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00頁

投票推薦 加入書籤 小說報錯



      


  唐順之心胸寬廣自然不會和他置氣,再說他這幾日也是疲憊欲死,精神萎靡,也沒什麼勁。就安慰道:“你們下面的難處本巡撫知道,知道。不過,兵者國之大事,當慎之又慎,不能意氣用事。”

  正待再勸,就看到劉顯馳騁大步走進來。

  “顯馳,你不在兵備道籌備錢糧回來做什麼?”

  “有要事稟告撫台。”劉顯馳是個軍官,可沒有唐順之的好脾氣,瞪了趙知府一眼,道:“趙知府,請吧!”

  巡撫是朝廷特派的欽差,三堂中排名第一,掌管一省軍政,是真正的封疆大吏。唐順之掛了個右僉都御使的頭銜,所以被人稱之為撫台。台,泛指中央機關。

  至於在福建的胡宗顯,掛的是尚書頭銜,品級比唐順之高,乃是高官官員。所以,被人喊這部堂。部,六部尚書;堂,指的是三堂中的總督或者巡撫。

  聽說是機密軍務,趙知府這個地方官自然不好旁聽,只得起身告辭,鬱鬱不樂而去。

  等到他告辭而去,劉顯馳,低聲在唐順之耳邊道:“撫台,末將暫代兵備之職之後,發現府庫看守有貪墨錢糧的嫌疑……”就把於重九一案大概地說了一遍。

  唐順之:“亂世當用重典,治軍當鎮之以力。於重九等人雖然貪墨的數量不多,也是軍戶所約定俗成的舊例,若是在太平年月當可一笑置之。你要在兵備道立威,區區幾個小卒辦了也就辦了,何須稟告老夫?”

  “撫台,這其中有個人犯姓周名楠,據他是淮安府安東生員,他……說庫房裡短少的藥材是撫台的命令,都解送到你這裡來了。”

  唐順之淡淡道:“未有此事,我身子雖然不妥,但軍中盡有郎中下藥,還用不著天二庫的草藥。咦,顯馳,你究竟想說什麼?”他發現劉顯馳話中有未盡之意,好奇地問。

  劉顯馳:“那個周秀才說撫台身體不妥,說的情形和撫台完全一樣,又說若不治,怕是要病入膏肓。看他模樣,好象能治你的病。撫台你一肩挑著江南大局,若身子不好,我大明東南局面怕是就此糜爛到不可收拾。末將不敢大意,忙帶他過來,要不,撫台叫他看看?”

  是的,唐順之最近一段時間常常口鼻流血,和人說話的時候也帶著一股奇怪的臭味,一天到晚也是萎靡不振的樣子。叫郎中看了許多次,人參、鹿茸一類的補藥也吃了不少,卻沒有任何效果。

  如果唐順之真的病重不治,那就是明軍的巨大損失。可想,到時候部隊會亂成什麼樣子。至於圍剿入侵的倭寇,也談不上了。

  沒錯,周楠說得對,唐公的身體狀況乃是軍隊一等一個機密,確實不能對外人講。

  這也是先前周楠在兵備道說“此事情關係到軍國大事,恕我不能細說,否則,只怕要耽誤抗倭大事。”時,劉顯馳二話不說,就帶他來行轅的緣故。

  作為帶兵大將,劉顯馳自然知道唐順之若有個三長兩短,對這場戰事意味著什麼。

  “本巡撫也是年紀大了,故爾精力不濟。人年紀一大,哪裡會沒有病痛。還用得一個來歷不明的人指手畫腳,真是笑話了。顯馳,你也是個統帥千軍萬馬的人,就這麼被人哄住了,三歲小兒嗎?”唐順之淡淡地說,又一揮手:“把人帶回去吧,該怎麼處置就怎麼處置。”

  被他訓斥,劉顯馳面帶羞愧,正要下去。突見唐順之神色一凝,然後伸手捂了一下嘴。

  等到手攤開,掌心竟是一枚掉落的牙齒。同時,他口中全是鮮血,竟遏制不住。

  竟不住大叫:“撫台,你怎麼了,快叫郎中,快叫郎中。”

  劉顯馳本是一個小軍官,能夠做到副總兵,乃是因為作戰勇猛,被唐順之一步一步提拔上來的。唐順之對他有知遇之恩,也是他的父兄。心中一急,眼淚就掉下來了。

  第一百一十八章 壞血

  屋中的一幕周楠早看在眼中,聽到耳里。

  見唐順之口突然掉了一顆牙,又滿口是血,心中一陣狂喜:果然是壞血症,賭對了,我和老夏還有詹胖子的命算是保住了。

  前頭說過,唐順之乃是王陽明心學嫡系傳人。心學門人是明朝政壇上一股不可忽視的力量,掌握了這個學術門派,就是掌握了一大批行動力驚人的官員。而這個唐應德又是才華出眾之人,若不是因為英年早逝,入閣是遲早的事。進入中央決策層後,也沒有後來張居正什麼事。

  按照史料記載,唐順之在抗倭前線指揮作戰,積勞成疾,於嘉靖三十九年四月在南通離世。

  現在是嘉靖三十九年三月,也就是說一個月之後,唐巡撫就會去世。

  至於唐順之的死因,史書上也沒有記載。

  不過,這人是明朝中期一個繞不過去的歷史人物。周楠作為一個文科生,所謂文史不分家。平日裡也喜歡泡歷史論壇和網友掐架、打嘴炮。大家掐著掐著,倒掐成了老朋友,也增漲了許多知識。

  歷史論壇上有一個說不出是好是壞的風氣,網友在討論問題的時候喜歡摳細節。非要將一些歷史事件中不起眼的小事無限引申,上升到無限的高度,最後得住結論:所謂的歷史大事件,其實就是被折線看起來並不重要的事件引發的。

  比如,就有人提出明朝之亡是亡於甲申年間的一場大瘟疫。




章節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