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3頁

投票推薦 加入書籤 小說報錯



      


  林阿二:“原來師爺還不知道啊,素姐在城南書院街盤下了一間鋪,開了一家書坊。”

  林阿大突然壓低聲音道:“師爺,這女子本是京城人氏,這次被婆家趕出了門卻不回去,看樣子是跟師爺你鉚上了。要不,咱們給她加點稅,再尋些事治她一個什麼罪名?”說著話,他眼睛裡閃過一絲狠毒。

  “這個……”周楠不覺有些意動,是啊,素姐不過是一個女人,我可是衙門裡的典吏,要收拾她還不容易。

  可就在這個時候,素姐那豐腴動人的身枝又浮現在自己的面前。心中突然一軟,畢竟大家有過那麼一段,真下狠手,和畜生又有什麼兩樣?

  就搖頭嘆道:“罷了,一個婦人活在這世上也不容易。你們以後多維護她些,別讓她被街上潑皮無端滋擾……走,我們過去看看……算了,你們也不用跟著,我自己去。”

  第八十章 又一個十日期限(求推薦票)

  書院街之所以得名,那是因為縣學文廟就在這條街上。

  讀書人甚是難纏繞,周楠沒有功名,科舉無望,自然不混知識分子圈,平日裡看到那些讕衫書生,能不打交道就不打交道。因此,這條街來得卻少。

  今日到了這裡,心頭卻贊了一聲,真一個好去處,這才是古鎮古街啊!

  老實說,古代因為物質條件的緣故,大多又破又爛。就整個安東縣城而言,到處都是老舊但是木板房,將本就不寬的街道擠得窄弊。

  很多房子因為年生太久,歪到一旁。這也沒有什麼好擔心的,拿起大木槓子,幾條壯漢用力一撐就扶正了。

  明朝又沒有專門的垃圾處理場,碰到素質低的百姓,直接將廢品仍到街上。在黑暗的街道上行走,一不小心就會踩雷。

  本來處理城市垃圾的事情都由衙門裡的衙役負責。

  古代衙門裡的衙役也是苦逼,出來要當治安人員,還得負責消防、環衛。原因是縣官手頭的經費有限,也沒那麼多錢來組織人手搞衛生。

  可書院街卻不同,學政系統乃是國家獨立撥款。這些款子用於給縣學的秀才們發廩米,數目不小,也花不完。加上讀書人喜歡乾淨,這條街請了人打掃。

  卻見,一條長約三百米的街道都鋪著青石板,街兩邊的店鋪也都窗明几亮,叫人看了心中喜歡。

  世人都喜歡美好的事物,加上這年頭讀書人都有錢。很快這條街就熱鬧起來。書坊、酒樓、茶舍、勾欄、雜貨鋪、綢緞莊,算是給書生們衣事住行配套,准一個明朝高檔商業區。繁榮處或許比不上衙門口大街,但經濟總量尤有過之。

  周楠在街上走了幾步,問清楚方向,就來到素姐的書坊里。

  卻見眼前是一間大約三十平方的店鋪,正面一堵牆都變成了書架子,上面擺滿了書籍。至於屋中則放了五條四米長的長凳子,上面擠滿了人。正一人捧著一本書,縮著腦袋埋頭苦讀。

  大約是因為天氣太冷,坐得久了,雙腳都凍得麻了。於是,讀者們就使勁地跺著腳。一時間,屋中紛亂的腳步盪氣迴腸,甚是壯觀。

  裡面有一個十一二歲的小廝,見周楠進來,滿面堆笑地迎上去:“客官來了,你老是要買書呢還是看書呢?”

  周楠:“買書怎麼說,看書又怎麼說?”

  小廝:“買書的話,這裡的書無論厚薄字數多寡,統一五十文一本。至於看書,客官你自己挑本書找個座兒,無論看多久都是兩文錢一本。若是要皆回家去讀,則要交押金。”

  “買書五十,租書兩文。”周楠心中奇怪:這麼便宜啊!據他所知道,古代因為生產力低下的緣故,書籍都貴得很。一般的《四書》《五經》基本是二錢銀子一本。至於宮中寶文堂出品的裝禎精美的儒家典籍,更是達到驚人的三兩銀子。二錢銀子,一百多塊錢人民幣一本書,即便是現代人也承受不起。素姐的書賣這麼便宜,不怕虧本嗎?

  他朝書架上看去,立即明白:“原來都是舊書啊!”

  原來,那些書籍都是坊間刻印的演義話本兒,什麼《西遊記》《水滸》《三國演義》,還有《醉醒石》《三生石》《西廂記》一類的世情小說。

  這些書直接面對的是新生的市民階,用來給他們消閒解悶的。這些人基本解決溫飽,又有一定的文化需求。可書賣得若是太貴,也不利於打開市場。

  於是,書坊就一二再,再二三壓低成本。到最後,這些書籍雕工拙劣字跡模糊不說,紙張也薄如蟬翼,質量堪憂。即便書價一降再降,可還是有人買不起書。於是,書坊就推出了看書這種獨特的商業模式。兩二文你就可以看一本,一天看上五六本也花不了多少錢,讓老書蟲大大地過癮。

  周楠:“我不買書。”

  “那就是看了,客官你自己挑一本吧!”

  周楠:“你家老闆呢,叫她出來說話。”

  小廝警惕地看了他一眼,道:“我們東家是個女子,不方便見外人,有事你同我講。”

  周楠突然想起以前在船上的那一幕,哈哈一笑,高聲道:“我要讀櫃檯書。”

  “啊!”後院有婦人低呼一聲,然後道:“小五,請那位客人進來說話。”




章節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