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4頁

投票推薦 加入書籤 小說報錯



      


  看到雲娘歡喜的樣子,周楠心中奇怪。看今天老丈人對自己和雲娘的態度簡直就是父慈女孝,不像先前小椅子所說那麼惡劣,難道那小屁孩說的是假話?

  說了一半天話,楊六爺突然問:“賢婿,你們周家莊有多少青壯後生?要能沖能打,要敢於流血的那種。”

  敢於流血犧牲?

  周楠:“泰山老大人這是何意?”

  楊六爺:“你先回答我的問題。”

  周楠:“剛過農忙,倒是沒事,雖說不多,三五十個青壯還是有的。”

  “三五十人,太好了,太好了。”楊六爺搓著手興奮地說:“明天你回去把他們都帶過來,就說我殺了一口豬,要請大伙兒吃酒。”

  周楠:“泰山,小女婿更不明白了,平白地請這麼多人做甚?”

  “幹仗!”楊六爺眼睛裡爆出兩點精光:“展家村的人實在可惱,有你手頭那三五十人在手,看老子不把他們屎都打出來。”

  第十九章 翻臉無情娘家人

  事情是這樣,雲娘娘家所在的泉水村這一片在行政上劃歸五港口鎮,雖然處於淮河衝擊平原上,可因為地勢高。和縣裡別處都是河流湖泊縱橫不同,到處都是小丘陵,春夏之交最是缺水。

  也因為缺水,這裡才取名泉水村,可謂是缺什麼取什麼名兒。

  因為每年都會旱上兩月,弘治年間在知縣的率領下各家出工出力,建了不少水渠,倒也將這一片小麥產區澆灌成沃野。不過,時間一久,各項水利設施日漸荒廢,百姓灌溉用水問題變得嚴重起來。

  五港口鎮有五大姓,分別是展、洪、劉、張、趙,而雲娘娘家的楊氏則是永樂年才從江南遷來的外姓人家。所處的泉水村又是最貧瘠的地區,所以人口不多。日常民間但又衝突,一向都會吃點不大不小的虧。

  前陣子因為天干,地里的小麥需要大水漫灌,光引水渠里的那點水自然不夠。上游的展家就截斷了水流,只顧著自己家,一滴水也不放到泉水村來。

  難怪周楠先前在村口,見地里的小麥都幹得快死了,原來是缺水。

  這可是楊家未來半年的口糧,若再引不到誰,今天的收成就完了,叫人如何不著急上火?

  爭水這種事乃是中國在處於農業時代最叫人頭疼的事情,歷史上甚至還釀成過動搖一個王朝的大動亂。比如清朝末年太平天國的來土之爭,就因為來人在土地和水源上和土人發生激烈的衝突,最後揭竿而起,糜爛南方十省。

  官府一個處置不好,那就是把自己架在火上烤。於是,通常就採取不聞不問的態度,聽憑民間自行協商解決。

  口糧問題大如天,可沒有協商的餘地,直接採取械鬥的方式,誰拳頭大誰說了算,簡單粗暴,沒那麼多彎彎繞繞。

  楊家人少,到楊六爺這一輩,也就十來戶,五六十口人。扣除老弱婦孺,能聚攏在一起的青壯也就十來人。而展家世代生活在這裡,家族繁衍生息,振臂一呼,輕易就能聚攏上百人馬。

  最要命的是,展家領頭的展中成又是這一片的里長,平日間常在縣衙門走動,算是大明朝基層組織的一員。

  展中成這人橫行霸道,經常借著衙門的名頭向泉水村派糧派差,占足了楊家的便宜。在往日間,楊家人單勢薄,又在場面上說不上話,就忍了。

  可是今年五港口鎮旱得厲害,難不成眼睜睜看到地里的小麥乾死,自然要奮起一搏。考慮到楊家人手不夠,楊六爺就把周楠這個姑爺叫過來,要他仗義助拳,江湖救急。

  聽完老丈人的話,周楠感覺頭有點大。倒不是他不能打,明朝人營養條件不是太好,自己在一群矮小的農民中也算是大個子,體能上碾壓一兩人當不在話下

  內心中,周楠可沒心情參加這種野蠻的械鬥。

  就推脫道:“泰山老大人,你也知道小婿剛從遼東回來沒幾日。這麼多年過去了,村中的人情早已淡薄,如何喊得了那麼多人,你還是另請高明吧。你殺的這頭豬,小婿和鄉親們怕是無福消受。”

  “不不不,你也不用謙虛,你那日和村中的人去縣衙打官司時,老夫恰好在城中看到。老夫看了一輩子人如何看不出來,你頗受周家人擁戴,你喊一聲他們肯定是願意的。而且,我下來之後也著人打聽過,你那日在縣城向縣尊獻詩一首,甚得大老爺歡心。你召集人馬,咱們干他姓展的。他展中成不就是仗著人多能打,又是個裡長嗎?咱們兩家人馬合做一路比他還多,必勝無疑。再比場面上的本事,你以前好歹也是個秀才,在知縣那裡也說得上話,倒不用懼怕。”說到這裡,楊六爺一臉的興奮。

  原來是這樣,說句實在話,周楠上次去縣城打官司一事幹得漂亮,村里人都說不愧是文曲星下凡,就連縣大老爺見了楠哥兒也是一味維護。隱約中,大家都以他為首,甚至有人私下說,等到七叔公百年之後,這個族長說不好還得楠哥來做。

  聽到丈人這麼說,周楠心中略微得意。不過,想起先前小椅子說雲娘娘家對雲娘態度惡劣,大舅哥在毆打她的時候,老丈人還在一邊說打得好。

  他對這家人可沒有什麼好感。

  過往種種,自己還沒有叫他們拿個說法。現在又讓自己帶人過來械鬥,當我是包子嗎?再說,真有傷損,他周楠以後還有何面目對面鄉民?




章節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