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23頁

投票推薦 加入書籤 小說報錯



      


  蕭珏連連叩首求饒,卻不想在叩頭抬起時,卑微求饒的眼神便就此凝結,白澤劍的劍尖還在滴著血,而蕭珏的衣裳已然被脖頸處噴出的熱血所浸染。

  他重重的倒在顧君辭的面前,看的顧君辭瞬間紅了眼眶。

  為了這一劍,他等了足足八年。

  君子報仇十年不晚,為了能名正言順的手刃這個殘害蕭瑜的人,顧君辭每每見到他,都是強忍著心中的怒火。

  如今好了,他也算親手為阿瑜報仇了。

  明華門被隨後趕來的禁軍團團圍住,蕭衍帶來作亂的人已然被顧君辭的人所拿下,此時的明華門已經在蕭淵的掌控之下。

  顧君辭下了城樓,瞧著倒在台階下的蕭衍神色默然,回想著當初青玄中箭身亡時的模樣,原本隱忍許久的眼淚,此刻盡數落下。

  明華門的城門已然打開,蕭淵他們依舊在禁軍統領的護送下走了過來,看到蕭衍的屍體時,蕭淵連忙上前一步將顧君辭抱進了懷裡:

  「都結束了。」

  「終於報仇了,我……我為阿瑜報仇了,青玄的仇,也報了。」顧君辭伏在蕭淵的耳邊說道。

  蕭淵輕聲應著,隨後道:「你先歇著,我與余將軍先去宮裡見我父皇,這裡,交給嚴將軍他們收拾。」

  顧君辭輕拭了眼淚:「我也跟你一起去,你們兩個人,我不放心。」

  蕭淵略想了想,隨後才鄭重其事的點了頭,帶上了禁軍,與顧君辭還有餘世爻他們朝著蕭伯緒此刻居住的甘露殿而去。

  聽著明華門外的廝殺,接到消息的蕭伯緒已然穿戴整齊出了宮門,卻不料剛出宮門就瞧見帶兵而來的蕭淵一行人,蕭伯緒上前拽住蕭淵的手臂,忙問:

  「阿淵,究竟發生了什麼事!」

  蕭淵凝視著他,沒有正面回答,只道:「晨間露重,扶陛下回去甘露殿。」

  內侍們都還面面相覷,而余世爻則與顧君辭上前,朝著蕭伯緒揖禮後,便攙扶著他回到了甘露殿。

  「到底出了什麼事!」剛回中庭,蕭伯緒便掙脫開來,怒視著蕭淵,「你帶兵前來做什麼!蕭淵,你想做什麼!」

  蕭淵側首凝視了一眼甘露殿伺候的宮娥內侍,隨後才道:「太子蕭衍占領明華門,欲謀害父皇篡權奪位,兒子是來救駕的!」

  蕭伯緒有些不可置信:「謀反?他人呢!把蕭衍給朕帶上來!」

  「他已經被臣所殺了。」顧君辭幽幽開口,聽得蕭伯緒登時怒不可遏,推開了顧君辭:

  「你好大的膽子,竟然敢屠戮儲君,你該當何罪!」

  「陛下,是太子謀反,他是罪臣,護國公救駕有功,理當獎賞,怎麼還能獲罪呢。」余世爻也連忙開口。

  蕭伯緒後退幾步,直勾勾的看著眼前的一行人,眼神中除了盛怒,還有不可置信,他指著蕭淵半晌說不出來,而後又指著顧君辭與余世爻,隨後道:

  「是……是你們,是你們謀反奪位,蕭淵!你就不怕天打雷劈麼!」

  蕭淵神色冷靜,絲毫不為所動,他眼神中的默然是死心,更是失望。

  他們曾經是親密無間的父子,卻因為父親的偏心,加上突然得到至高無上的權利,致使父子之間的情分消磨殆盡,再無往日的情分。

  蕭淵道:「太子謀害於我,這是所有人都能作證的事實,不過,父皇肯定不會信,在父皇的心裡,大哥永遠比我重要,甚至連母親的死都可以輕輕揭過,父皇,今日所有的一切不都是您造成的麼?倘若您不曾偏心,倘若您對我能多些信任,沒有那麼多猜忌,如果您對母親的死,能夠公正一些,便不會有今日之禍了。」

  「那你要朕怎麼做,公告天下,是太子勾引后妃,還毒殺了你的母親麼!」蕭伯緒怒道。

  一時之間,整個甘露殿都鴉雀無聲,安靜無比。

  蕭伯緒道:「你母親致死都不曾揭露的真相,難道她的用心你就不明白麼!」

  「母親的用心我自然明白,所以我甘願被父皇您禁足在府,可太子呢!單一條弒母之罪,他就不配位居東宮!」蕭淵原本平靜的神情終究是在提及皇后時逐漸崩潰。

  「在父皇的心裡,母親的死,就不值得您為她一怒麼?」

  第128章 130

  蕭伯緒始終都明白不了蕭淵為何如此執著與皇后的死,就像他也不明白到底自己哪裡做錯了, 才造成今日兄弟相殘的局面。

  他凝眸瞧著眼前這個看似熟悉, 卻又十分陌生的兒子, 默默地後退了幾步,指著蕭淵痛罵道:

  「是你要謀反,是你想要東宮之位, 蕭淵,為了爭奪東宮之位,你不惜殺兄逼宮,你……真是太讓朕失望了, 你怎會變的如此!我蕭氏一族的顏面都被你丟盡了!」

  蕭淵神色平靜, 並未對蕭伯緒的這番言辭有所情緒波動。

  顧君辭突然笑道:「陛下,我怎麼說也跟著你們十來年了,為什麼, 為什麼你從不肯信任阿淵呢?今日的局面分明就是你偏心的結果, 為什麼還要將錯歸咎到阿淵的身上,陛下,他也是你的兒子,幼時你也抱過親過, 為何, 你就那麼偏心呢?」

  蕭伯緒直視著顧君辭,突然有些瘋癲的笑了起來:「是你!是你蠱惑了我的兒子!就像當初你蠱惑我們一族起兵時一樣,如今蠱惑阿淵謀逆,是不是!」

  「父皇。」蕭淵喚道, 「可若長兄疼愛弟妹,有治國之才,那我有想當太子的心,便是我忤逆犯上,不識好歹。可兄長他心胸狹隘,為一己安危棄城不顧,以致親妹戰死,在朝中處處與我刁難,今日又在明華門設下埋伏,若非我手下等人忠心護主,敢問父皇一句,若今日是太子站在這裡,您會為了我,申斥太子麼?」




章節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