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84頁

投票推薦 加入書籤 小說報錯

  洛陽城裡,頓時一片哀嚎起來。

  慕太后不得不下旨命人死守洛陽,一面開始安撫人心。

  朝廷的百官,俱都動員起來,許多人強忍著悲痛,而不少的青壯,也開始拉上了城頭,進行死守,在本地的一營新軍,則是枕戈待旦,他們決心,和洛陽城共存亡。

  宗室們預感到了大陳江山,有覆亡的危險,此時,趙王正在洛陽城,他親自召集了宗室,讓宗室王府里各出自己的奴僕,湊齊了數千人,作為輔兵。

  許多大臣,都取出了自家的糧食出來,以作軍資,為的,就是防止在接下來的圍城過程中,洛陽城遭遇缺糧的狀況。

  平時陳凱之雖是改革,觸及到了不少人,可對於大陳人而言,當今聖上,非亡國之君,大陳皇帝,沒有做過什麼失德之事,此番討胡,既沒有擾民,也是為了庇護天下的漢人,而楚、越、蜀三國,卻是忘恩負義,竟是在此刻落井下石,令人不齒。

  正因如此,整個洛陽城裡,堪稱是眾志成城,即便是衍聖公府,在無數讀書人的呼籲之下,也不得不下了學旨,抨擊了楚國皇帝的行為。

  不少滯留在洛陽的燕人、楚人,竟也拿起了武器,願意守城。

  這樣的結果,固然是值得欣慰,他們本以為,洛陽城固若金湯,只要能夠守住,等三國退兵,一切……也就結束了。

  可是……更加可怕的消息,卻是一個又一個的傳來。

  有人向城中發出了警訊,楚人竟打算使用水攻,要在上游掘開洛河的河堤,水淹洛陽,不只如此,還聽說楚人預備製造瘟疫。

  這種種的消息,足以讓人感覺到滅頂之災正在迫近。

  洛陽如何抵擋的住水攻,就算這泛濫的大水淹了洛陽城,不至殺死所有人,可隨之而來的瘟疫以及缺糧的問題,都足以致命。

  洛陽人的憤怒,已經到了極點。

  他們帶著刻骨的仇恨,與此同時,卻又帶著今日不知明日的恐懼,依舊還在洛陽城堅守著。

  只是……這種堅守已變成了絕望。

  好在新軍暫時能穩住京中的局面,新軍人雖不多,卻從飛魚峰源源不斷的得到補給,甚至是洛陽學宮的讀書人,此刻也都變成了輔兵,他們負責將無數的火藥和器械運上城頭。

  可是……即便是無數人想要頑抗到底,誓與洛陽共存亡。

  在朝中,卻是另一種景象。

  正德殿裡。

  所有的文武大臣都是面如死灰,眼下,確實沒有更好的辦法了,突圍?外面是數十萬人?如何突圍?死守,一旦掘開了河堤,又如何能死守?

  即便是新軍的火器強大,可若是對方不進攻,又能奈何,倘若新軍出擊,那麼洛陽又該怎麼辦?

  慕太后神色冷峻。

  而陳一壽也沒了從前的老神在在。

  倒是禮部尚書道:「昨夜,有楚軍派出了使者,他們口稱,留給洛陽的時間,已是不多了,若是洛陽城繼續負隅頑抗,那麼,這裡將變成一片澤國,項正,要將我們困死,淹死,餓死,病死在洛陽,楚人這是要徹底的滅亡我大陳的社稷,且來勢洶洶,眼下,陛下生死未卜,我大陳的軍馬,留在此的,不過區區一營萬餘人,對方卻是傾國之力而來,因此,那項正口稱,若是三日之內,向楚軍投降,或許,可以留城中人一個生路,也希望……娘娘和諸公,能以蒼生為念,打開城門,放楚軍入城,到時,項正自可保洛陽平安。」

  「胡說,楚人背信棄義,已不是第一次,此等奸惡之人的話,可以相信嗎?想要亡我大陳社稷,便有本事,殺入城中來,想要棄城,休想,不到最後一刻,朝廷萬萬不可受那楚人蠱惑,理應死戰到底!」

  第一個表態的,乃是趙王陳贄敬,陳贄敬怒氣沖沖,他心知這個條件,已經開始使人動搖了。

  畢竟……這確實是一個出路,可一旦放了楚軍入城,那麼……大陳可就徹底的沒了啊,即便到時,項正還給了陳贄敬一個富貴,又能如何,自己,如何對的起列祖列宗?

  第一千零二十六章:大難臨頭

  一場朝議,陷入了無休止的吵鬧中。

  這也是沒辦法的辦法。

  慕太后也只是苦笑罷了,他心裡清楚,在座的文武大臣,沒有人希望楚軍入城。

  可現在的爭議就在於,誰都沒有辦法阻止楚軍,畢竟,一旦河堤掘開,便是一場巨大的災難,既然誰都無計可施,有人希望選擇與洛陽共存亡,也有人認為,既然走投無路,倘若降了,迎楚人入城,至少,還可以保全這城中無數人的性命。

  慕太后沒有多說什麼,她只是懸而未決,或許許多人都覺得陳凱之已死了,陳軍也已覆滅,可她竟覺得,冥冥之中,自己的兒子自有皇天保佑,或許,他還活著。

  無論如何,她也要等陳凱之回來,即便天塌下來,她不過是一介女流,也希望堅守下去。

  「諸卿的話,都不無道理,也都是某國之言。」慕太后沉默了片刻,看了一眼主戰的趙王,又看了一眼,似乎想要議和的禮部尚書。

  「只是,哀家想問問,皇帝至今,沒有消息來,可若是當真戰敗,也總會有一些音訊,現在,只是切斷了聯絡,就可以斷言,陳軍敗了嗎?即便是敗,又何至到全軍覆沒的地步。何況,皇帝武藝高強,有萬夫不當之勇,哀家至今還深信,皇帝還活著,或許這個時候,他已在回援京師的路上了,你們……急個什麼呢?楚人不義,而我大陳,雖國中空虛,可大陳上下,無不是同仇敵愾,若是我們輕易的開了城門,降了,又如何對得起,那些效忠我大陳社稷的忠勇義民?洛陽城裡頭,大家有銀子的出銀子,有力的出力,各家的府邸,奴僕們穿上了戰甲,百姓們也站到了城頭,婦人們在織衣,城中數十萬人,婦孺十之八九,卻無一人,不在為守城獻策用命。」

章節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