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82頁

投票推薦 加入書籤 小說報錯



      


  在更遠處的幾條通往皇城的幾條街道上也擠滿了,看模樣應該是考生們的家人、奴僕,今天是決定他們家老爺前程的時候,也同樣決定著他們的個人命運。在封建社會,家國家國,國家下來就是家族。一個大家庭的所有人,一榮俱榮,一損俱損。

  大伙兒依舊按照會試考試的名次排隊,周楠落早中間。

  環顧四周,眾人的神情各異。吊車尾的一百來人一臉的無所謂,前面兩百來人卻都是一臉的緊張。很上從參加殿試時還有說有笑不同,前面的人都繃著臉。申時行和王錫爵更是緊張得身子微微顫抖。

  受到前邊氣氛的感染,後面的人也都閉上了嘴。

  大約是害怕考生們因為太緊張弄出君前失儀的事兒,禮部的人並沒有直接領大家進皇城。而是等到散朝辰時的時候,才整理好隊伍,叮囑了半天,道:“可以走了,體面些。”

  辰時就是後世北京時間上午九到十點鐘的樣子,書生們身子都不太好,一個個站得腿軟骨酥,早已經沒有了脾氣。

  和殿試不同,這次大家到的卻是皇極殿。

  皇極殿以前叫奉天殿,去面才該成這個名字。在後世,皇極殿又改為太和殿,俗稱金鑾殿,乃是舉行諸如皇帝登基、接見外國使臣朝貢等國家大典的所在。

  後人都以為皇帝會在這裡辦公,其實,皇帝一年也難得來這裡兩回。打個比方,這裡就是後世的人民大會堂,國家領導人誰沒事會跑這裡來呆著?

  今日這個傳臚大典既然設在這裡,可見古代對於科舉的重視。傳臚盛典上,就算是排名最後的人也會被授予一個七品知縣的官職。七品知縣,代天子牧民,即便是最偏遠的地區也管轄著好幾萬百姓,妥妥的百里侯,是國家意志的最直接的體現。

  嘉靖還沒有出現,這皇帝老兒長年住在西苑,從那邊過來還需要些時間。但八個讀卷官已經到了,都笑眯眯地立在皇極殿高高的台階上。

  突然,有個禮部的主事高聲喊:“傳臚!”

  考生們心中一緊,知道最關鍵的時候到了,都微微低頭,只將目光落到長長台階正中上的漢白玉龍鳳浮雕上。

  那個主事有一口清亮的嗓子,聲音遠遠傳開,在大廣場上迴蕩:“一甲三名,第一名,徐時行。”

  立在最前面的申時行身子劇烈地顫抖起來,眼淚撲簌而下。

  實際上,他會試得了頭名會元。殿試那天又被皇帝親自打傘,不但別人,連他自己心中都知道自己這個狀元穩了。不過,當喜尋系真的傳來,未來的申首輔還是感念到天恩之浩蕩,無聲地哭成一團。

  狀元已定,接下來就該是榜眼和探花了。

  周楠回憶了一下真實歷史上的記錄,再分析這兩場考試,心道,估計這榜眼在王錫爵和李材、余有丁、佘立、張廷臣、朱潤身等幾人中產生,誰上誰下都不意外,就看誰的考場發揮好運氣好了,這是拼人品的時候。

  禮部主事繼續念道:“第二名,蘇州王錫爵。”

  果然是他,這廝真是了得,不愧是將來的王閣老,他得榜眼倒不叫人意外。

  正想著,王錫爵轉過身來,準確地在人群中找到周楠,挑釁地看了一眼。

  “真是個大孩子。”周楠心中一笑,也不理睬。

  不過,他這轉頭的一眼卻引起了眾生的不快,面上都有氣惱之色。

  周楠一想,心中卻是一動。這一甲前兩名的都是蘇州人。蘇州不愧是天下一等一能讀能考的地方,對了,後面幾個有望爭取探花的人不是浙人就是江西人,看來這一甲被南方人包圓了。

  太祖朱元璋當年實行分榜制,就是想平衡南北籍官員的比例。可是,考場上終歸是要靠文章和才學說話。弄到後面,一甲二甲都是南方人。按照明朝職官制度,高官必須是翰林出身。

  如此一來,每天有資格上朝的大員和地方督撫都是一口吳語,實際上還是不平衡啊!

  “如果我是皇帝,估計會選一個北方人為探花。可是,按照會試的成績,綜合殿試的表現來看,前十名都是南方人。難怪大家都心中不滿,這也太失衡了。”周楠心中暗想,又忍不住搖頭。

  在真實歷史上,這科殿試是明朝科舉人才爆發期,僅次於嘉靖二十六年。這其中,有超過八成都是南方士,還引起了小小的風波。

  到下一期,也就是兩年以後的會試上。朝廷估計也是考慮到上一屆實在是太過分了,一口氣選了三十人進了翰林院,總算平息了北方考生心中的不滿。

  這個時候,禮部的那個主事繼續念道:“第三名,順天府周楠。”

  周楠暗想:“咦,一甲中終於出了個北方人,明朝百年科舉,這好象還是第一次。周男,周蘭,我們順天府什麼時候有這麼一個人……啊,臥草泥馬拉隔壁德,那不就是我嗎……怎麼可能……我是探花,可能嗎……”

  我們的周大人頓時呆住了。

  只感覺自己好象落到一團光怪陸離的七彩雲霧裡,身子又好象是失去了重量,在空中漂過來又盪過去。

  耳朵里全是嗡嗡的聲響,至於那禮部官接下來還在說什麼,卻再也聽不清楚了。

  也不知道過了多久,好象是一百年,又好象是一瞬,有人扯了扯他的袖子將他從迷夢中驚醒。




章節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