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07頁

投票推薦 加入書籤 小說報錯



      


  周楠想了想,搖頭:“吃相太難看了,於本大人官箴有損,罷了。這二十來人關上三四天就放回去,樂舉人得了這個教訓,以後想必也不會再糾纏扣除四成雜質的事兒。”

  他還是知恥的,幹這種事兒,心裡那道關過不去。

  周楠心中奇怪。這樂舉人以前送生鐵到軍器局都是除四成的皮。他以前不鬧,今日夫子們偏要生事,這究竟是為什麼呢?

  說起扣四成雜質這事,涉及到明朝的鹽鐵專營制度。

  從漢朝開始,鹽是普通百姓的日常剛需,是國家財政的主要收入之一;而銅鐵除了能用來鑄錢之外,還可以製作兵器。

  因此,國家實行專營專賣制度,實行嚴格的管控。

  到明朝的時候,隨著經濟的進一步發展,隨著中央的統治力的進一步加強。鹽政依舊嚴格,但鐵政卻放鬆了,除了官營之外,還允許私人開採。

  道理很簡單,中國的鐵礦品位低,開採難度大,礦點都在大山里,又分散。如果全部官營,成本實在太高,到頭來一算帳,說不定還要賠本。

  再說了,如果每件鐵器都專應,牽扯的人力實在太多。總不可能老百姓每買一口鍋,一把鐮刀、一把鎖都要跑衙門裡報備實行實名制?如此,衙門裡每天也不用干其他事了。

  因此,從洪武年開始,朱元璋就開了鐵禁,下詔命各處鐵冶,令民得自采煉,而歲輸課每三十分取其二。也就是,每年收營業稅三十分之二。

  當然,到現在,這個稅率已經翻了好幾番。

  除了課稅,還有各項雜捐。

  不過,也因為這些礦山都在深山裡,又被地方鄉紳把持,賦稅收起來難度不小。因此,從嘉靖年開始,皇帝家派出礦監到各礦點坐地收錢。所收的錢都入了天子內帑,直到崇禎年間,皇帝被東林黨忽悠瘸了撤回所有太監為止。

  前頭說過,中國的鐵礦最大的問題是品位低,開採不易。尤其是其中含有諸如硫一類的雜質,質量很低,鑄成的生鐵如果直接用來打造兵器,易折易碎。

  這一弊病如今在東南對倭戰事中表現得非常突出,明軍的雁翎刀一對上日本倭刀,常常被人一刀兩斷。

  戚繼光也是因為這個緣故,這才在唐順之的點播上發明了鴛鴦陣,讓士兵們都換上了長兵器。

  其實要想獲得合格的鋼鐵辦法也很簡單,就是叫鐵匠反覆鍛打,只要時間夠長次數夠多,總能一點點將生鐵里的雜質煅打出去。

  這被打出去的雜質可是不小的損耗,通常在三到四成之間,軍器局在收生鐵的時候都會扣下來。

  周楠也想不明白樂舉人今天突然會糾纏這事,這人又沒有什麼背景,還如此囂張,那不是失心瘋了嗎,以後還想不想做這筆生意了?

  正想著,又有兵丁將一張帖子送來,說是本地一個姓李的鄉紳在《酥玉樓》設宴為大老爺接風。

  周楠一看,怎麼又是酥玉樓,難道白各莊就沒有好去處了嗎?那地方的庸脂俗粉,周老爺敬謝不敏,就要推了。

  說時遲那時快,又有幾張帖子送過來,都是本地的商家,依舊是為大老爺接風,地點不出意料地是酥玉樓。原來,白各莊正好位於官道上,乃是京城西南連通保定府的交通要道。軍器局設在這裡之後,因為人口一多,變成為一座通衢。

  軍器局又將大興縣本地巡檢司的治安權搶了過去,商家如果有事,肯定會求到周大人這裡來,自然要來討好。

  郭副使提醒周楠:“大老爺,這些鄉紳可都是要和你相處的,如果不給面子也不太妥當,好歹要去應付一下。”

  周楠心中好笑,調侃道:“老郭可是還想著那林寶寶?”

  老郭搖頭:“露水情緣,過後就罷,當不得真。其實,我也想和地方上的人認識一下,今天也是個機會。”吃回頭草,在快餐界可是要被人笑話的。

  周楠會意,等下鄉紳和商賈們肯定又有孝敬,倒是不妨走一遭。

  於是,當日晚飯,周楠二臨酥玉樓,和一眾地方頭面人物吃了幾杯酒,看了看幾個實在面目可憎的女子,做了幾首風月詩詞。

  老郭和眾人勾搭半天,又替周大老爺接了二十多兩紅包,然後興沖沖鑽進了林寶寶房間。

  周楠也懶得去管這個口是心非的餓癆鬼,只不住吃酒。

  一席酒吃得盡興,看到眾人對自己如此恭敬,大老爺今日非常快活。

  很快,天就徹底黑下去了。

  見時辰已經差不多,眾人這才告辭而去。

  周老爺坐在精舍里做起了激烈的思想鬥爭,今天是不是睡在這樓子裡呢?說起來,本官已經守身如玉大半年了……可是,由儉入奢易,由奢入儉難,這裡的女人……這裡就沒有女人,根本就下不了口呀!

  正想著,突見一人氣勢洶洶地衝進來,低聲叫道:“周大人,你這麼做可不地道啊!”

  來的人正是錢巡檢。

  周楠轉著手中酒杯,笑道:“巡檢可是怪本官在外吃酒沒有請你?”

  錢巡檢眼睛裡閃著怒火:“周大人,人犯的事的事情咱們可是說好的,人你已經湊夠了,怎麼反手卻都放了。你收錢不辦事,是要黑了本官嗎?這世道還有公理嗎,傳出去誰人還敢同你親近?”




章節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