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74頁

投票推薦 加入書籤 小說報錯



      


  嘉靖也不沒說。

  黃錦:“淮安府衙理刑廳知事升任臨清州判,內閣已經擬票,司禮監擬批紅。”

  嘉靖突然咯咯地笑起來:“鹽運副使,從六品;州判,從七品,芥子大的食秩,吏部文選司的郎中就能批准,偏生要交到內閣,交到司禮監。怎麼,就因為他們是裕王的人嗎?朕還沒死,爾等就急著去燒王府的熱灶嗎?”

  黃錦知道這是嚴重的指責,也不辯解:“老爺,這是御案,下頭的人自然要謹慎些。”

  “說到底是膽子小,沒擔待,又有小心思。”嘉靖道:“黃錦,你當朕剛才大發雷霆,其實,些須小事,朕可不放在心上。一兩百兵馬的調動而已,算得什麼?此番引得滾滾人頭落地,甚為無趣。此風若漲,豈不是唐時武后銅匭捕風捉影舊事,到時候人人自危,別人又當朕是什麼人?淮安理刑廳,叫周楠吧?”

  黃錦:“是,老爺,臣這就去辦。”

  “不然。”嘉靖想了想:“有罰必有賞,制度不可廢。不是有人說他身負冤屈,誤入吏流,前程盡毀,世人對他多有同情嗎?也好,朕就讓他做正經的官兒,授他行人司行人一職。再給他一個恩旨,允許他去參加科舉。”

  “是,老爺,臣這就下去草詔。”黃錦心中一緊,知道那個姓周的小小的九品知事是激怒了天子了。

  他作為司禮監掌印,侍侯皇帝多年,又親眼見證了嘉靖初年的大禮儀政治風波,見證了楊庭和、張璁、夏言、仇鑾等一大批朝堂大老的黯然下野,甚至人頭落地,對於這位玉虛宮主人的秉性實在太清楚不錯。

  你周楠要搬倒淮安知府也不是不可以,大明朝講究的是以小制大。你無論告發他貪墨也好,枉法也好,可萬萬不能用謀反這個罪名。

  一旦開了上綱上線捕風捉影,用小事就治人死命的先例,將來大伙兒還怎麼勇於任事,這政治風氣不就壞掉了?

  最麻煩的時候,這事還牽扯到裕王府。陛下和王爺已經十多年沒有往來,你一個王府的門人一出手就動到天子親軍頭上來,這未免讓天子心中玩味。

  周楠不是進士,現在被選進行人司,必然引發清流的不滿,進而對王府不滿。

  王府這些年已是朝中清流的旗幟,周楠一個小小的秀才,要去考進士,談何容易。就算考中了,以吏員而進行人司,已是破壞了清流們秉執的人事制度和規矩,很容易就將這事埋怨到王府身上。

  如此,王府和清流看起來密不可分的關係就出現瑕疵。

  黃錦想到這裡,心中一驚,又苦笑:這位老爺的心思彎彎拐拐真多啊!這對父子,這大明朝的大當家和二當家……咳……得,那位周大人自求多福吧!

  第一百六十二章 文科的關鍵是記背

  第一百六十二章 文科的關鍵是記背

  說起我們的周大人,在辦完移交之後,帶著一絲惆悵,又帶著一絲淡淡的得意回到安東老家,準備行裝,和妻兒告別,準備到京城報到。

  得意的是,自己現在總算是升了一級,由正九品到正八品。且做的又是朝廷最清貴前程最看好的行人一職,如果順利擠進行人司的隊伍,不出二十年。一個大部的司局級官員還是可能的。

  這次回鄉省親,他也從“周老爺”順利地變成“周大老爺。”不知道有多威風。

  惆悵的是,要想做這個官,先得去科舉,考個進士出來。

  這不是廢話嗎,我如果能夠考中進士還有以前那麼多波折,直接就是一個七品知縣,還用當師爺,當知事?

  可是不去考,這個天大的機遇難道就這麼放棄?

  想起王若虛以前在安東主持歲考時的厲害,周楠就渾身火熱:大丈夫當如是哉!

  回到家中之後,家裡人聽說周楠得了朝廷恩旨,連叫阿彌陀佛,足足放了一萬響的大紅鞭炮。

  縣中的縉紳紛紛來請,說是為周行人餞行,看他的目光又有不同,叫周楠小小地滿足了一下虛榮心。

  不過,周楠可不想在大家面前說大話,然後去京城之後又灰溜溜回老家,如此顏面何存?

  周行人難得地低調,所有吃請一律擋了,只閉門不出。

  “雲娘,當初史知縣送我的一箱子書可在?”周楠問。

  罷了,既然是皇帝的恩旨,這科舉還是得去考。不去,那就是大不敬。考得好壞是能力問題,去不去考,那就是態度問題。

  想起史傑人當初送了自己一箱子書,周楠決定翻出來看看,臨陣磨槍不快也光,至少上了考場不能鬧笑話。

  雲娘:“不在屋裡,相公,你亂翻什麼,弄一頭的灰。”雲娘現在懷有身孕,又要帶周家大兒子,神色顯得疲憊,不過兩眼全是甜蜜。

  周楠吃了一驚:“你不會是真的那去做飯時救火用了吧?”

  雲娘:“哪裡能,素姐喜歡讀書,她要去讀了,還說以前那個史大老爺的文章做得不錯。”

  “史知縣能夠中進士,文章自然是好的。”周楠心中一動,素姐的文化水平高,梅朴當年中式就是她做的槍手。或許,我應該向她討教一下。

  素姐已經坐滿了月子,人比以前胖了些。

  夫妻二人,也沒有什麼好隱瞞的,周楠就和她說起了自己要去參加科舉的事情,最後嘆道:“我已十多年沒摸過書本,以前學的西都還給了先生。現在去考,怕是不成的,娘子何以為教我?”




章節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