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4頁

投票推薦 加入書籤 小說報錯



      


  “回主事,明日去羊寨鄉縉紳李家。李家乃是我縣望族,幾代人都是有功名的讀書人,對於朝廷這次改田為桑積極響應。”史知縣回答說。

  第四十六章 歸縣丞的報復

  聽到王若虛只在安東呆三天,眾人都長長地鬆了一口氣。三天時間不長,大伙兒提起精神,也能小心應付過去。

  反正王主事每天只能看一處地方,很容易把時辰給消磨掉了。

  這次歸縣丞購回的十幾船桑苗已經分別種在五六個地方,倒也能應付過去。如果王大人在安東呆個十天半月,每天去一處,還真沒那麼地方給他看。

  “羊寨鄉李家,老夫以前也聽人說過。李家是不是有個叫李平的中了嘉靖二年進士,後來點了貴州做過一任知縣?說起來,這位進士郎和家師同科,倒要去拜望一下這位老前輩。”

  史知縣:“正是,可惜這位李知縣已經去世多年了。”

  “倒是遺憾,好吧,過去看看也好。”王主事點頭。

  正事說完,幾人就坐在屋中品茶閒聊,談了一番鄉風民俗。當然,男男女女風花雪月的事兒,大家也不敢說。不然,誰也不知道這個王大人會在哪根筋出問題,翻臉給你上一堂仁義道德的大課,那就壞心情了。

  昨夜宴會史知縣被王若虛一通噁心,加上沒睡好,話也少。倒是歸縣丞表現得很熱絡,估計他和王若虛年齡相當,彼此都沒有代溝的緣故吧!

  喝了幾口茶,歸縣丞裝出隨口一說的樣子,道:“王老大人,去羊寨鄉也好,除了可以看看故人之後,那邊的風光也是不錯,卻是別的地方難得一見的奇景。”

  王主事奇問:“又有什麼奇景可看,難不成你叫本官去看鹽田?”

  “老大人果然了得,連這都猜得出來。”歸縣丞笑道:“正是,我縣東面有一半的土地都是鹽道衙門的鹽田。那地方因為都是鹽鹼地,可說是寸草不生,惟獨用來曬鹽卻是極好的。青天白雲下,萬畝鹽田,置身其中,直如幻景一般,倒是不可錯過。”

  原來,在明朝嘉靖年間,安東距離大海也就幾十公里路程,不像後來變成了一個內陸縣。後來經過幾百年黃河、淮河所帶來的泥沙的堆積,海岸線才向東延伸了百里。在這個年代,響水縣、濱海市和射陽市還是一片茫茫大海。

  因此,明朝的兩淮鹽場指得就是北到安東南至如皋這一片區域。鹽場為了方便運鹽甚至開鑿了一條運河,謂之鹽運河。

  聽到歸縣丞這句話,周楠心中一緊,暗叫一聲:要糟,王若虛精明得很,如何聽不出話中的意思?

  想要說話,可自己身份實在太低,這裡又哪裡有自己插話的餘地。

  果然,王主事就皺了一下眉頭:“鹽場啊,寸草不生?即便有桑田,估計成活率也不高,跑上一遭也看不出什麼來,平白浪費一日時光,要不換個地方?”

  這下正睡眼朦朧的史知縣也瞪大了眼睛,大感不妙。原來,李家的地確實都是鹽鹼,種不了水稻,旱地作物產量也低。桑苗運回來之後,他找到李家人,答應將來在政策上給些彌補。於是,李家就很爽快地答應把苗都拔了,改種了桑樹。

  其他幾家答應改桑的大多和他是同樣的情形,反正也就是弄幾十畝做做樣子,自家損失也不大,還讓知縣欠自己一個人情。

  王主事問歸縣丞:“你說得也對,改田為桑乃是朝廷將在江浙實行的大政,你們自然要實心用事。要將上好的田地用來種數,對了,你們縣哪裡一片土地最好?”

  “要說起我縣最肥沃的土地,當屬城西一帶。城西最好的地屬於一個姓梅的人家,聽說他家已經早早地改田為桑了,桑苗長勢極好。不過,大老爺卻不方便過去看。”

  王主事:“怎麼看不得了?”

  歸縣丞笑道;“說起來這事倒是有趣,梅家人和我縣典吏周楠有仇,當年周典吏和梅家公子同為縣學生,同窗之誼頗深。可惜兩人因為口角衝突,周典吏就梅公子毆打至死,這才判了十年徒刑,進縣衙當差。前一陣子梅大公子的未亡人忍受不了婆婆虐待,離家出走,逃至淮安,盤了一家青樓,做起了東家……此事在我縣傳得沸沸揚揚,遂成一時之奇談……梅家深恨周典吏,恨烏及屋,也怨上了我們衙門。大老爺若是過去看,須防備梅家人不通情理衝撞上官。”

  他繪聲繪色將這件案大約說了一遍。

  周楠心中大怒,這姓歸的是在報復我,報復我那天直接打出衙門逃到淮安一事啊!

  可是,這事周楠又如何解釋得清。

  世人都喜歡聽這種桃色醜聞,王若虛身後的幾個隨從聽到滿面精彩。

  王若虛突然哈哈大笑:“此事倒是有趣,好,明日就去梅家看看。”

  按說,他本是正經出身的讀書人,聽到這事應該勃然大怒才是。卻不想,反笑成這般,叫眾人瞠目結舌的同時,歸縣丞也大為失望。

  他本想黑一下周楠,讓王若虛當眾訓斥一下這個仇家。卻不想結果變成這樣……這個王大人,果然是瘋的,邪得很。

  議完事,縣中幾個大人物從裡面出來。幾人臉色都非常難看,尤其是史知縣,已經出離地憤怒了,呵斥歸縣丞:“歸大人,方才的話你是什麼意思?”




章節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