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8頁

投票推薦 加入書籤 小說報錯

  南疆大捷

  正當狄青率軍馬不停蹄南行過程中,又發生了令人遺憾的軍情。當年十二月下旬,肩負前線指揮職責的余靖與另一位文臣、廣西轉運使孫抗,顯然是不服狄青的指揮,還試圖搶功,就不顧禁令逼迫廣西鈐轄陳曙進攻邕州。陳曙是位武將,雖不願貿然行動,但拗不過頂頭上司的強硬態度,只得率領八千士卒發起進攻,結果在崑崙關(位於廣西賓陽縣與邕寧縣之間)前潰敗,一些部將還臨陣逃跑,從而再度助長了敵軍的氣焰。

  抵達廣西前線的當天,狄青就獲悉了不久前戰敗的詳情,他放眼殘破的戰線,耳聞將士們的嘆息,憑著豐富的軍事經驗,他當下就明白戰場失利的癥結所在,這便是事權分散,指揮混亂,互不統屬,更不用說一些文官不懂兵略,隨意調遣,自難形成強大戰鬥力。更令他無法容忍的是,有人無視自己的權威,膽敢公然違抗軍令。他對身邊幕僚說:兵之所以敗,就在於號令不一。經過徹夜思索,他決定先下手痛治這一頑疾,之後再籌劃用兵。

  翌日早晨,奉命趕到的各路文武官員匯集於主帥大帳之內。狄青看到來人都到齊坐定後,便先請敗將陳曙起立,接著傳令三十餘位怯陣逃脫的裨將進帳,然後當眾歷數這些人違抗軍令軍紀的罪狀,隨之祭出尚方寶劍,喝令將他們推出轅門斬首。眼見幾十個將校喊冤叫屈地被拉出去問斬,眾人哪裡見過這種場面,個個面面相覷,提心弔膽,大帳內氣氛頓時緊張起來。據記載,身為前統帥的文官余靖也在狄將軍的追問下,驚恐地伏地謝罪。狄青起身將他拉起,說道:你是文官,軍旅的事情非你所能承擔。大帥一句話,算是網開一面,放了余靖一馬。其他人可是懼怕繼續問罪,不由得驚恐萬分。此時,廣西提點刑獄官祖無擇急中生智,忙謊稱自己有天子的特詔在身,必須去辦,言罷匆忙離席,跨上馬便狂奔而去,及至回到官舍,才發現自己屎尿撒了一褲子。

  狄青懂得掌握分寸,當然不會擴大追究面,便見好就收。但通過這次嚴厲的整肅,樹立起主帥的絕對權威,嚴明了軍紀,也震懾了軍中那些自命不凡的文臣,為整軍出戰做好了準備。

  為了給屢戰屢敗的軍隊振奮士氣,狄青還採取了一些特殊的手段。他聽說桂林城南有座廟香火很旺,當地人都視若神靈,便率部下前去祈禱。當著所有人的面,他說完一段祈求成功的話後,取出百枚銅錢,對廟中神像說道:我如勝算,撒出的錢都字面朝上!左右一聽,忙勸說不可,萬一不如意,恐怕影響軍心。他卻毫不在意,出手將銅錢拋於面前,真是天遂人願,一百枚銅幣竟全是字面朝天,眾人一看,都大呼上天顯靈,於是全軍歡呼,聲震四方。狄青見狀,立即喝令手下拿來鐵釘,把所有銅錢都釘死於地上,然後用青紗遮住,並親自寫上封條,最後對神像說:等我凱旋,再致謝取錢。日後,他獲勝如約重返這座神廟,令幕僚將一枚枚釘子撬開,大夥發現這些銅錢其實是兩面一樣,也就是特殊的兩面字銅錢,才明白是大帥施展的一個小手腕。要說兵家講究的本就是虛虛實實,虛實難辨,所謂“兵不厭詐”者是也。

  據記載,邕州一帶瘴氣很重,叛亂者又在溪流上游投下毒藥,一些士卒喝了溪水便中毒身亡。這可把狄將軍難住了,他為此憂慮整夜,不料想第二天竟忽然有甘泉湧出,真是上蒼保佑,一下子就解決了大軍的燃眉之急。

  時值皇祐五年正月里,狄青按兵不動,一連十日都在休整,叛軍間諜自然將消息報告回去。正當對手麻痹鬆懈之際,狄青突然率先鋒暗中晝夜兼程出崑崙關,突至邕州城前的歸仁鋪,搶占到有利的地形,接著孫沔等帶領大軍跟進,可謂未戰已先取得主動權。隨之,狄青下令豎起大帥軍旗,擂響戰鼓,發起猛攻。在交戰的過程中,狄將軍親自手執五色令旗指揮戰鬥,對方也傾巢出動,排出前後中三列銳形陣勢應戰,一時雙方正面形成廝殺膠著局面。當日戰鬥異常激烈,敵軍幾度拼死反撲,致使前鋒一度受挫後退,戰線幾乎動搖,先鋒將孫節也中槍戰死陣前。一看這種陣勢,孫沔等人緊張得臉面都為之變色。就在緊要關頭,狄青鎮定自若,揮出白色令旗,指揮剽悍的騎兵突然從敵陣左右兩翼殺出,揮刀劈殺,將對手打得措手不及,敵陣遂轟然崩潰。最終,經過將士的頑強作戰,大敗叛軍,除了潰逃者外,共斬獲首級二千二百多,包括儂智高軍師黃師宓在內的各級首領五十七人也被殺,又生擒戰俘五百餘名,儂智高只得率少數親信逃入大理國(今雲南地區)。為了抓獲賊首,狄青還派楊家將的後人楊文廣一路追擊,直到大理邊境才不得不返回。

  戰後,狄青一方面將大捷戰果報送京師,一方面整軍進入邕州城,安撫百姓,收集流民。為了震懾殘敵,狄青還下令在城門以北築起“京觀”。說到京觀,這本是古代戰爭中一種殘酷的做法,戰勝一方慣常將敵軍屍體堆積成山,以慶賀勝利並威懾對手。就此,蔓延大半年的南疆戰火終於熄滅。據說,當儂智高反叛之日,民間流傳一句民謠:“農家種,糴家收。”農與儂同音,糴則與狄同音,按照古代迷信讖語的說法,狄青平儂智高之叛,正吻合了這一民謠。還要說的是,以後大理國王懼怕儂智高作亂,便將其斬殺,並把首級獻給宋廷,這當然都是後話了。

章節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