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2頁

投票推薦 加入書籤 小說報錯



      


  吏部尚書被人稱為天官,是直接負責發官帽子的。因此,吏部在六部中排名第一。當然,禮部有話要講。

  管人事的吏部和管財政的戶部權柄極重,裡面的人脾氣也不好。如清吏司主事這種小官,雖然只是從五品,可一旦心中不爽,哪怕你是一省的布政使、提刑按察使,也敢指著你的鼻子罵,偏偏你還得陪笑臉。

  這次吏部派員核查,史知縣頭大如斗,心裡有種不好的預感。這事本來就經不起查,一查,桑田呢?沒有?欺君惘上,去北鎮撫司喝茶吧!

  不過,史知縣只是七品官。你不是四品,還真沒資格讓朝廷出動錦衣衛。

  第三十四章 意想不到的升職

  周楠好不容易逮著一個能夠給史知縣出言獻策的機會,再事又是他的主意。就想了想,道:“縣尊,本縣人口大約四萬戶,小的看過數字,其中,僱農兩萬,小自耕農一萬四千戶。中上人家五千餘。貧僱農雖然沒有土地,卻靠租種中上人家的土地過活。小自耕農和中上人家全靠地里產出。且,這三類農戶占我縣人口的八成,關係到地方的穩定,他們的土地是不能動的。”

  一個師爺道:“不改他們的土地,這事改農為桑一事怎麼推行?八成以上的人口不改植桑苗,如何向朝廷交代?”

  周楠繼續說道:“辛師爺你這就不知道了,我縣有大戶三百餘戶,卻占了我縣土地八成以上的土地。八成以上土地改桑,應該也能向朝廷交代了。”

  “讓大戶改農為桑,八成的土地,也足夠了。不過……”史知縣有點心動,又沉吟,他還是有點疑慮。這些大戶人家或者說縉紳乃是大明朝統治的基礎,衙門裡若有事,還得依靠他們。現在叫他們拔了秧苗改種桑樹,得罪了他們,衙門肯定會受到巨大的阻力。

  “是啊,這事怕是不好辦。”其他幾個師爺也都出言反對。

  周楠解釋道:“大老爺,其實這些大戶人家都有副業的,或在水上承運鹽糧,或行商坐賈,這些收入占他們每年入項的大頭。地里的那點糧食對他們來說也算不得什麼,而且,這三百餘戶人家中又一百六十七戶有舉人功名,不用納稅。既然朝廷待他們如此優厚,現在也該到了他們為國家出力的時候了。”

  反正一句話,這次只拿大戶開刀,可將事態影響降到最低。再說,面對三百多戶人家的總比直接面對將近兩萬戶普通百姓的強力反對維穩壓力要笑得多,事態也在可控制的範圍之內。

  說到這裡,周楠心中突然一驚:直娘賊,三百多大戶,以每戶七口人計算,二千多人,卻占了全縣八成以上的土地。而且,這八成的土地中又大約六成因為主人家有舉人功名不能交一文錢賦稅。安東縣如此,全天下其他縣怕同樣如此,這大明朝我看是要完。

  明朝之亡亡於中央財政破產,他年我若成為內閣首輔,他娘的抽稅先抽死這些食利階層。

  史知縣做官糊塗,聽到周楠隨口就報出一串數字,倒是小小地吃了一驚:“你這廝對縣裡的情形倒是如掌上觀紋。恩,照你這樣說來,此事倒是可行。各位,本官不耐俗務,此事尚須有人居中聯絡運籌,誰人願意領銜?”

  聽到縣尊問,眾師爺面面相覷,都明白知縣這是不肯親自出面去幹這種得罪人的事情。可是,大老爺不肯卻觸怒士紳,他們更沒有理由去當這個惡人。此事就算做成了,史知縣撈了政績,將來無論是高升還是任期滿了一拍屁股走人,倒是爽利,可憐他們還得在安東過日子。

  鐵打的胥吏,流水的官,將來若是士紳報復起來,大伙兒可承受不起。

  史知縣面帶不快:“怎麼,沒人肯嗎?本官就要親自點名了。”

  師爺們心中都是大急,突然,一人道:“縣尊,在下有個提議,不知道當講不當講。”

  “說來。”

  那人道:“改農為桑一事乃是周楠提議,他剛破梅家媳婦失蹤案,所立功勞甚大,是個精明能幹之人。方才大家又聽到的,周楠對我縣地方民情也熟,不若此事由他負責。”

  眾師爺同時附和:“對對對,此事我看周楠來辦可以。”

  就連知縣也微微點頭,剛才周楠對於縣中各項數據張口就來,而且他最近的表現也非常不錯,倒是個適合的人選。

  一時間眾望所歸,周楠瞠目結舌,差點想抽自己一記耳:叫你多嘴,裝啞巴不行嗎,偏偏要裝這個逼,現在好,把自己給陷進去了。怪就怪我太急功近利,一心要討好上司……悔之莫及。

  “能夠為縣尊效力自是我的榮幸,大老爺對我恩重如山,周楠只能勇於任事了。不過……縣尊,各位師爺,在下不過是一個沒有職司的小衙役,出了衙門也沒人當回事啊!要不,還是你們中選個人吧?各位事業德高望重,大戶人家想來也會給先生們一點面子的。”

  一個師爺高聲道:“此事非周楠你不成。”他拱手義正詞嚴對史知縣道:“縣尊,所謂功以賞爵職以任能,周楠不管是所立的功勞還是辦差的能力都叫人佩服。而且,周楠以前也是讀書人,又得過秀才功名。文字案牘想必也難他不倒,卑職推薦周楠出任六房典吏一職,專門負責改農為桑一事。”




章節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