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90頁

投票推薦 加入書籤 小說報錯



      


  「這七年來,若是沒有你,我真不知道該怎麼在這裡度過,或許我還在各世家中找著莫須有的璇璣圖,妄圖離開這裡吧。」

  顧君辭的聲音很輕,好似順著風而來,也隨著風而消散,溫柔的掠過蕭淵的心頭,帶著別樣的情緒。

  蕭淵道:「若是再也回不去了怎麼辦?」

  顧君辭搖頭:「不知道,或許總能回去吧。」

  蕭淵:「你會捨得我麼?」

  顧君辭垂眸凝思,蕭淵執起他的手疊在自己手心:

  「留在我身邊吧,我離不開你。」

  顧君辭點點頭,算是對蕭淵的這句話做了回應,兩個人牽著手,踏著月色,嗅著梔子花香走在御花園裡,享受著戰後的片刻安靜時光。

  至於段雲天,不論嚴懷與許雁卿他們這群曾經的兄弟如何勸說,他都不打算效忠蕭氏朝廷,甚至說若蕭淵不放心他,大可以將他賜死,只求能放過他的妻兒。

  事後這段夫人才想嚴懷他們吐露,是曾經顧君辭救走嚴懷他們後,王建章擔心段雲天也反叛王氏,故而讓他以妻兒的性命在關公像前發了毒誓,若他投靠了蘭陵蕭氏,妻兒必定橫死,死無全屍。

  段雲天即便是再不相信這些虛假誓言,可事關妻兒,又是如此惡毒的誓言,他自然不肯答應嚴懷他們的勸降,只願帶著妻兒在洛陽城外的莊子上,有幾畝薄田耕種,聊度餘生。

  嚴懷他們都勸不了,蕭淵自然也就不再勉強,也就遂了段雲天的意思,給他置了田地院落,讓他帶著妻兒在城外田莊安度餘生。

  等著蕭淵料理好洛陽王氏與陳郡袁氏轄下州府的一些事宜後,原本是打算領兵返回長安的。

  然而袁仁德曾經的下屬俞紹慶卻與隋郡蘇氏的家主蘇晉安勾結,伺機反叛,蕭淵便又領兵平叛隋郡蘇氏。

  時至元朔五年三月,雙方交戰與隋郡裕良關,蘇晉安被俘,俞紹慶背上投降戎狄,至此隋郡蘇氏的反叛結束。

  至於緊隨隋郡蘇氏反叛的新野徐氏,與江淮一代的叛軍,在蕭淵前去平叛後不久,因戰力懸殊而不得不投降大梁。

  元朔五年六月,中原大地在蕭淵的征戰下全部規划進了大梁的國土之中,皆以長安為尊,享天下太平。

  作者有話要說:第二部 分就到此結束了。

  接下來是奪嫡與小顧同學的身份揭曉。

  本章留評有紅包掉落,謝謝啦。

  第110章 112

  時隔兩年,蕭淵率大軍回歸長安時, 百姓皆會沿途觀望, 一睹這位統一天下的青年將領。

  跟著蕭淵征戰天下的六位將軍皆受了封賞, 獲封了柱國大將軍的封號以外,封侯拜將,賜府賞金, 成為朝中一時風光無限的勳爵新貴。

  而顧君辭因最初植樹崗救了蕭伯緒,又在統一天下的戰事中幾次救主,立下汗馬功勞,也因此被封作護國公, 賜尚方寶劍, 可免死罪的丹書鐵券,風光無兩。

  至於蕭淵,作為天下兵馬大元帥, 扭轉敗局, 統一江山,可這能封賞的官職爵位都已經無法再進一步,故而蕭伯緒便設天策府,封蕭淵為天策上將, 為天下武官之首, 府中可按所需設置官職,招募官吏,無需向朝廷上報。

  此聖旨一下,莫說太子不樂意了, 就連朝中諸多大臣皆上書反對,直言天策府設立是對儲君之位的挑釁,讓蕭伯緒收回成命。

  然而蕭伯緒卻言,蕭淵自起兵之初,便未嘗一敗,統兵只能無人能及不說,更有統一天下的功勞在,自然也就擔得起這天策上將的職銜。

  而後,蕭伯緒便下旨由蕭淵差人親自督辦招攬府中一應官員。

  這才剛剛八月,天氣便逐漸轉涼了,似乎今天的涼意來的過早了些。

  自從嚴懷他們有自己的府邸之後,顧君辭的府上就安靜了不少。

  不過他倒也沒閒著,這一路瞧見不少因為戰火而流離失所的孤兒,他都力所能及的帶回了長安,這朝廷沒了戰事,戍邊的大將都已經派了出去,如今顧君辭身為護國公,領了些文官的閒散職位,所以除了大朝會必須到場以外,其餘時間自然也是在家中閒賦,然後教授那群孩子讀書習武,準備將來投入軍中,或收為己用。

  這群孩子裡大的不過十一二歲,小的也有四五歲了,如今有一個算一個,全在國公府中單獨僻出來的院子裡讀書。

  而顧君辭則是擺了張太師椅在廊下,喝著茶,吃著點心,守著這群孩子。

  阿春循著書生進到院子裡,也沒打擾先生,只是順著遊廊走到了闔眸養神的顧君辭身邊,左右瞧了瞧,然後才道:

  「公子,不對,老爺。」

  聽見老爺二字,顧君辭忙睜開眼不可思議的看著阿春,嫌棄的癟了癟嘴:「你若是覺得我如今的年紀已經算不上公子了,你喚我一聲大人我也是受得起的。」

  阿春笑了笑,然後道:「公子,這門外有人來遞帖子,一說城外青雲觀的海棠開的不錯,想邀公子去青雲觀,還有帖子說著長安城新開了家百膳樓,大廚會做不少菜,請公子去赴宴,還有說……」

  「等等。」顧君辭連忙將他的話打斷,直視著他道,「只邀請我了,可有邀請許兄他們?」

  阿春笑了:「這許侯帶夫人回雲中祭祖去了,嚴侯也跟吳侯回去了涿州,剩下在京中的只有餘侯了,這余侯怎麼說也比不上咱們公子你啊。」




章節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