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2頁

投票推薦 加入書籤 小說報錯



      


  得,只能扛著那箱死重死重的書籍回到家中。

  打開看了看,也就是四書五經,還有幾十本讀書筆記。

  周楠又不去考試,看到這些東西就生氣,對雲娘說:“給你做飯時救火用。”

  雲娘吃了一驚:“相公不考功名嗎?”

  “不考了,沒意思。我已經十年沒有讀書,以前學的那些東西都還給教書先生了,現在去考根本就中不了。若是從頭學起,沒十年工夫憑什麼中舉,人生又有幾個十年?”周楠笑道:“別讀書把自己讀迂了,讀得一家人窮得揭不開鍋,那就是對家人的犯罪。”

  “讀書是為了什麼,是為了科舉做官?做官又是為了什麼,說大點就是治國平天下。說小點,就是發財。我有的是發財的法兒,如今日子過得也爽利,又費那盡走彎路做什麼?與其將精神放在考試上,還不如好好想想怎麼同梅員外合作。”

  雲娘微笑道:“相公,反正你做什麼都好,只要你在我身邊就行。”

  周楠:“好女人,好女人。”

  他前一陣子終於接到南直隸學政衙門的公函,說是被各除的秀才功名算是恢復了。

  於是,趁新知縣還沒到,周楠放下書之後又去了一趟縣學,將名字補了上去。

  以前的周秀才是縣學廩生,按照明朝制度,每月有兩石廩米可領,算是吃財政飯。

  當然,這兩石廩米不可能足額發放,到手有一百斤就算好的,在缺乏油水的古代,填飽一個人的獨自都夠戧。

  但是,廩生這個資格在政治上的好處卻很多。首先,參加鄉試的時候你可以不用通過加試,每屆都可以去考。其次,做了秀才可以免除徭役,見官不跪。

  只不過,這其中有個問題。縣學的廩生、增生都有固定名額,突然增加一人,就要淘汰下去一個,很難辦。

  周楠想了想,就說,算了,廩生我也不做了,就給我補個秀才名額就成,縣學我也不入了。如此,才將這事辦妥。

  進縣學,開什麼玩笑,那地方是好去的。每年都要考進次,考試不過關,還要被學政打屁股,這個人可丟不起。

  又過得兩日,新任的安東知縣詹知縣到任。

  第一百章 這板子還真不能打

  新知縣到任,作為縣衙六房排名第一的禮房典禮,周楠自然要去迎接。

  他也做了充分的準備,務必要使得詹知縣有一種回家的感覺。

  可惜最後都被詹師爺全盤否決了,只冷冷地說一聲:“你們不用搞這麼多名堂,在衙門裡候著就是了,接大老爺的事情我知道怎麼做。”

  接著又將大家都訓斥了一頓,耍足了威風。

  如果換成往日的周楠,只怕要和他好生論上一論。此刻卻微微一笑很傾城,只閉口不言。反正自己在衙門裡也幹不了幾天,懶得和他置氣。

  說到這裡,大家估計心中會很奇怪。禮房師爺固然權力不小,可依舊是個吏員,沒有什麼政治地位,怎麼比得上一個讀書人自由自在。再說,周楠現在小有身家,也不靠每月那點可憐巴巴的俸祿過日子。現在還呆在縣衙門被人訓斥,難道有受虐傾向?

  這又要說到明朝的政治制度上了。

  原來,在大明朝,不管你是官還是吏,你的職務可不是想辭就能辭的。吏部不行文同意,你就不能走,否則就是藐視朝廷。

  在明朝開國時,太祖老朱因為是草莽出身,深知民間疾苦,也痛恨貪官吏,給官員們定的俸祿極低。如知縣一級,每年也就二十來兩銀子;到部院級正二品大臣,每年也就五十兩。

  日子過得苦啊,官不聊生啊,這工作干不下去了啊,我要辭職回家當地主吃租子啊!

  老朱一聽:“喲喝,這官可不是你想不干不就乾的。合著你當官就是想壓榨百姓發財啊,其心不正,殺了!”

  “啊,要餓死了,餓死的百姓你就看不到了?一路哭不如一家哭,殺了!”

  “工作干不下去了?那是你鬧情緒,對抗中央,是對朝庭心懷不滿,是對朕不忠,殺了!”

  “回家當地主吃租子?回家當豪強吧,是不是還要修築塢堡,聚遊俠,你想幹什麼,殺了!”

  殺過幾茬,官員們都不敢叫著要辭職了。

  如此,這個制度就從洪武年間延續到現在。你要想辭去公職,可以,得吏部批准,不然就得繼續幹下去。比如右僉都御使,鳳陽巡撫,當今淮北地區最高軍政長官,抗倭英雄唐順之,當年因為和內閣首輔張璁不在一個節奏上,看這個所謂的奸佞也不順眼,欲要辭去兵部主事一職回家。老張可不是善人,你要走,你走了我還怎麼折騰你?

  直接否決,讓唐大人在京城鬱悶地呆了好幾年。

  當然,有一種情況例外,守制。就是你父母去世,你可以辭職回家守孝。不過,三年之後還得繼續回來當官,投身於建設大明朝的偉大事業中。

  另外,朝廷還可以奪你的情,孝不用守了,繼續為朝廷效力吧!天地君親師,效忠君父可是排在親親前面的。

  周楠雖然是個小小的吏員,可他干不幹這個活兒也得吏部說了算。

  拜這個時代糟糕的交通和通訊條件所賜,免去他禮房典吏的公文尚在路上,他還得在衙門裡幹上一段時間才能掛冠而去。




章節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