請他擇選,以備明年的大婚。

  他根本就沒興趣,一個也看不上。

  在他的眼裡,母后是這個世界上最美麗,也最完美的女子。

  天下佳麗無數,但沒有他想娶的。

  他更不想為了能讓他名正言順親政的目的這麼早就成親。

  午後,東宮庭前,花色媚妍,而在南書房的窗後,十五歲的少年卻是無心功課,心事重重。

  正出著神,聽到外面傳來一陣腳步聲。

  「公主慢些走!當心台階――」

  伴著宮中傅姆的說話聲,一個穿了條粉色錦地繡蝶小襦裙的小女娃,從書房的門外蹦蹦跳跳地跑了進來。




章節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