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15頁

投票推薦 加入書籤 小說報錯

  眨眼過後,就仿佛四枚鏈彈仿佛巨型的流星錘一般,往兩艘倉船的桅杆橫卷而去。站在靜海門城樓之上的眾人,相隔七八里遠,似乎都能清楚聽到巨木桅杆被扯斷的聲音,遠遠看著那兩艘倉船,桅杆連同半張的風帆被發射的鏈彈直接打斷掉。

  桅杆、風帆一斷,倉艙只能隨江流飄蕩,速度就降了下來,接下來就是四艘炮艦從不同角度、以及不同的距離上發射實心彈,將兩艘倉船摧毀。

  直到兩艘倉船徹底沉入江底,梁軍船隊才收兵從撫仙河口返回棠邑水營大寨,仿佛午前這一切僅僅是一場演習。

  城樓之上一片沉默。

  雖然與倉船相比,靜海城外覆城牆、內夯黃土要堅厚得多,但梁軍炮艦今日所展示的,乃是遠在兩千到三千步外的精準射擊能力以及四到五百步近處的面殺傷能力。

  城樓之上都不是什麼年少氣盛、不識厲害的初出牛犢,即便他們錯誤了火炮發射實心彈的實際威力,畢竟實心彈直接洞穿倉船的船壁之後,看上去對倉船的破壞,還不如近距離的施風炮發射大石彈,但他們還是認識到梁軍戰船所裝備的滑膛炮是一種劃時代的新式戰械。

  兩到三千步遠處的摧毀性射擊能力,使得傳統的戰船根本就沒有從正面接近的機會;這也難怪梁軍新式戰艦撤走所有的列槳。

  差距如此之大的射程優勢,使得梁軍新式戰艦壓根不用再考慮在兩三千步的距離上進行快速突擊作戰,後續水戰主要考慮迂迴炮擊敵船,哪裡還有排槳、列槳的用武之地?

  而這種戰械用於陸戰,倘若不能有相制衡的戰械,遠在兩三千步外就處於梁軍火炮的打擊之下,無論是野戰還是守城,都將處於巨大的劣勢之中。

  也不等這邊示意,之前從左右兩翼水營大寨進入長江警戒的數十艘大小戰船,這時候都灰溜溜的返回水營。

  眼前一切似乎預示著梁軍會在明日午時準點對靜海門發動炮擊,沈漾、楊恩、杜崇韜、周炳武等人都隨之離開靜海門,似乎誰都沒有興致再去樞密院或尚書省商議守防之事,又仿佛守防之策已經完美無比,無需再需商議,只需要照昨日商定的計劃實施便是。

  顧芝龍回到府邸,也有些失魂落魄,富耿文連著輕喚了他兩聲,才回過神來,問:「耿文剛才說什麼?」

  「哦,我沒說什麼,」富耿文說道,「梁軍炮擊靶船演示火炮之威,我看靜海門的將卒頗為沮喪,他們或許想在梁軍炮擊時躲避開,卻又畏樞府責罰,頗為進退兩難。我又想,要是靜海門的將卒不能躲避炮擊,待到梁軍搶灘登岸采石磯,卻不知道會有多少宣州子弟在與梁軍接戰之前,就死於炮擊之下……」

  顧芝龍到底沒有在這個節骨眼上接替周炳武出任知樞密院事,而是出任兵部尚書,但永嘉兵馬有一部分兵馬被部署在金陵城西翼的采石磯,將領武官主要是追隨顧芝龍多年的原宣州州兵出身。

  顧芝龍這時候即便沒有爭權爭勢的心思,但總得要為追隨他多年的故舊考慮一二。

  聽富耿文這麼說,顧芝龍說道:「要是明日梁軍不登岸,而是單純從戰船發炮轟擊靜海門,將卒當然沒有死守靜海門不知躲避的道理——我明日會與沈相、周樞府提及這事……」

  第七百九十二章 渡江(三)

  對梁軍遠距離炮擊卻還沒有登岸動作之前,允不允許將卒離開靜海門以避炮擊,十六日清晨崇文殿召集五品以上的文武將臣進行廷議,還發生一番爭議。

  在很多人眼裡,梁軍發出戰書,昨日又在靜海門外的江面擺出架勢炮擊靶船,透漏出十足輕蔑與挑釁的意味。

  這在有血性的人的眼裡,是怎麼都無法忍受的。

  身形瘦削的少年,恨不得親自登上靜海門率領大楚將卒迎戰,怎麼能忍受大楚將卒在炮擊時,躲避到一旁,叫梁軍看了恥笑?

  倘若在梁軍炮擊時,御衛親軍的將卒都不敢守在靜海門之上,大楚還有什麼顏面存在,還怎麼激勵全城軍民與金陵城共存亡的士氣?

  當然,很多人還是認為梁軍新造的滑膛炮主要特點是遠射程,但昨日看彈丸洞穿船壁的情形,威力似乎比旋風炮近距離還有弱一些。

  御衛親軍備戰三四個月,除了城樓內部撐以木架進行加固外,兩側的城牆上都用雙層原木搭建木棚子,諸人以為這能有效降低守城將卒在遭受炮擊時的傷亡;即便不得不承受一些傷亡,也是侍衛親軍將卒這些年受厚待應盡的職責。

  此時又值大楚存亡關頭,少帝的血勇之氣,在崇文殿裡還是得到不少臣僚的擁戴,甚至有幾名年輕的御史、翰林磕頭搶地,請求登上靜海門與御衛親軍的將卒共同守城。

  楊恩、顧芝龍等人則堅決反對,強調正常作戰時,敵軍用旋風炮攻城,守軍都應儘可能採取更靈活機動的戰術,儘可能減少己方的傷亡。

  只有敵軍用旋風炮攻城又同時附城奪城之時,才不得已冒著石彈轟砸的危險、堅守城牆之上。

  梁軍今日倘若只是利用江面上停泊的戰艦進行炮擊,其將卒都沒有登岸,沒有直接搶攻城牆,大楚將卒理所當然要先藏身在更安全的地方,避免直接面對梁軍的炮擊,不能叫對大楚忠心耿耿的將卒,白白犧牲在炮擊之下。

  此時的沈漾已經是蒼老不堪,坐在御案之側的賜座上,一言不發,似乎他這老朽的身子裡,最後一點精力就快被榨乾。

章節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