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31頁
「嗨!胡說八道!現在整個大漢都是他的了,正所謂富有四海——他哪裡還需要什麼寶藏!」
流言就在這兩件充滿想像空間的事件上產生了,如果說折彥沖的死讓人感到壓抑,覺得大漢有可能要變天,那麼楊應麒的「瘋」就讓人感到詫異,心思簡單一點的擔心大漢要亂,心思複雜一點的則在想這是不是高層在鬥爭,甚至想執政的舉動是不是裝出來的。
陳楚就認為楊應麒是裝出來的,他弄不明白楊應麒那句「我要嘍過」是什麼意思,所以覺得這一定是煙霧彈,是老麒麟要引人走入思維岔道的煙霧彈。不過陳楚又有些不能確定,他覺得以楊應麒此時此刻的威權本不需要耍手段才對,就算是折彥沖死了,就算他自己要登極,也大可通過更加正經的途徑來實現,不需要做這等不知所謂的小動作。
「難道是有別的高層在給他施加壓力,所以他要裝瘋?」但陳楚又想不起現在還有誰能給楊應麒這等壓力、會給楊應麒這等壓力!如果是在以前,折彥沖當有這個本事與能耐,但現在折彥沖也已經死了。
「難道他真的瘋了?」
見到陳正匯的時候,陳楚在商討香料入宋的商權之餘也不忘打探一下陳正匯的態度,要確認這件事情是真,是假。
從陳正匯偶爾有些恍惚的精神狀態看來,陳楚猜測這件事情是真的,而且他覺得陳正匯受這件事情的影響很大,不過陳正匯畢竟是多年的中樞大臣,中原士林的實權派代表之一,大漢執政的候選人之一,所以面對陳楚的刺探半點真意也不露,只是勸陳楚不要想太多,表示「無論發生了什麼,大漢的有志之士都不會讓一些人有機可乘的」!
「不會讓一些人有機可乘?」陳楚想:「那就是確實有可乘之機了!」
他知道,陳正匯是楊應麒集團的核心人員之一,所以陳正匯口中的可乘之機,也就是楊應麒的可乘之機!聽到這句話後陳楚便確定:楊應麒確實出事了!
不過楊應麒到底出了什麼事,陳楚還不確定,所以他也不敢亂動心思,在見到鄧肅時便沒孟浪地和他提起這件事情。但他不提,鄧肅卻提了。
在問明那三個要內附的南洋國家的狀況以後,鄧肅忽然問陳楚這一路來的見聞,而核心的問題就是他這一路來各地形勢「穩不穩」。
「嗯,很穩。」陳楚描述了一下旅途中的見聞,最後下了結論:「是自我懂事以來所未見過的太平之世!」
「嗯,不錯。」鄧肅道:「雖然京城近來頗多憂擾,不過今日之太平確實也是我生平僅見。這等穩定局面大不易得,所以無論發生什麼事情,我們都一定要設法維護這個大好局面!」
鄧肅會說這樣的話陳楚一點也不奇怪,他知道鄧肅是以大宋士子入漢依附曹廣弼而發跡的,也是大漢政權的根基勢力之一,而國家的穩定正是他這一派的勢力最大的訴求!
從相府出來時天色已經昏黃,陳楚沒有像往常一樣到外室去歇息一晚,而是直接回家來見老父。他進門後要去給陳顯請安,但陳顯既不在書房也不在臥室,管家告訴他有個貴客剛走,老爺親自送那位貴客出門。
「胡說!」陳楚道:「我才進門,怎麼沒看見!」
「是後門,少爺。」
陳楚這才恍然,便在書房中等候,不久陳顯拄著拐杖走進來,進門就罵:「你怎麼也不先回家就往相府去!也不看看現在是什麼光景!」
陳楚忙道:「我也不知京中恰巧會發生這等大事,孩兒是在相府掛了牌之後才從爹爹的故吏口中聽說,當時就後悔了。」
「哼!」陳顯道:「我看你是以為自己得了大利,立了大功,又覺得我這個老頭子老了!不值得你來過問一聲了!」
陳楚惶恐道:「爹爹,你這是什麼話!是,孩兒這次是孟浪了,以後會更加謹慎的。」見陳顯點頭不語,看來並沒有生氣而只是擔心自己,便問:「爹爹,孩兒可是做錯了什麼?」
「沒有。」陳顯道:「不過現在是多事之秋,從今天開始除了買菜買米的,誰也不准出府一步!」
陳楚不置可否,問:「剛才來貴客,不知是什麼人。」
陳顯眯著一雙老眼掃了兒子一下,笑道:「是韓昉。」
「韓昉!」陳楚驚道:「他來做什麼!難道……難道他要有所圖謀不成?」
陳顯笑道:「如今皇帝死執政瘋,他就是有所圖謀,又有什麼好奇怪的。」
陳楚冷笑道:「但他已是過氣了的人,還能圖謀什麼!我看是富貴無望,滅門有份!」
「不至於,不至於。」陳顯道:「他是個聰明人,知道自己的勢力已被拆得七零八落,所以這次並非打算顛覆乾坤,而是準備順竹竿往上爬,先恢復一點元氣再說。」
陳楚哦了一聲,問道:「他是想順著我們這根竹竿?」
陳顯笑道:「那怎麼可能!我們陳家的形勢自然是比他好得多,他也需要我們的幫忙,不過說到依附卻還不至於——我現在也已經下野了啊!比他還不如呢。」
陳楚問道:「那他要順著哪根竹竿爬?」
陳顯道:「當然是順著能穩住局面的那根竹竿。」
陳楚不禁一奇:「他也要穩?」
「當然。」陳顯道:「現在京城中,皇后多半是不想亂的,曹二舊派的人要穩,楊七的人也要穩,以三將軍的性格,多半也要穩,總議長魄力不足,多半不敢逆風掀浪,既然大家都要穩,那麼誰想要亂就會成為眾矢之的!韓昉是個聰明人,懂得怎麼做才勝利又得便宜,他當然也會倒向最能穩定局面的那一方。」
流言就在這兩件充滿想像空間的事件上產生了,如果說折彥沖的死讓人感到壓抑,覺得大漢有可能要變天,那麼楊應麒的「瘋」就讓人感到詫異,心思簡單一點的擔心大漢要亂,心思複雜一點的則在想這是不是高層在鬥爭,甚至想執政的舉動是不是裝出來的。
陳楚就認為楊應麒是裝出來的,他弄不明白楊應麒那句「我要嘍過」是什麼意思,所以覺得這一定是煙霧彈,是老麒麟要引人走入思維岔道的煙霧彈。不過陳楚又有些不能確定,他覺得以楊應麒此時此刻的威權本不需要耍手段才對,就算是折彥沖死了,就算他自己要登極,也大可通過更加正經的途徑來實現,不需要做這等不知所謂的小動作。
「難道是有別的高層在給他施加壓力,所以他要裝瘋?」但陳楚又想不起現在還有誰能給楊應麒這等壓力、會給楊應麒這等壓力!如果是在以前,折彥沖當有這個本事與能耐,但現在折彥沖也已經死了。
「難道他真的瘋了?」
見到陳正匯的時候,陳楚在商討香料入宋的商權之餘也不忘打探一下陳正匯的態度,要確認這件事情是真,是假。
從陳正匯偶爾有些恍惚的精神狀態看來,陳楚猜測這件事情是真的,而且他覺得陳正匯受這件事情的影響很大,不過陳正匯畢竟是多年的中樞大臣,中原士林的實權派代表之一,大漢執政的候選人之一,所以面對陳楚的刺探半點真意也不露,只是勸陳楚不要想太多,表示「無論發生了什麼,大漢的有志之士都不會讓一些人有機可乘的」!
「不會讓一些人有機可乘?」陳楚想:「那就是確實有可乘之機了!」
他知道,陳正匯是楊應麒集團的核心人員之一,所以陳正匯口中的可乘之機,也就是楊應麒的可乘之機!聽到這句話後陳楚便確定:楊應麒確實出事了!
不過楊應麒到底出了什麼事,陳楚還不確定,所以他也不敢亂動心思,在見到鄧肅時便沒孟浪地和他提起這件事情。但他不提,鄧肅卻提了。
在問明那三個要內附的南洋國家的狀況以後,鄧肅忽然問陳楚這一路來的見聞,而核心的問題就是他這一路來各地形勢「穩不穩」。
「嗯,很穩。」陳楚描述了一下旅途中的見聞,最後下了結論:「是自我懂事以來所未見過的太平之世!」
「嗯,不錯。」鄧肅道:「雖然京城近來頗多憂擾,不過今日之太平確實也是我生平僅見。這等穩定局面大不易得,所以無論發生什麼事情,我們都一定要設法維護這個大好局面!」
鄧肅會說這樣的話陳楚一點也不奇怪,他知道鄧肅是以大宋士子入漢依附曹廣弼而發跡的,也是大漢政權的根基勢力之一,而國家的穩定正是他這一派的勢力最大的訴求!
從相府出來時天色已經昏黃,陳楚沒有像往常一樣到外室去歇息一晚,而是直接回家來見老父。他進門後要去給陳顯請安,但陳顯既不在書房也不在臥室,管家告訴他有個貴客剛走,老爺親自送那位貴客出門。
「胡說!」陳楚道:「我才進門,怎麼沒看見!」
「是後門,少爺。」
陳楚這才恍然,便在書房中等候,不久陳顯拄著拐杖走進來,進門就罵:「你怎麼也不先回家就往相府去!也不看看現在是什麼光景!」
陳楚忙道:「我也不知京中恰巧會發生這等大事,孩兒是在相府掛了牌之後才從爹爹的故吏口中聽說,當時就後悔了。」
「哼!」陳顯道:「我看你是以為自己得了大利,立了大功,又覺得我這個老頭子老了!不值得你來過問一聲了!」
陳楚惶恐道:「爹爹,你這是什麼話!是,孩兒這次是孟浪了,以後會更加謹慎的。」見陳顯點頭不語,看來並沒有生氣而只是擔心自己,便問:「爹爹,孩兒可是做錯了什麼?」
「沒有。」陳顯道:「不過現在是多事之秋,從今天開始除了買菜買米的,誰也不准出府一步!」
陳楚不置可否,問:「剛才來貴客,不知是什麼人。」
陳顯眯著一雙老眼掃了兒子一下,笑道:「是韓昉。」
「韓昉!」陳楚驚道:「他來做什麼!難道……難道他要有所圖謀不成?」
陳顯笑道:「如今皇帝死執政瘋,他就是有所圖謀,又有什麼好奇怪的。」
陳楚冷笑道:「但他已是過氣了的人,還能圖謀什麼!我看是富貴無望,滅門有份!」
「不至於,不至於。」陳顯道:「他是個聰明人,知道自己的勢力已被拆得七零八落,所以這次並非打算顛覆乾坤,而是準備順竹竿往上爬,先恢復一點元氣再說。」
陳楚哦了一聲,問道:「他是想順著我們這根竹竿?」
陳顯笑道:「那怎麼可能!我們陳家的形勢自然是比他好得多,他也需要我們的幫忙,不過說到依附卻還不至於——我現在也已經下野了啊!比他還不如呢。」
陳楚問道:「那他要順著哪根竹竿爬?」
陳顯道:「當然是順著能穩住局面的那根竹竿。」
陳楚不禁一奇:「他也要穩?」
「當然。」陳顯道:「現在京城中,皇后多半是不想亂的,曹二舊派的人要穩,楊七的人也要穩,以三將軍的性格,多半也要穩,總議長魄力不足,多半不敢逆風掀浪,既然大家都要穩,那麼誰想要亂就會成為眾矢之的!韓昉是個聰明人,懂得怎麼做才勝利又得便宜,他當然也會倒向最能穩定局面的那一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