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6頁
毓秀真的是懶得搭理這人,原本就沒什麼交情,交惡還差不多,更何況八福晉還是個越說越來勁的性子,沒人搭理了,自然也就消停了,不過毓秀嘴上不說話,心裡頭卻是沒少吐槽。
說到底都是皇位惹的禍,若不是八貝勒有意於大位,也不會在這風口浪尖的時候,讓侍妾產下庶子,雖說安了眾人的心,但是卻傷了八福晉的心。
如果八貝勒對那個位置沒有野心的話,就算可能會因為八福晉不能生而讓妾室生下庶子,但也絕對不會是這個時候,匆匆忙忙,在儲君之位越來越動搖的情況下,要一個繼承人。
五貝勒府只來了胤祺和毓秀兩個主子,不過走的時候卻是三個人,胤祺在外面騎馬,毓秀和七福晉坐在馬車裡,一塊打道回五貝勒府。
弘暻在宮中讀書,七貝勒府對七福晉而言也就沒什麼好留戀的了,能在外邊呆著就在外邊呆著,眼不見心不煩。
這幾年側福晉納喇氏是徹底蹦達不起來了,都說紅顏未老恩先斷,更何況納喇氏如今確實是老了,比不得新人,而且若是論容貌,納喇氏從來都不是貌美之人。
不過就算是失了恩寵,納喇氏在七貝勒府也算得上是比較特殊的存在了,幾乎沒有人會去惹她,畢竟七貝勒府的阿哥和格格們大多都出自於納喇氏,七福晉就只有弘昇一個獨苗苗,雖說是尊貴無比,但萬一要是出了什麼事兒,納喇氏可就今非昔比了。
當然這日子肯定跟之前是沒辦法相比,以前面對七福晉的時候是裝著老實,如今是不得不老實了。
三十年河西,三十年河東,風水向來是輪流轉的,就像很多人堅信,太子之位並非是一成不變的,如今皇上對太子越發不滿,而且太子如今已經三十四歲了,眼角都已經有了皺紋,跟同齡人比起來,很是顯老。
不過這也是能夠理解的,政客整天要算計這個算計那個,跟文人墨客比起來,基本上都要老一圈,讓人不能理解的是皇上,已經五十五歲的老人了,早些年跟太子一樣,瞧上去比同齡人的年紀要大,不過這幾年也不知是得了什麼靈丹妙藥,皇子們拉幫結派,朝堂上鬥爭不斷,這位反倒是越活越年輕了,說是剛滿50歲都有人信,大有再活個二三十年的勁頭。
且不說太子爺能不能再活個二三十年,就算是能活二三十年,誰又能保證,這中間一點差錯都沒有,從古至今被廢的太子多了,尤其是當老子的長壽的時候,太子就更容易被廢了。
所以康熙身子骨越好,底下的人心就越浮動,連一些小阿哥們都動了心思,比如說十四爺。
第97章
在任的皇帝極其長壽的時候,繼承者多為幼子,畢竟前面的兒子該斗的都已經鬥倒了,該失的聖心也都已經失了,能蹦達到最後的都是幼子。
十四爺雖說是起了心思,不過這會兒他也明白,不適合太早的露頭,跟上頭的哥哥們比起來,他的優勢唯有年輕而已,等得起,所以沒必要像八哥一樣太早的自立門戶,如今還是做個乖弟弟的好。
在十四爺看來,太子被廢是遲早的事情,大清朝跟十四爺一樣想法的人有很多,甚至太子本人看著身體日漸強壯的皇阿瑪,都覺得自己離被廢之日不遠了。
一國儲君若是被廢,其下場可想而知,要麼是被新帝秘密處死,要麼是被圈禁一生,失去權力和自由,所以儲君之位,太子是一定要保住的,他跟五弟、七弟這些弟弟們不一樣,註定與大位無緣的人,大可以雲淡風輕的游離在權力之外,新帝上位之後,必然要施恩於這些人,但他若是不爭的話,可沒有什麼好下場。
更何況他身後還站著這麼多的人,一損俱損,他倒台了,他身後的這些人也不會有什麼好下場。
所以事關儲君之位,根本就沒有後退的可能,無論如何,他也不能讓皇阿瑪廢了他。
八貝勒的長子,百日宴上就被賜了名——弘旺,從這待遇上就能看出來皇上的重視,要知道現在可不比當年,老爺子一連串的孫子,多到年底見了面有幾個孫子都叫不出名字來,也基本上不會再單獨賜名,都是一攢好幾年的,弘旺如今也算是頭一份兒了。
不得不說,弘旺的出生和賜名都給朝堂上的局勢添了一把火,連弘晶都覺得最近的氣氛有點不太對勁,別看在上書房讀書的都是小孩子,但這些小孩子們個個都是人精Ⅰ子,心智遠比同齡的小孩要成熟,更何況每隔十日這些皇子阿哥們都是要回府的,對於朝堂上的局勢變化,也都有所了解。
弘晶這兩年也是跟大家一樣都住在阿哥所里,不再去翊坤宮住宿,既是年齡漸長,再去皇祖母宮裡留宿不太合適,另一方面也是因為皇祖父儼然已經成為翊坤宮的常客,作為皇孫,哪怕他阿瑪從來沒有參與過奪嫡的事情,為人處事也向來低調,但頻繁跟皇祖父接觸,也總是會惹得一身麻煩。
弘晶了解自己的阿瑪和額娘,自然不樂意因為跟皇祖父經常見面而被人找麻煩,反正不管是阿瑪,還是皇祖母,都不需要他討皇祖父的歡心,他也不樂意費這功夫,所以便藉口搬了出來。
如此,在上書房才少了很多麻煩。
弘旺出生七個月之後,生母張氏便沒了,彼時秋草已經黃了,又到了每年圍獵的時間,所以張氏沒的悄無聲息,並沒有多少人關注。
說到底都是皇位惹的禍,若不是八貝勒有意於大位,也不會在這風口浪尖的時候,讓侍妾產下庶子,雖說安了眾人的心,但是卻傷了八福晉的心。
如果八貝勒對那個位置沒有野心的話,就算可能會因為八福晉不能生而讓妾室生下庶子,但也絕對不會是這個時候,匆匆忙忙,在儲君之位越來越動搖的情況下,要一個繼承人。
五貝勒府只來了胤祺和毓秀兩個主子,不過走的時候卻是三個人,胤祺在外面騎馬,毓秀和七福晉坐在馬車裡,一塊打道回五貝勒府。
弘暻在宮中讀書,七貝勒府對七福晉而言也就沒什麼好留戀的了,能在外邊呆著就在外邊呆著,眼不見心不煩。
這幾年側福晉納喇氏是徹底蹦達不起來了,都說紅顏未老恩先斷,更何況納喇氏如今確實是老了,比不得新人,而且若是論容貌,納喇氏從來都不是貌美之人。
不過就算是失了恩寵,納喇氏在七貝勒府也算得上是比較特殊的存在了,幾乎沒有人會去惹她,畢竟七貝勒府的阿哥和格格們大多都出自於納喇氏,七福晉就只有弘昇一個獨苗苗,雖說是尊貴無比,但萬一要是出了什麼事兒,納喇氏可就今非昔比了。
當然這日子肯定跟之前是沒辦法相比,以前面對七福晉的時候是裝著老實,如今是不得不老實了。
三十年河西,三十年河東,風水向來是輪流轉的,就像很多人堅信,太子之位並非是一成不變的,如今皇上對太子越發不滿,而且太子如今已經三十四歲了,眼角都已經有了皺紋,跟同齡人比起來,很是顯老。
不過這也是能夠理解的,政客整天要算計這個算計那個,跟文人墨客比起來,基本上都要老一圈,讓人不能理解的是皇上,已經五十五歲的老人了,早些年跟太子一樣,瞧上去比同齡人的年紀要大,不過這幾年也不知是得了什麼靈丹妙藥,皇子們拉幫結派,朝堂上鬥爭不斷,這位反倒是越活越年輕了,說是剛滿50歲都有人信,大有再活個二三十年的勁頭。
且不說太子爺能不能再活個二三十年,就算是能活二三十年,誰又能保證,這中間一點差錯都沒有,從古至今被廢的太子多了,尤其是當老子的長壽的時候,太子就更容易被廢了。
所以康熙身子骨越好,底下的人心就越浮動,連一些小阿哥們都動了心思,比如說十四爺。
第97章
在任的皇帝極其長壽的時候,繼承者多為幼子,畢竟前面的兒子該斗的都已經鬥倒了,該失的聖心也都已經失了,能蹦達到最後的都是幼子。
十四爺雖說是起了心思,不過這會兒他也明白,不適合太早的露頭,跟上頭的哥哥們比起來,他的優勢唯有年輕而已,等得起,所以沒必要像八哥一樣太早的自立門戶,如今還是做個乖弟弟的好。
在十四爺看來,太子被廢是遲早的事情,大清朝跟十四爺一樣想法的人有很多,甚至太子本人看著身體日漸強壯的皇阿瑪,都覺得自己離被廢之日不遠了。
一國儲君若是被廢,其下場可想而知,要麼是被新帝秘密處死,要麼是被圈禁一生,失去權力和自由,所以儲君之位,太子是一定要保住的,他跟五弟、七弟這些弟弟們不一樣,註定與大位無緣的人,大可以雲淡風輕的游離在權力之外,新帝上位之後,必然要施恩於這些人,但他若是不爭的話,可沒有什麼好下場。
更何況他身後還站著這麼多的人,一損俱損,他倒台了,他身後的這些人也不會有什麼好下場。
所以事關儲君之位,根本就沒有後退的可能,無論如何,他也不能讓皇阿瑪廢了他。
八貝勒的長子,百日宴上就被賜了名——弘旺,從這待遇上就能看出來皇上的重視,要知道現在可不比當年,老爺子一連串的孫子,多到年底見了面有幾個孫子都叫不出名字來,也基本上不會再單獨賜名,都是一攢好幾年的,弘旺如今也算是頭一份兒了。
不得不說,弘旺的出生和賜名都給朝堂上的局勢添了一把火,連弘晶都覺得最近的氣氛有點不太對勁,別看在上書房讀書的都是小孩子,但這些小孩子們個個都是人精Ⅰ子,心智遠比同齡的小孩要成熟,更何況每隔十日這些皇子阿哥們都是要回府的,對於朝堂上的局勢變化,也都有所了解。
弘晶這兩年也是跟大家一樣都住在阿哥所里,不再去翊坤宮住宿,既是年齡漸長,再去皇祖母宮裡留宿不太合適,另一方面也是因為皇祖父儼然已經成為翊坤宮的常客,作為皇孫,哪怕他阿瑪從來沒有參與過奪嫡的事情,為人處事也向來低調,但頻繁跟皇祖父接觸,也總是會惹得一身麻煩。
弘晶了解自己的阿瑪和額娘,自然不樂意因為跟皇祖父經常見面而被人找麻煩,反正不管是阿瑪,還是皇祖母,都不需要他討皇祖父的歡心,他也不樂意費這功夫,所以便藉口搬了出來。
如此,在上書房才少了很多麻煩。
弘旺出生七個月之後,生母張氏便沒了,彼時秋草已經黃了,又到了每年圍獵的時間,所以張氏沒的悄無聲息,並沒有多少人關注。