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59頁

投票推薦 加入書籤 小說報錯



      


  第四百七十章 閒話青州道改革(二)

  周楠:“若事情沒做之前就諸多顧慮,如何成的了事?不過,這事也好解決。”

  徐階問:“子木說說。”

  周楠整理了一下思路:“單就青州的兩賦而言都有額定的數字,當地有多少許要完稅的土地都是登記造冊的,照往年數字徵收就是了。至於糧價因為受了天氣、產量和市場價格波動影響,每一年都不同。不過,這不用擔心,做起來也容易。”

  徐階:“繼續說。”

  周楠:“朝廷可以用歷年糧價做參考,取一個平均數徵收。如此,百姓也不會因為災年穀貴,為了納稅變賣口糧而餓死,也不會因為豐年物價低廉而賤買穀物換錢而破產。而且,這個徵收數字可控,朝廷可以根據實際情況調整,以示恩典。”

  古代有一句話,國之大事,惟祀與戎。簡單說來,一個國家最重要的事情是掌握意識形態和暴力機器。

  但是,現代社會還有一句話:經濟基礎決定上層建築。

  財政才是一個國家的根基。

  沒有錢,萬事俱休。

  誰掌握了國家財政權,誰就掌握了這個國家。

  將來如果實行一條鞭法,核定地方賦稅數額這個權力可不小,也便於內閣收權。

  現在內閣已經徹底權力碎片化,如果實行新法,又是什麼樣的光景。

  說到這裡,周楠突然悟到萬曆年間張居正之所以權傾朝野只怕並不是因為他與司禮監掌印馮保結為政治同盟,又得到李太后大力支持那麼簡單。財權才是老張手頭最大,最可靠的力量。

  聽周楠這麼一說,徐階神色大震,霍地轉頭看著周楠,似要將他看穿。

  這個外孫女婿,竟然能看得這麼深,這麼長遠,但這份見識已經是宰輔之才了。

  他緩緩道:“單是夏秋兩稅以白銀徵收沒問題,但將徭役折合為錢,卻是不妥當。做起來,事態難以掌控。歷朝歷代的變革,大到一國,小到一州一府歸根結底需要有人去實施,人才是所有問題的關鍵。”

  周楠聞言恍然大悟:“首輔說得是,那麼,就只准了青州以白銀代替賦稅一項。至於徭役,依舊如常。”

  是啊,人才是第一生產力。

  再好再先進的政策都需要有人去實行,賦稅因為有定額好辦,朝廷給個數字就成。但徭役這事彈性很大,怕就怕地方官為了刮地皮,弄出許多花樣了。甚至為了政治,大搞形象工程,今天徵發民夫修河堤,明天叫大家去修官道,後天又讓全縣人去疏浚河道,這樣一來,百姓只怕比以前更加困苦。

  所以,改革的首要是澄清吏治。這也是張居正在推行《一條鞭法》的同時還弄出個《考成法》除了監督考核官員外,未免沒有通過這個手段給官場來個大換血的意思。

  看徐階這滿腹甘草一味鄉愿和氣生財的樣子,只怕他也不想得罪太多的人。

  還是那句話,要推行新法真是需要一個鐵碗之人啊!

  老徐不想當這個改革家當這個惡人,周楠也不想當這個殉道者。

  一老一小兩條狐狸都輕輕地笑起來,彼此心照不宣。

  又喝了一口茶,周楠:“閣老,嚴尚書那邊怎麼回話,青州的災害畢竟擺在那裡的?”

  “不過是區區一個青州罷了,再減免些賦稅就是,新法不能再提,至少不能在老夫手頭開端,否則就有後患。看不出嚴尚書倒是有雄心壯志嘛,他估計也不是一個人,老夫可在後面推一把。”

  周楠笑問:“如何推?”新法是利國利民的好事,他也有些興趣暗中幫忙。

  “老夫暫時還沒有主張。”徐階卻將話風一轉:“對了,還有三個月就是春闈,你先考慮自己的事情吧,可有把握?”

  周楠:“也就五六成把握吧!小子完婚之後,準備將丟了多時的書本重新揀起來。”

  “恩,好好讀書,其他事情你也不要多管,這事畢竟關係到你的前程,如果連個進士都中不了,自然也談不上其他。”所謂沒有對比就沒有傷害,徐階的兒子極是不堪,鄒應龍才具平平。自己以前所收的門生中張居正、趙貞吉有大才,可惜已經離他而去。

  在周楠身上,徐階看到了以前的張、趙二人的影子。

  他有心大力栽培。

  “子木,過完年,你先向陛下告個假,西苑那邊暫時別去了。”

  “是,閣老。”周楠應了一聲,心中突然一動:“可否讓小子全權代表你老人家去見嚴尚書。”

  “去找嚴尚書,為青州的事嗎?”徐階皺了一下眉頭,想了想,這周楠每做一件事都有他的目的,從來不無的放失,其中必然有深意,就點了點頭:“可,你的話就是老夫的話。”

  周楠:“那小子今夜就去見大宗伯,先告辭了。”

  他和徐家人性相不合,再在相府住一夜非憋死不可。

  當下就帶著阿九告辭而去。

  夫妻二人自然回的是新宅,畢竟是新婚,周楠會在這裡住一段時間。等過得一陣子,然後兩邊跑,務必要做到一碗水端平。

  “周……大人,俺那娃現在怎麼樣了?”餘二問,他先是想叫“周楠”想了想,自己現在是周楠的管家,直呼名字好象不太妥當。叫“老爺”吧,心中又不情願,乾脆叫大人好了。




章節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