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4頁

投票推薦 加入書籤 小說報錯



      


  明日便要回往京都,回去之後,也將結束這段遊學經歷踏上歸途。

  于闐王子尉遲勝德戀戀不捨,此刻人在自己住的帷帳中,隨從收拾著他此行獲得的來自皇帝陛下的封賞,正忙碌著,忽聞秦王妃來尋自己,急忙出去,果然見她來了,驚喜不已。

  菩珠將他請到近旁一空曠無人之處,站定,二話沒說,先便朝他深深行了一個大禮,倒是把尉遲給嚇了一跳,趕忙讓到一旁道:「王妃這是怎的了?為何對小王如此行禮?」

  菩珠道:「我有一不情之請,想請王子幫忙,又怕強人所難,實是難以啟齒。」

  尉遲還記得那日她在毬場縱馬揮桿的英姿,暗中仰慕,見老師之女如此說話,立刻點頭:「王妃有事儘管開口,只要小王能做得到,便是赴湯蹈火兩肋插刀,亦絕不皺一下眉頭!」

  菩珠方道:「太子殿下方才邀秦王射獵,他前次因了狩獵所留的臂傷至今未愈,恐難執弓箭,但太子當眾開口,誠意邀約,他又不好拒絕,只能同行。我怕他弓箭不良令太子掃興,更怕他再出意外,擔心之時,想起我小時曾聽家父言,王子你從小勇武,可謂猛士,弓馬功夫,更非常人能及。想來想去,這個忙也只有王子能幫了。故厚顏冒昧來此求助,不知王子可否幫忙扶助下秦王,在其左右,也好讓太子盡興?」

  尉遲萬萬沒有想到,昔日的老師竟在他的愛女面前如此稱讚過自己。見她說完話,一雙眼眸殷切地望著自己,眸光中滿含期待,更是熱血沸騰,胸膛之下充滿英雄氣概,張口便道:「我還當是何事!原是如此一件區區小事!太子往日射獵必會叫我,怎的今日竟將我落下了?王妃放心,我這就追上去,寸步不離秦王左右,助他射獵!」

  菩珠感激萬分,朝著尉遲再次深深下拜,叫尉遲不要告訴別人是自己來求他幫的忙,說怕太子知曉了,認為這是對他不敬的舉動。

  尉遲答應,命人速為自己牽馬取弓,叫上幾名隨從便出發上路。

  菩珠讓葉霄領著他立刻追上去,待這一行人縱馬離去之後,自己或因精神繃得太緊,立在原地,整個人竟微微地發抖了起來。

  她知李承煜其人。一旦他想歪了,無人加以節制,做事便毫無顧忌,手段極端。

  方才葉霄說叫韓榮昌同去。但李承煜若是一心要趁這個機會除去李玄度,即便誤傷了韓榮昌,也不是什麼大不了的事。

  事後把現場的人消滅乾淨,誰能說得清,到底遇到了多少野獸的攻擊?把一切都推給意外和救人心切便就是了,還能如何?

  但若去的人是番邦的重要人物,那就大不一樣了。

  于闐是西域的重要國度,仰慕中原文化,年年上貢,拒絕東狄拉攏,以屬國自居,是李氏皇朝向西域輻射影響力的一個重要的藩國。

  誤死幾個世家子弟乃至駙馬韓榮昌,不是大事。但尉遲王子就不一樣了。

  李承煜再被嫉妒給遮蔽雙眼,料他也不敢貿然去傷于闐國的王子。

  他若出事,便是大事,李承煜再大的本事,也不可能全身而退。所以菩珠當機立斷來尋尉遲求助。

  這對尉遲勝德來說不厚道。但波斯王子和她沒有交情,懷衛是萬萬不能涉險的,剩下的人對於她來說,誰還能比李玄度更重要?

  情況實在特殊。雖然對不起這個直爽的于闐王子,她也只能這樣了。

  上天保佑,但願李玄度能化險為夷平安歸來。日後若有機會,再報答尉遲便是。

  ……

  太子李承煜今日心情顯得極好,一馬當先,其後便是李玄度,再是上官家、姚家和另幾位一道隨行的年輕公子,沈暘隨在隊伍之末,崔鉉則領護衛同行,二三十人風馳電掣地踏過山坡和溪流,朝著原野深處的荒林而去。

  一口氣奔出圍場營區幾十里地,來到原野深處,太子方率眾停馬,命侍衛到附近搜尋驅趕野獸,以供射獵。但今日運氣似乎不大好,侍衛搜尋一圈,也未驅出什麼像樣的走獸,不過一群受驚的猞猁和野兔而已。被眾人胡亂射倒,幾位年輕公子便命下人去收獵物。這時,天空飛來一隻向南而去的北雁。

  李承煜望向李玄度,笑道:「孤記得皇叔少年時箭法過人,孤至今記憶猶新。」他指了指頭頂的大雁。「多年不見,皇叔箭法想必日益精進,盼今日能再見識一番。」

  眾人全都看著李玄度。

  他仰頭望雁,隨即道:「太子謬讚,我早年的那些玩意兒早荒廢了。況且前些日與韓駙馬外出射獵遭遇熊羆,最後雖僥倖死裡逃生,臂傷卻至今未愈,如何還能使得弓箭?勉強為之也是貽笑大方。今日本也不合射獵,太子盛情,卻之不恭,這才隨駕湊個數罷了,我就不獻醜了。」

  隊伍里那幾個年輕的公子相互擠眉弄眼,臉上露出暗暗譏嘲的神色。其中一位張家公子,乃姚侯的外甥,大聲道:「太子殿下箭法精絕,也是無人不知。猶記當日太皇太后千秋大壽,那番邦武士欲射寶匣,卻屢射不中,最後全憑太子的驚人一箭才救了場。今日若有幸能再見太子展露絕技,實為我等之眼福!」

  剩下的人附和。

  太子自謙,起先也不射,終還是禁不住眾人的懇求,這才無奈張弓搭箭,瞄準天上那隻變得越來越小的雁影,一箭放出,雁從空中直墜而落。




章節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