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76頁

投票推薦 加入書籤 小說報錯



      


  這群人今天就來是開開眼界的,無欲無求,當做一次旅行。畢竟,以他們將來的成就,將來能夠進皇城見到天子的機會估計也不多。

  最尷尬的就是周楠他們這種夾在中間的考生,努力一把或許能考中庶吉士。但有更大可能是滑到最下面一檔去。

  幾個人小心地議論起來,驚動了禮部的官員。

  他們回頭看了一眼,想要呵斥,可看了看周楠,卻閉上了嘴巴。

  禮部是徐階的基本盤,裡面大多是徐首輔的門生故吏。現在的禮部尚書嚴訥好象和周楠關係密切,周大人倒是不好惹。

  哎,周大人啊,你就不能小聲些嗎,不要讓咱們為難啊!

  走在前面的徐時行回過頭來,責備地看了正在說話的同年一眼。

  幾個進士不痛快了,狠狠地盯回去,口中小聲嘀咕:“神氣什麼呀,這不是還沒點狀元嗎?”

  申時行是個老實人,頓時臉一紅,將頭轉開。

  見他拿大家沒辦法,眾人小聲地笑起來,越發放肆起來。

  一邊慢慢地朝前走著,大家一邊低低地討論起今科殿試的題目。

  “對了,你們可知道殿試的考題?”

  “國家綸才大典何等要緊,如何能夠提前知道,李年兄你是在開玩笑嗎?”

  那個叫李年兄的人翻了個白眼,心道,你裝什麼裝,有意思嗎?

  大約是感覺氣氛被剛才著人搞得沒意思,一個貢士笑道:“還能是什麼,聽說是關於理財和賦稅的,這事朝堂諸公都知道,也沒有什麼好隱瞞的。”

  “是聽說過,小生也準備了一陣子。”

  “如何準備的?”

  “還能如何準備,好好作文,反覆修改。”

  “呵呵。”

  “趙年兄你呵呵什麼?”

  趙年兄:“你這是閉門造車,我問你,文章雖然最要緊?要言之有物,要提出切實可行的富國強兵策,你寫一堆子曰詩云又有什麼意思?在下不才,為了準備這篇文章,通過一個父輩從衙門裡借閱了五年的檔案細心揣摩。”

  “文章終歸是文章,講究的是義理辭藻,你又不是宰輔,如何治過同你又有什麼關係?文章取士,關鍵是你的文章要寫的漂亮。”

  兩人不服氣,小聲爭執起來。

  周楠小小地吃了一驚,這殿試還沒開始,幾乎所有考生都知道要考什麼了,這……過分了啊!

  也對,這殿試確實不那麼要緊。

  又走得一段路,正小聲騷動的隊伍突然安靜下來。

  原來,不覺中大家已經走到保和殿前廣場。只見腳下全是無數的方磚,身邊是各式各樣嚇人石刻的龍、獅子、蛟,皇家和朝廷的威嚴撲面而來,震得眾人戰戰兢兢。

  廣場上早擺了二十行矮桌,桌子後面放著錦墩。每行有桌十幾張,恰好讓考生們坐滿。

  桌上放著小香爐,燃著一燭貢香。桌左是肉食籃,桌右是文房四寶籃。

  不用問,這是殿試考場,還是露天的。

  古人作文都用毛筆,書寫速度慢。一篇時務策至少八百字,要想將道理說透,怎麼也得兩千來字。因此,殿試通常會考兩三個時辰,午飯就地解決。

  周楠抬頭看了看天,沒有太陽,天陰著的,風有些冷。

  等下別落雨才好。

  在真實歷史上,殿試遇雨的情況也是有的。在清朝的時候,通常會將考場搬去太和殿東西兩廡,後來直接設在保和殿中。

  不過,明朝的制度更是嚴格,殿試固定在廣場裡,風雨無改。

  況且,現在是春天,雨水就算落下也就是朦朧細雨,也大不到什麼地方去。到時候,大不了給大家發雨傘好了。

  忽然,保和殿外鼓樂大作,欽定正科殿試的監試官員列隊分兩行走了過來。這些官員,都是當朝正二品以上的大學士、各部尚書、侍郎,戴著黑色的進德冠。為首的正是內閣學士李春芳,後面還跟著嚴訥,都是老熟人啊!

  三聲淨鞭脆聲聲響起,就看到保和殿前卷過一股朱紅色的風,當朝天子的依仗走了過來。輦上端坐著嘉靖皇帝,向山呼萬歲的考生們擺手致意。

  帝輦上了保和殿,兩列大臣才緩步從殿兩側台級通過,集中到大殿前,又是一陣“萬歲”聲,嘉靖坐了龍墩,微笑著看著眾考生。

  鼓樂聲中,考生們都激動得渾身發顫,就連一向沉穩的申時行也是滿目淚光,緊緊地捏著拳頭。

  奏樂的那群樂工也都是老熟人,出自神樂觀。

  周楠心中不覺感嘆,這泥馬都認識啊,我人生中最重要的考試完全沒有驚喜啊!

  音樂收。

  監試太監陳洪高喊:“讀卷大臣奏題嘍!”

  首席讀卷官,吏部尚書天官呈上殿試早已經擬好的殿試題目。

  殿試題目一般都由各部尚書、內閣閣臣及翰林學士出,出好之後,臨考的時候,皇帝再圈一道。

  周楠心中好奇,抬頭看去。只見皇帝提起硃筆在上面一圈。

  陳洪接過去,轉交給吏部尚書。

  “讀卷大臣拜謝聖恩嘍!”

  只見走出八個讀卷大臣來,在皇帝駕前立定,然後三叩九拜。

  “讀卷大臣宣誓嘍!”




章節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