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10頁

投票推薦 加入書籤 小說報錯



      


  說罷,就退開道觀的門走了進去。

  卻見,小小屋中只掛著一盞燈籠,在風中搖曳,將枯黃的光兒撒得明暗不定。

  在屋正中放著兩口蒲團,一個中年到人盤膝坐在上面,他指了指另外一口蒲團:“周大人請坐。”

  雖然光線很暗,也看不清楚那人的模樣,可一雙眼睛卻亮得怕人,也咄咄逼人。

  如果真要比擬,那就像是兩柄出鞘的利劍,給周楠一種強大的壓力。

  “你是誰?”周楠再次問。

  那道人緩緩道:“貧道法號青藤,如今正在景王府中效勞。不過,過了今夜,某就要回山陰老家了。”

  “啊,你就是徐文長?”周楠吃驚地張大嘴。

  “正是徐渭,怎麼,徐某很出名嗎?”

  周楠拱了拱手:“久仰大名,進入終於得見尊容,不勝之喜。”

  ……

  嘉善在雪地里也不知道立了多久,感覺一身都快凍僵了。

  裡面一陣接一陣大笑聲傳來,看來,他們談得不錯。

  但身邊的燈籠的光卻逐漸微弱下去了,最後無聲地熄滅。

  一剎那,黑暗籠罩過來。仿佛有無數條黑色的胳膊伸過來將她狠狠扼住,叫她喘不過起來。

  黑色的風,黑色的雪,耳邊全是澎湃的風聲。

  嘉善心中大懼,卻咬牙忍受。

  正當她快堅持不住的時候,一隻溫暖的手伸出來,耳邊傳來周楠的聲音:“殿下,咱們走吧!”

  嘉善失去了力氣,將頭靠在周楠的肩膀上:“談妥了?”

  “是的,沒什麼問題了。”

  周楠的目光也開始亮起來,亮得如徐渭一般。

  徐渭,字文長,號青藤,前浙閩總督民族英雄胡宗憲的得力臂膀。在抗倭前線立過無數功勞,是嘉靖朝精英中的精英。

  在歷史上,徐文長和解縉、楊慎一道被人譽為明朝三大才子。

  可惜,他科舉不順,終身只得了一個秀才功名。嚴黨倒台之後,胡宗憲被逮捕入獄,徐渭只能離開總督府回了老家紹興。

  就在去年,他得了內閣閣老李春芳的聘請,入其幕府。因與李春芳性格不合,便欲辭歸故里。不料,李春芳不能容忍徐渭的辭聘,威脅徐渭歸復到他的門下。否則,就以附逆嚴黨罪論處。

  徐渭沒有辦法,只得留在京城,又投入景王麾下,成為王駐京辦的總負責人,想就是借王府的名義以便脫身回家。

  看早景王的面子上,李春芳拿他也沒有辦法,只得放行。

  方才,徐渭和周楠相談甚歡,道他可惜寫信給景王稟告此事,想來王爺也不會將以往和周楠之間的齟齬放在心上。

  他提出一個條件,景王這次進京之後就不會離開。周楠既然侍侯在皇帝駕前,將來若有事,還請將消息傳出去。

  這是讓周楠做內應。

  我們的周大人還能說什麼呢,現在他只有這條路可以走了。為了自保,說不好只能加入景王陣營。

  從公主府出來,周楠心中嘆息:周楠啊周楠,你一會兒是徐黨,一會兒是帝黨,一會兒是李妃黨,現在又是景王黨,節操呢?

  節操碎了就揀不回來了。

  ************************************************

  現在已經是隆冬,按說南方地氣暖和,往年這年月氣溫應該不錯的。

  但在南直隸段的長江上,天上已經下起了鵝毛大雪。

  只一夜功夫,岸邊的蘆葦已經白了一片。

  一行官船正在大江上順流而下,速度飛快。

  在最大那艘船的船艙里,一個面容蒼白的男子正裹著狐裘瑟瑟發抖:“這什麼鬼天氣,憑地冷成這樣,這還是南方嗎,比京城還要冷上三分,船到什麼地方了?”

  他並不知道,在七十年後,大明朝將迎來一個不長的小冰河期。

  雖然那已經是七十年後的事情,但現在的氣候已經不太穩定了。

  一個太監模樣的人將一口銅手爐遞過來:“回王爺的話,已經到了太平府了,距離南京也就一日路程。王爺你冷得厲害,不妨在南京歇息幾日休整一下。”

  那男子掀開狐裘,露出朱紅蟒袍,接過手爐,怒道:“都什麼時候了,還歇,歇甚?京城現在也不知道是什麼情形。一桌豐盛的飯菜人人都想吃,人人都在下手,遲上片刻,殘羹剩水都撈不著。不歇了,一路急行。”

  “可是,景王殿下,陛下的旨意是讓殿下你冬至那天才啟程,提前這多日出發,怕惹得龍顏不悅。”

  沒錯,這個穿蟒袍的人正是皇四子景王朱載圳。

  裕王去世,和皇帝下詔讓他回京過年的消息傳來之後,景王甚至沒有等到旨意就擅自出發了。沒錯,他這次回京是要去爭儲君之位的。表面上看來,他是嘉靖現存的唯一的兒子,可別忘記了,他還有個侄子,天子口中的“好聖孫。”

  如果不儘快回京城,搞不好人家就是下一個建文帝。而自己能不能變成另外一個成祖文皇帝,那可不好說。

  聽太監這麼說,景王大怒,一腳將他踢倒在地,罵道:“龍顏不悅又如何,聽你們這些奴才的話,那才是吃屎都趕不上熱乎的。皇帝現在就我這麼個兒子,難不成還能將本王給殺了。殺了我,他就沒人給他送終了。怕個鳥,有事本王擔著。”




章節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