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07頁

投票推薦 加入書籤 小說報錯

  李景遂同樣選擇了答應,新皇登基,這些措施都會有,也是收買人心的一種方式。

  這個時候,楊璉已經吃的差不多了,他放下了筷子,神色有些凝重。李景遂見他如此,覺得十分奇怪,楊璉從來沒有過這樣的表情。

  “吳王突然如此,究竟為何?”李景遂問道。

  燒毀的房屋需要重建,又要花費很多的金錢,所幸李弘冀也不想皇城有太大的損失,沒有下令放火,所以皇城大致保持著原樣。

  除了這些事情,楊璉還關心郭榮的事情,不過周鄴那邊沒有消息傳回來,想來是沒有捉住郭榮。楊璉進宮,與李景遂商談了好半響,議論的重點是如何處置反賊。

  楊璉把韓熙載的事情告訴了他,並說出了理由,這些人雖然曾經是燕王一黨,但沒有直接參與政變,不少人是受到挾持。對韓熙載既往不咎有幾個好處,一是他不是政變的直接參與人選,饒了他,能儘快地穩定金陵的官吏之心。其二,這場政變影響深遠,除了惡,天子能對韓熙載這樣的人既往不咎,足以證明的心胸十分寬闊。一些逃走的逆賊就不會鋌而走險,會選擇投降,能夠極快穩定局勢。其三,這也是做給各地的官吏看的,可以讓他們安心下來,就算曾經與燕王有關係,也不必焦急,新天子仁厚,不會亂殺無辜。

  李景遂聽了楊璉的分析,點點頭,答應了楊璉的請求。兩人聊了好一會,不知不覺已經是響午時分,宮女送來了酒食,兩人一邊吃著,繼續說著事情。

  “陛下,李氏宗族經此一亂,人丁稀薄,陛下還年輕,需要多納嬪妃,才能為李氏開枝散葉,國家才會有繼承人。”楊璉說道。尤其是皇后,一定要擇優,國不可無君,也不能沒有皇后。

  李景遂抿著嘴,當年王妃死了之後,他就一直沒有正式冊立王妃,所以只有一個女兒。如今楊璉提起來,李景遂的情緒有些複雜。這是一個好建議,證明楊璉是為了李氏著想。難道說,自己的懷疑是錯誤的?李景遂心中想著。

  第五章 災民要造反?

  楊璉吃了早飯,便匆匆走了,賑災是大事,容不得半點遲延,昨夜與米詩薇聊了半響,對海楚兩州的情況有了一定了解,發放賑糧的事情,刻不容緩。

  夏日的太陽升起的特別早,百姓也早早起來,不少人朝著糧店趕去。米價再貴,人總要吃飯不是?一個人有再大的理想,總要先生存下去,才有實現的可能。

  不過,當很多人趕到糧店的時候,卻發現平常早早就開門的糧店居然緊閉著大門,一些百姓圍在門口,正在捶打著大門。

  “快開門,我們是買米的!”

  “別喊了,沒用,糧店的人不知道是不是都死了。喊了半天也沒有人來開門。”

  “嘿嘿,糧店的人要死了,也是貪心貪死的。”

  眾人七嘴八舌的說著,不免有人心生怨言,楚州遭受百年一遇的水災,百姓多困苦,正需要官府開倉放糧,可是,楚州刺史不僅沒有如此做,反而趁火打劫,提高糧價,賺取昧心錢。這樣的人,在百姓看來,是要下阿鼻地獄的,永世不得翻身。

  可是,百姓也知道官府的厲害,只敢腹誹,畢竟民不與官斗,不然怎麼死的都不知道。

  楊璉身著便衣,混跡在百姓中,誰也看不出他的身份,林仁肇等幾名士兵跟在身後,百姓對於楊璉等人沒有絲毫防備,畢竟這些人眼生得很,想來不是官府的人。

  楊璉聽見百姓們議論,又讓林仁肇等人分散在城中打探了一番消息,等到眾人回報,楊璉略作沉吟,便知道了劉彥貞的打算。在城裡主要幹道轉了一圈,楊璉便帶著眾人朝著刺史府走去。

  到了刺史府門口,一名士兵匆匆而來,差點撞到楊璉身上。楊璉反應極快地躲開,同時後退一步,十分警惕。

  那士兵微微躬身,迅速爬起來,朝著刺史府內跑了進去。

  楊璉叫了一聲,但士兵腳步絲毫不停留,繼續朝著府內狂奔。

  “走,進去看看。”見這士兵行動匆匆,楊璉覺得事情有些不妙,便說道,同時加快了腳步。

  這時,劉彥貞剛剛起來不久,正在吃著早餐,一個雞蛋,一碗稀飯,另外還有一小碟切得薄薄的羊肉。劉彥貞剛吃了兩口,那士兵匆匆進來,道:“劉刺史,大事不妙了。”

  劉彥貞皺了皺眉,頗為不滿地放下筷子,道:“出了什麼事情,慌裡慌張的。”

  “稟告劉刺史,城外的百姓已經聚集在一起,想要攻打楚州城!”那士兵說道。

  “這群刁民!”劉彥貞將筷子一扔,冷哼一聲站起身來,走了兩步,喝道:“傳令下去,全城戒備,若有人圖謀不軌,可殺之!”

  那士兵應了一聲,正要走出去,楊璉匆匆走了過來,擺擺手,道:“劉刺史,萬萬不可。”

  劉彥貞見是楊璉,先是一愣,旋即道:“楊節度,城外的百姓多是漢國人的奸細,決不能姑息。”

  “劉刺史,昨日我來的時候,就看見城外有數以萬計的百姓,其中老弱婦孺不少,不能就這樣殺了。”楊璉搖搖頭。

  劉彥貞拱拱手,道:“那以楊節度的意思,該如何做?”

  “先去看看情況再說。”楊璉道。

章節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