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35頁

投票推薦 加入書籤 小說報錯



      


  當天深夜,他收到回報,消息是真。

  他自己不敢擅離職守,派人連夜以最快的速度去追御駕,在靖關之前,楊洪手下的那名副將終於追上了皇帝,稟告消息,並提出了楊洪的請求,希望朝廷儘快增調人馬來河西。

  否則,以兩萬守備軍應對十萬人馬,河西將危如累卵。

  楊洪怎麼能想得到,就在他派的人見到皇帝送去他的邊關報急之前,李承煜也剛又收到一則新的戰報,整個人正處在狂怒之中。

  他剛獲悉,他現在除了要儘快對付沈暘叛軍和他手上那個用來與自己打擂的楚王孫外,北方邊界也告急了。

  肅霜汗王發動大軍,正朝兩國邊界而來。若是讓他越過,帝國北端的數郡幾十縣便就岌岌可危。

  而雪上加霜的是,他現在還要應對已被傳得天下幾乎人人皆知的關於他是如何弒父殺君的可怕流言。

  他正在今夜過夜的靖關駐蹕地里和同行的陳祖德商議著如何應對,突然又得知河西也告急,整個人一僵,當時胸間便氣血狂涌,喉頭一甜,急怒攻心之下,竟吐出一口鮮血。

  陳祖德大驚失色,慌忙上前扶他,連聲勸他息怒。

  李承煜穩了穩神,一把推開陳祖德,厲聲吼道:「崔鉉還能幫朕守住京都!你呢?朕的表舅!三朝元老,朕對你如此器重,你位極人臣,如今這等局面,你除了息怒,再無別話?」

  陳祖德被皇帝的一番話給斥得面紅耳赤,急忙下跪請罪。

  李承煜雙目血紅,仿佛一頭被激怒的困獸,在屋中來回不停地走動,呼哧呼哧地喘著粗氣。

  陳祖德定了定神:「陛下,臣有一想法,但不敢說,怕陛下怪罪。」

  「說!」李承煜吼道。

  陳祖德咬牙道:「陛下,以朝廷如今的軍力和錢糧,應對北疆和沈暘逆賊,便已捉襟見肘,若再分出去照顧河西,三頭並進,臣怕三頭皆失!」

  李承煜道:「你何意?」

  「陛下赦臣無罪,臣方敢言。」

  「無罪!」

  「為今之計,只有自斷一臂,以保大局。舍河西,全力應對北疆與沈逆。陛下,失河西,後果不過是失西域罷了。從前先帝幾代,西域又何曾真正由我朝掌控過?何況……」他頓了一頓,壓低聲,「如今秦王幾掌控西域,河西若真不幸落入東狄之手,恰將他困住。到時,陛下坐山觀虎鬥便就是了。」

  李承煜停在窗前,盯著前方河西的方向,身影僵硬地立了良久,慢慢地轉頭,咬著牙道:「若是如此,當如何行事?」

  「陛下可命楊洪死守河西,再關閉此處靖關大門。沒了後路,他便不得不全力以赴。門一關,亦可防內郡受波及,再生不必要的變亂。」

  靖關是河西和內郡相互往來的必經關道,此關關閉,便就截斷了內外交通。

  李承煜沉默,起先一言不發。

  一旦下令關了這道門,便就意味著兩萬將士和河西那將近十萬的民眾將極有可能陷入東狄鐵騎的包圍,沒有任何的退路。

  他的手微微發抖。

  「陛下,此關乎大局!朝廷軍力實在做不到三邊同戰。權衡利弊,取捨而已。待剿了沈逆,平定北疆,到時,若河西已入敵手,日後再行收復之事,則陛下之功績千秋萬代,除三皇五帝,誰勘相比?」

  是啊,他是皇帝,天下至尊。一將功成,尚且萬骨白枯,何況皇帝?

  天下之人,皆螻蟻罷了。

  李承煜閉了閉目,深深地呼吸了一口氣,終於下定決心,咬牙道:「便照你之策,准了!」

  楊洪接連幾夜無眠,焦慮萬分,終於等來了皇帝的回覆,命他全力以赴應對,說朝廷會儘快增派援兵。

  他起先信以為真,再過一夜,非但沒有收到任何關於增援的後續,反而獲悉了一道於他而言猶如晴空霹靂的消息。

  靖關的那道鐵門,在皇帝出關之後,便就封鎖關閉。任憑已經知道戰亂消息想要逃難的民眾如何聚在關門下叩門哀求,對面充耳不聞,毫無反應。

  楊洪大怒,自己不敢走開,再派親信前去質問,被那守關之人以一句冷冰冰的上命難違給頂了回來。

  他全部都明白,亦徹底地絕望了。

  必是朝廷出了大事,棄卒保車,放棄河西,任由他的兩萬將士和十萬民眾自生自滅了。

  在起初短暫的絕望過後,畢竟是守了多年邊關的老將了,很快便鎮定了下來,迅速召來幕僚和官員商議對策。

  玉門關只是一個憑空矗在沙洲里的關口,沒有天塹可依,並不好守,且長城戰線又太長,對方若是憑藉兵力優勢,發動多點的齊頭進攻,他這邊沒有足夠人馬調用,根本不可能組織起有效的全線防守。而一旦被撕開口子,全線崩潰將不可避免。

  楊洪最後做出了一個不得已之下的抉擇:放棄玉門關和河西半壁,在東狄大軍到來之前,儘快將西部的民眾遷入郡城,到時候,集中全部兵力,圍繞郡城設點作戰,守到最後一刻。

  至於結果,只有一話:盡人事,聽天命。

  他懷著必死的悲壯,下了這道命令。

  而這時,東狄大軍雖還沒到達,但大戰將臨,後路又被朝廷截斷的消息已是遍地傳播,都尉府關於人員全部儘快撤往郡城的公告,也貼滿了各城各鎮驛舍大門旁的牆面。




章節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