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413頁
顧小桑成為古老者,阿彌陀佛的做減求空也已圓滿,只等恢復,便能證得道果,可就是這極其短暫的恢復,讓祂慢了一「步」,而祂的視線中,與祂彼此糾纏的道德天尊卻徹底不見了!
因為孟奇也斬出蘇孟天尊,證得了道果雛形,成為了古老者!
道德不也被六魂幡削弱了?阿彌陀佛將應身、報身、法身收於了一處,雙手合十,低聲念道:「慈悲,慈悲。」
然後西方極樂世界飛出,加持於末日之舟,助它能扛過末劫,通向下個紀元。
在道果之爭里,祂以差之毫厘的劣勢失敗,理智地開始考慮「未來」之事了,如果真能有下個紀元,首位道果便只有女媧與自己爭了……
顧小桑立在亂如沸粥,過去現在重疊的虛無里,眼神複雜,卻少了擊殺「金皇」的快意。
金皇明確知道自己登臨彼岸後會壓制境界,不去突破,甚至效法相公,背上一堆因果,故而只能以最極端也最難以想像的方式「逼」得自己證出道果雛形,而成為古老者後,祂做減求空圓滿,自己再怎麼削弱本身,也影響不到祂了……
終結之時,時光疊加,生死疊加,各種矛盾狀態疊加,正是可以大做文章的機會……
從一開始,祂就在為此謀劃,六魂幡真正的目標其實是阿彌陀佛與道德天尊,為的是削弱祂們,讓祂們關鍵時刻慢上一「步」,從而搶得先機!
佛祖曾經出過手,那麼就不得不鄭重考慮祂再次出手的可能,而且菩提妙樹下是三寶如意,祂與三清勾結起來的跡象很明顯!
如今有望道果的古老者里,阿彌陀佛與道德天尊被「拖」慢了一步,三清一體,缺了道德天尊根本無法超脫,還有誰能來阻止金皇超脫?
顧小桑心頭一陣悲涼,辛辛苦苦登臨彼岸,為的就是做金皇的墊腳石?
難道這一生,不僅命運被祂操縱,就連破壞一次祂的謀劃都辦不到?
孟奇對此感同身受,已成雛形的道果化作慶雲,垂下金燈無數,照亮黑暗,汲取著周圍的終結與混沌之意,想著有什麼辦法能幫助三清,阻止金皇。
金皇靠這終結的詭異狀態超脫,前面必須不露分毫,是否有因果還未來得及徹底化解,能否找到它們,將它們放大,拖慢金皇的步伐?
也許這個時候金皇正在抓緊機會完全泯滅掉那些無足輕重的因果?
孟奇從來不是輕易放棄之輩,頭頂慶雲變化,顯出道一琉璃燈,諸果之因照耀,清澈著當前混亂又瘋狂的因果世界,瞬間追溯往源頭,仿佛來到了因果初現的狀態里。
幽幽暗暗,璀璨星線交織,一尊道人端坐於內,靜靜看著孟奇「到來」!
孟奇還未來得及做出應對,那語言無法描述的道人忽地起身,微笑開口:
「貧道元始。」
道窮見元始,想不到自己與真正元始天尊的第一次見面是在這個時候……孟奇打了個稽首:「見過元始老師。」
元始身後還有兩道身影,一道呈現著事物從有至無的過程,一道白髮皓首,正是道德天尊,但存在感卻極端稀薄,三者各自獨立,卻又仿佛共為一體,只是不同時候不同狀態下的不同體現。
見此情狀,孟奇心頭如鏡子般清明,當即含笑再言:
「恭喜三位老師證得道果,終獲超脫。」
元始笑道:「也多虧你能證得彼岸,否則萬事休矣。」
掙脫苦海最終看得還是自身,外物能阻不能助!
「金皇呢?祂為何失敗了?」孟奇難掩疑惑。
事情就這麼解決了?
元始道人平靜道:
「祂以此法求道果,本就是以死相搏,斷絕後路,逐那一線生機,一旦失敗,自然徹底煙消雲散,再無重來機會。」
是這個道理……孟奇微微頷首,金皇以「先死」換來小桑成為古老者,讓所有烙印都被她吸收,將所有因果都給她承擔,在時間線上屬於徹底隕落,「後得」做減求空圓滿,具備衝擊道果的資格,從邏輯先後順序來說,「後面」這件事情原本不可能發生,但如今在紀元終結的過程中,所有矛盾都能疊加,不僅時間線的先後可以,邏輯順序的先後也可以,而本身「隕落」了,也就不存在被削弱的可能,減無可減。
只要趁此機會證得道果,以道果不可知不可論的玄妙,之前再不合理的事情都能成立了,如果失敗,那這種邏輯矛盾疊加的狀態顯然不能持久,終將回歸到金皇徹底隕落的結局。
可明明看起來是金皇拖慢了道德天尊,連累了三清整體,占據了上風,為何祂還是沒能搶到超脫的機會?
元始道人微笑道:
「祂不該將道德放在六魂幡上的。」
「我們之所以等待紀元終結才求道果,一方面是給你更多機會成為古老者,另外一方面就是諸天萬界徹底崩塌,存在之基處於最薄弱的狀態,道德才能解脫,金母借六魂幡削弱了道德一下,讓祂更受損,更薄弱,不是更近超脫嗎?」
「為學日益,為道日損,損之又損,以至於無為。」
「這個道理早就告訴過祂,可惜祂被大道之爭蒙蔽了眼睛,只想著削弱對手,沒能看到,終究落後一步。」
原來金皇用六魂幡拜道德天尊一下,反倒是助三清更快超脫,至於拜元始天尊與靈寶天尊,祂們處在詭異狀態里,出手難,受影響也難,不會管用,而且六魂幡本就是靈寶之物……孟奇恍然大悟,沉吟了下道:「如果金母看到了這一點,沒將道德老師之名書在六魂幡上呢?」
因為孟奇也斬出蘇孟天尊,證得了道果雛形,成為了古老者!
道德不也被六魂幡削弱了?阿彌陀佛將應身、報身、法身收於了一處,雙手合十,低聲念道:「慈悲,慈悲。」
然後西方極樂世界飛出,加持於末日之舟,助它能扛過末劫,通向下個紀元。
在道果之爭里,祂以差之毫厘的劣勢失敗,理智地開始考慮「未來」之事了,如果真能有下個紀元,首位道果便只有女媧與自己爭了……
顧小桑立在亂如沸粥,過去現在重疊的虛無里,眼神複雜,卻少了擊殺「金皇」的快意。
金皇明確知道自己登臨彼岸後會壓制境界,不去突破,甚至效法相公,背上一堆因果,故而只能以最極端也最難以想像的方式「逼」得自己證出道果雛形,而成為古老者後,祂做減求空圓滿,自己再怎麼削弱本身,也影響不到祂了……
終結之時,時光疊加,生死疊加,各種矛盾狀態疊加,正是可以大做文章的機會……
從一開始,祂就在為此謀劃,六魂幡真正的目標其實是阿彌陀佛與道德天尊,為的是削弱祂們,讓祂們關鍵時刻慢上一「步」,從而搶得先機!
佛祖曾經出過手,那麼就不得不鄭重考慮祂再次出手的可能,而且菩提妙樹下是三寶如意,祂與三清勾結起來的跡象很明顯!
如今有望道果的古老者里,阿彌陀佛與道德天尊被「拖」慢了一步,三清一體,缺了道德天尊根本無法超脫,還有誰能來阻止金皇超脫?
顧小桑心頭一陣悲涼,辛辛苦苦登臨彼岸,為的就是做金皇的墊腳石?
難道這一生,不僅命運被祂操縱,就連破壞一次祂的謀劃都辦不到?
孟奇對此感同身受,已成雛形的道果化作慶雲,垂下金燈無數,照亮黑暗,汲取著周圍的終結與混沌之意,想著有什麼辦法能幫助三清,阻止金皇。
金皇靠這終結的詭異狀態超脫,前面必須不露分毫,是否有因果還未來得及徹底化解,能否找到它們,將它們放大,拖慢金皇的步伐?
也許這個時候金皇正在抓緊機會完全泯滅掉那些無足輕重的因果?
孟奇從來不是輕易放棄之輩,頭頂慶雲變化,顯出道一琉璃燈,諸果之因照耀,清澈著當前混亂又瘋狂的因果世界,瞬間追溯往源頭,仿佛來到了因果初現的狀態里。
幽幽暗暗,璀璨星線交織,一尊道人端坐於內,靜靜看著孟奇「到來」!
孟奇還未來得及做出應對,那語言無法描述的道人忽地起身,微笑開口:
「貧道元始。」
道窮見元始,想不到自己與真正元始天尊的第一次見面是在這個時候……孟奇打了個稽首:「見過元始老師。」
元始身後還有兩道身影,一道呈現著事物從有至無的過程,一道白髮皓首,正是道德天尊,但存在感卻極端稀薄,三者各自獨立,卻又仿佛共為一體,只是不同時候不同狀態下的不同體現。
見此情狀,孟奇心頭如鏡子般清明,當即含笑再言:
「恭喜三位老師證得道果,終獲超脫。」
元始笑道:「也多虧你能證得彼岸,否則萬事休矣。」
掙脫苦海最終看得還是自身,外物能阻不能助!
「金皇呢?祂為何失敗了?」孟奇難掩疑惑。
事情就這麼解決了?
元始道人平靜道:
「祂以此法求道果,本就是以死相搏,斷絕後路,逐那一線生機,一旦失敗,自然徹底煙消雲散,再無重來機會。」
是這個道理……孟奇微微頷首,金皇以「先死」換來小桑成為古老者,讓所有烙印都被她吸收,將所有因果都給她承擔,在時間線上屬於徹底隕落,「後得」做減求空圓滿,具備衝擊道果的資格,從邏輯先後順序來說,「後面」這件事情原本不可能發生,但如今在紀元終結的過程中,所有矛盾都能疊加,不僅時間線的先後可以,邏輯順序的先後也可以,而本身「隕落」了,也就不存在被削弱的可能,減無可減。
只要趁此機會證得道果,以道果不可知不可論的玄妙,之前再不合理的事情都能成立了,如果失敗,那這種邏輯矛盾疊加的狀態顯然不能持久,終將回歸到金皇徹底隕落的結局。
可明明看起來是金皇拖慢了道德天尊,連累了三清整體,占據了上風,為何祂還是沒能搶到超脫的機會?
元始道人微笑道:
「祂不該將道德放在六魂幡上的。」
「我們之所以等待紀元終結才求道果,一方面是給你更多機會成為古老者,另外一方面就是諸天萬界徹底崩塌,存在之基處於最薄弱的狀態,道德才能解脫,金母借六魂幡削弱了道德一下,讓祂更受損,更薄弱,不是更近超脫嗎?」
「為學日益,為道日損,損之又損,以至於無為。」
「這個道理早就告訴過祂,可惜祂被大道之爭蒙蔽了眼睛,只想著削弱對手,沒能看到,終究落後一步。」
原來金皇用六魂幡拜道德天尊一下,反倒是助三清更快超脫,至於拜元始天尊與靈寶天尊,祂們處在詭異狀態里,出手難,受影響也難,不會管用,而且六魂幡本就是靈寶之物……孟奇恍然大悟,沉吟了下道:「如果金母看到了這一點,沒將道德老師之名書在六魂幡上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