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61頁

投票推薦 加入書籤 小說報錯

  這個時候西涼軍仿若猛虎一樣,沖向對面,而曹操大軍再敗,曹操在許褚等一干武將的保護下棄城而跑,劉備帶著關羽和諸葛亮也不知所蹤。"

  第459章 一統天下

  "許都城外,曹操打敗,於府中自刎而死,留下一封書信,希望劉天不要追殺他的族人。

  夏侯惇、夏侯淵拒不投降,為保族人,隨同曹操自刎而死。

  曹仁帶著許褚、曹純保護曹操、夏侯兩族嫡系族人朝幽州北部極寒之地溜去。

  在郭嘉的求情下,劉天並沒有趕盡殺絕。

  而洛陽城,在楊修的勸說下,夥同他的父親楊彪聯合眾多官員綁了袁槐一家,迎白起入城。

  見大勢已去,袁紹和袁術相繼自殺。

  在劉天入住洛陽的那一刻,漢中張魯夜觀天相,竟然驚奇的發現天數已明,勘測之術已經已經可以又運用了!

  張魯掐指一算,頓時眼色晦暗,天道之所以清明,是因為天下共主,天下之主已經誕生。

  不就之後張魯獻上降表,並親自出兵益州,要為劉天攻伐益州。

  劉璋慌亂之中,親自趕往洛陽拜見劉天,以示自己的誠意。

  不過過了區區一年的時間,劉天養精蓄銳,只剩下江東之地未投。

  孫策當初沒有娶到大喬,就退而求其次娶了小喬,此刻正和小喬在房中唉聲嘆氣。

  小喬見狀,對孫策說到「夫君,不如我們投降好了,有我姐姐在旁幫忙說好話,他不會殺你的」。

  孫策其實早有此意,只不過礙於面子,不好意思說而已,如今小喬提出來了,他正好藉機下台。

  洛陽城中,經過幾個月的修繕,似乎又恢復了大漢昌盛時的狀態。

  商鋪林立,百信安居樂業,一片欣欣向榮的景象。

  皇宮之中,劉辯也有十多歲了,如今倒不是那麼懼怕眾大臣了。

  郭嘉等一班文武,去見劉辯,要求他禪讓皇位。

  郭嘉說:「大將軍德澤四方,仁及萬物,是古往今來第一人。從靈帝末年,其實我們大臣都認為漢祚已經盡了,若非大將軍於危機時刻力挽狂瀾,大漢焉能延續到現在。還請陛下你效法堯舜,以江山社稷為重,禪位大將軍。」

  劉辯此刻仿佛長大了,膽子也打了,竟然說到「哼,為什麼,他劉天是朕的臣子,所做的一切都是應該的,你們,你們難道想造反嘛!」

  郭嘉搖了搖頭沒有說話,對典韋使了個眼色,隨後轉頭就走。

  典韋哪裡還不明白郭嘉的意思,來之前都交代好了,頓時把眼一瞪,嚇得劉辯一縮。

  典韋離開時候留下一句狠話:「陛下還請三思,只有這樣,你才能安享清閒之福!我們都商議好了,三個月之後請大將軍登基,希望陛下不要自悟,你還年輕。」

  平時狂野以武功震懾天下的典韋竟然說出這樣縝密的言語來,真是讓人吃驚。

  劉辯被典韋這一說,嚇得得半晌說不出話來。

  夜晚,皇宮寢宮,在何氏面前,劉辯壓抑著的情緒爆發出來。

  他向著皇后和周邊一些大漢老臣哭訴道:「昔日高祖皇帝提三尺劍,斬蛇起義,平秦滅楚,創造大漢基業,連綿四百年世代相傳,到我這裡竟然要亡國了。朕雖年幼,但已經長大,我怎麼忍心將祖宗基業捨棄不顧?當這大漢天下的千古罪人!」

  何氏無奈的搖了搖頭,對一旁的大臣說到「諸位怎麼看!」

  這個時候,一旁大臣中的兩個華歆和王朗相識一笑,他們都是新投靠劉天的,此刻正是建立功業的時候,王朗先開口說道:「自古以來,盛極則衰乃是天道。天底下哪有什麼不亡之國、不衰之家啊?漢室相傳四百餘年,氣數早已盡。陛下還是順應天命為好。」

  一旁的華歆接著說到「不錯,陛下還是識趣的好,大將軍任澤,莫非陛下忘了董卓乎,若是遲疑不斷,小心自誤!」

  「不錯,不錯,華侍中說的對啊!」一旁的各個大臣紛紛附和。

  劉辯見狀無奈,哭著回了後宮,何太后尾隨而去。

  第二天,百官再次上朝金鑾殿,命令宦官請出劉辯。

  劉辯昨晚被典韋和眾大臣一嚇,恐懼地不敢出來。

  而得到命令的典韋和張遼進去用劍逼著劉協出來。

  面對華歆、王朗等人的再次逼宮進言。

  劉辯痛哭流涕的說到:「諸君都食漢俸祿多年,為何不思精忠報國!你們中間還有很多人是漢朝開國功臣的子孫,現在怎麼就忍心做出這如此大逆不道的事情呢!」

  有些大臣慚愧,訕訕的就要後退而去

  哼,一聲冷哼,這個時候華歆出來笑著說:「陛下不用多說,正因為我們食漢俸祿多年,才要拼死保全陛下的性命,倘若陛下不聽,一意孤行的話,恐怕馬上就要去見先帝了,還請陛下思慮」

  劉辯知道事情已經成了定局面,就不再多說話,而是默默的點了點頭,倒是難得,這次倒是平靜,沒有流下淚來。

  劉天並沒有上朝,當他接到劉辯的禪讓時候,毫無餘地的拒絕了。

  無奈大殿之上,眾人再次雲集,華歆又出個主意,讓劉辯讓王朗起草禪讓詔書,而華歆捧著詔書和玉璽,引導百官到大將軍府前,請劉天即位。

  劉天這次倒是沒有那麼堅決,只是說到,要求劉辯禪讓給「真正的大賢人」。

章節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